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单选题
1.食蚁兽为哺乳动物。舌能伸到60厘米长,舌头上遍布小刺并有大量黏液,适于舔食蚂蚁。下列关于食蚁兽长舌的形成原因,错误的是( )
A.古代食蚁兽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并把这一性状传给子代
B.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该性状可以遗传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为有利变异,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
D.经过许多代后,舌短的被淘汰,食蚁兽舌长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2.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30年前疗效降低了,其原因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现在人体普遍健康
C.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的变异 D.青霉素的生产方式与以前不同
3.家猫具有发达的苦味感知从而避免摄入某些有毒食物,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食物丰富 D.生存斗争
4.2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观点不谋而合。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965年,我园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
B.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证据
C.野兔能迅速奔跑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超级细菌的出现源于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5.2020年6月12日希腊卫生部宣布,当地时间11日起,在希腊药房购买抗生素必须凭医生处方。关于抗生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的种类越来越多
B.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菌群,对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没有影响
C.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D.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可用抗抗生素治疗
6.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生物学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氧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
B.通过研究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可知,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C.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抗药性不断增强
7.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形成新的生物类型,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
A.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 B.绝大多数生物都是过度繁殖
C.生物都要进行生存斗争 D.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8.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叫做( )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9.下列事例中全部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①变色龙会随时变幻体色 ②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③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④兰草的组织培养过程 ⑤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很相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10.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科学实验和推测,有人认为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B.科学家认为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根据进化论学说认为,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据推测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
11.假定白兔和灰兔的群体从它们正常生活的牧场转移到白色沙漠上,如果这个群体活下来,很可能是( )
A.出现白色皮毛的概率增加
B.出现白色皮毛的概率减少
C.出现灰色皮毛的概率增加
D.出现灰色皮毛的概率保持不变
12.如图是眼蝶翅上有酷似猫头鹰眼睛的斑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眼蝶翅上的斑纹有利于其躲避天敌 B.斑纹的形成是眼蝶适应环境的结果
C.斑纹不能使眼蝶完全避免被天敌捕食 D.猫头鹰和眼蝶是共生关系
13.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质量下降造成的
B.害虫为了适应喷洒了农药的环境才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枯叶蝶酷似枯叶是发生了有利变异的结果
14.某海洋小岛远离陆地,周围海域风大浪急。观察岛上的昆虫时发现,岛上生活着正常翅、无翅和残翅的昆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岛上风较大的特殊环境对昆虫的翅形起着选择的作用
B.从遗传学上看,小岛上昆虫翅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C.对于生活在岛上的昆虫来说,无翅或残翅都是有利变异
D.为适应风大浪急的环境,昆虫出现了无翅和残翅的变异
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B.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C.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二、填空题
16.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生存下来,_____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17.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适应者生存,不适应着被淘汰,这就是______。
18.池塘边绿色的青蛙较常见,是因为在激烈的________中,与环境相似的绿色青蛙不易被敌害发现,便于生存并繁殖。青蛙体色的变异是可以_________的,池塘这种环境对青蛙的体色起了定向__________作用。
三、综合题
19.下面是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森林中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桦尺蠖及其栖息状况图(甲图示工业污染前,乙图示工业污染后),请分析回答:
(1)工业污染前,浅色的桦尺蠖是常见类型,工业污染后,树干变成了黑色,此时_____色的桦尺蠖不易被天敌发现,成为常见类型。由此可见,_____的改变对桦尺蠖起了选择作用。
(2)桦尺蠖的体色与_____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_____。
(3)生物通过遗传、_____和_____,不断进化。
(4)要使该地区浅色的桦尺蠖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_____。
20.生物从无到有、到如今种类繁多,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该过程中进化与适应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请作答:
(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它们汇集到原始海洋中经过漫长岁月才形成原始生命,最终进化成现在的生命,其中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______。
(2)关于进化的原因,以洞穴生活的墨西哥脂鲤盲鱼(如图)种群出现为例说明:脂鲤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们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______,脂鲤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是______的(填“定向”或“不定向”);正常脂鲤遗传时变异产生了盲鱼,而盲鱼在洞穴生活中是有利变异更容易生存,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最终形成新的种群。
(3)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______;在现存的生物中,有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绝灭,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为什么?______
(4)生物的适应性普遍存在,请填表。
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特征适应点解读
①:小肠______(具有何结构,答一条) 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
②:蛔虫体表有角质层 能防止人体消化液侵蚀,适于______生活
(5)生物通过______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进化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从“进化和适应观”来说,你如何看待现在紧张的学习和生活?(答一条)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一般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积累、适者生存。任何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被称之为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逐代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被淘汰,即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A.食蚁兽舌头长短是由基因决定的,即便某些个体的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基因也没有发生改变,其长舌性状不能遗传给子代,A错误。
B.舌头长短是古代食蚁兽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可以遗传,B正确。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使食蚁兽适于舔食蚂蚁,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C正确。
D.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生存斗争时,短舌个体因为不能获取足够的食物会被淘汰,舌长个体能适应环境并将长舌基因遗传给子代,长舌的特征越来越显著,D正确。
故选A。
2.C
在青霉素的使用过程中,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
【详解】
A.环境污染严重,不会使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A不符合题意。
B.现在人体普遍健康,是身体的抵抗力增强,患病的可能性减少,不会影响青霉素的使用效果,B不符合题意。
C.长期用抗生素,会引起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因为病原体中存在着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异,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病原体的耐药性会逐渐增强,C符合题意。
D.青霉素的生产方式与以前不同,但其有效成分不会发生改变,因此不会使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这一理论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大量的后代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详解】
某些有毒食物可能致死,而家猫具有发达的苦味感知从而避免摄入某些有毒食物,这个形成的过程是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斗争只是一种手段,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
故选A。
4.D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详解】
A.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A不符合题意。
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但更多化石有待进一步发现。除此之外,对现存生物同类器官、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能提供有关进化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所以,不能迅速奔跑的兔子生存斗争失败,被自然淘汰,而能迅速奔跑的兔子,生存下来,是被自然选择,C不符合题意。
D.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起了选择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抗生素是指微生物所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细胞壁的形成,所以能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
【详解】
A.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抗生素的滥用,会使得抗药性的细菌被选择下来,所以耐药细菌的种类会越来越多,A正确。
B.抗生素不仅能杀死致病细菌,也能杀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B错误。
C.抗生素药品也会有保质期,时间久了也会变质,C错误。
D.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新冠肺炎不能用抗生素治疗,D错误。
故选A。
6.C
本题考查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A错误。
B.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B错误。
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C正确。
D.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超级细菌的产生:细菌中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极个别的能抵抗抗生素的个体。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实际上就对细菌进行了一次选择,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死,原先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存活下来并大量繁衍。所以“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而不是诱导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D错误。
故选C。
7.A
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详解】
A.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与不适应周围环境),为选择提供了选择的资料,是选择的基础,正确。
B.生物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错误。
C.生物就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生存竞争是实现选择的手段,错误。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结果,错误。
故选A。
8.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故选C。
9.C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①变色龙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当有敌害追击时变色龙能较快的隐藏起来,属于有利于逃避敌害,也利于捕到食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①正确。
②克隆羊“多莉”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官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因此“克隆”实际上属于无性生殖,与自然选择无关,②错误。
③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长颈鹿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短颈是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导致短颈长颈鹿灭绝,长颈鹿长颈的形成,③正确。
④兰草的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与自然选择无关,④错误。
⑤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属于有利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因此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的原因是自然选择,⑤正确。
故选C。
10.B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唯―证据,B错误。
C.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可见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
D.生命的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D正确。
故选B。
11.A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从生物进化原因来看,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假定白色和灰色的群体从它们正常的生活牧场转移到白色沙漠上,如果这个群体活下来,很可能灰色皮毛的容易被天敌发现,出现率将会下降,出现白色皮毛的概率增加。
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2.D
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如眼蝶的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的眼睛,这样可以吓唬鸟类,这种现象属于属于拟态。
【详解】
A.眼蝶翅上有酷似猫头鹰眼睛的斑纹,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保存自己,A正确。
B.拟态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故斑纹的形成是眼蝶适应环境的结果,B正确。
C.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故斑纹不能使眼蝶完全避免被天敌捕食,C正确。
D.不同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作共生。故猫头鹰和这种眼蝶不是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D。
13.C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详解】
A、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所以“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结果,A项错误。
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所以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构,B项错误。
C、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这样的: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现代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达尔文认为,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
故选C。
14.D
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详解】
A.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地面、近地面的低空风相对较小,远地面的高空风力很大,有翅的昆虫飞的高容易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昆虫飞的较低不容易被刮到海里而生存下来,能够遗传的是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A正确。
B.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因此从遗传学上看,小岛上昆虫翅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B正确。
C.无翅或残翅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有利于昆虫的生存,因此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有利变异,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昆虫的无翅或残翅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的环境,产生了无翅或残翅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15.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此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生物化石,B正确。
C.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故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总体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A。
16. 生存斗争 适应者 不适应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因此,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17.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因此,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18. 生存斗争 遗传 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大量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大量繁殖少量存在”和“遗传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去的客观事实,而“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是达尔文根据前面的事实所作出的两个科学推论。
【详解】
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在池塘边,肤色为绿色的青蛙不易被敌害所发现而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会增大,更适应环境。
青蛙的体色存在着变异,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体色有利于青蛙的生存和繁殖后代,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青蛙的体色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这有利于青蛙的捕食和避敌,是青蛙与环境之间通过长期生存斗争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青蛙体色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池塘这种环境对青蛙的体色起了定向选择作用。
该题主要考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9.(1) 黑 环境
(2) 环境 保护色
(3) 变异 自然选择
(4)治理环境污染,当环境变的地区山清水秀时,浅色的桦尺蠖会成为多数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所以,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
工业污染前,该地区原植物的树干多呈浅灰色,灰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黑色桦尺蠖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是不适者被淘汰;工业污染后,煤烟将树干熏成了黑色。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发现而生存下来是适者生存,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环境的改变对桦尺蠖起了选择作用。桦尺蠖的两种体色比例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所以,桦尺蠖的体色与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3)
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所以,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
(4)
根据自然选择的原理和保护色等知识可知:要使该地区浅色的桦尺蠖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应该治理环境污染,当环境变的地区山清水秀时,浅色的桦尺蠖会成为多数。
20. 有机物 森林古猿 生存斗争 不定向 生活习性 因为这些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答出要点“能适应环境”即可) 很长、有皱襞、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很薄、毛细血管壁很薄等 寄生 生殖和发育 适应社会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应该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文化、生活技能等
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
生物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因此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有利变异、选择、遗传的综合作用。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能够适应环境,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详解】
(1)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小分子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脂鲤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盲鱼,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
(3)现存的生物种类繁多,有简单、低等的生物,也有复杂、高等的生物,但都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因此它们可以生存下来。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适者生存。
(4)小肠长6米左右,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能够消化多种食物;小肠绒毛壁、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蛔虫营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能防止人体消化液侵蚀,适于寄生生活。
(5)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应该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主要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