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0 17:3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单选题
1.当异物阻塞被救者呼吸道时,救护者可用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急救,使被救者的膈突然上升。此时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肺内气压变小 B.肺内气体变多 C.肺部向外呼气 D.胸腔容积扩大
2.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水分减少 B.变得干净 C.氧气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3.人体细胞获得氧气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B.经过③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C.过程②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D.图中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4.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A.肺泡 B.心脏 C.组织细胞 D.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5.某司机在交警要求下正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下列对他呼吸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肺处于扩张状态 B.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C.胸廓的容积增大 D.肋骨上升
6.下表中对人体呼吸作用的解释正确的是
吸入气体 呼出的气体
A 全部是氧气 二氧化碳的量比氧气的量多
B 氧气的量比二氧化碳的量多 二氧化碳的量比氧气的量多
C 氧气含量比呼出时高,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时低 氧气含量比吸入时低,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时高
D 不含水分 含有水分
A.A B.B C.C D.D
7.某人体检时测得肺活量的数据分别为3300mL、3700mL、3500mL,他的肺活量应是(  )
A.3300mL B.3500mL C.3700mL D.不确定
8.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
B.Ⅰ和Ⅱ的进出,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
D.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膜
9.某司机在交警要求下正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下列对他呼气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肺处于扩张状态 B.肋间肌、膈肌舒张
C.胸廓的容积增大 D.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10.当人在深吸气时,胸廓容积和膈肌的状态是
A.扩大 收缩 B.扩大 舒张 C.缩小 收缩 D.缩小 舒张
11.下列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肺分为左肺和右肺
B.肺泡数量非常多
C.肺泡外包绕毛细血管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
12.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箭头(1)和箭头(2)表示的气体分别是( )
A.氧气、氧气 B.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 D.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13.如图为模拟部分呼吸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模拟膈肌收缩,演示吸气,
B.乙图模拟膈肌收缩,演示吸气
C.甲图模拟膈肌舒张,演示呼气
D.乙图模拟膈肌收缩,演示呼气
14.下列关于人体肺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肺内,氧从肺泡扩散到血液里
B.在肺内,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肺泡中
C.在组织里,一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
D.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15.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舒张,舒张 C.收缩,收缩 D.舒张,收缩
16.当你疲倦时,伸一个懒腰,头向后仰,深呼吸几次,你会感觉全身清爽,因为你排出了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肺泡
C.组织细胞 D.心脏
二、综合题
17.经常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图一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图二为肺内压力变化曲线图(外界大气压强为1),图三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最重要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人体在呼气时,肺内气体压力变化对应图二中______________区间(请用三个字母表示),此时图一中③处肌肉处于______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经常体育锻炼的学生,肺活量增大,可以促进图三中______________(填字母)气体进入人体。最终到达_____________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__直接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8.近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发表了对肺泡发育过程的研究成果。如图所示:
(1)图一中肺泡由细支气管末端膨大而成。肺泡体积小,数量多,增加了肺的_____,其外侧紧贴毛细血管,有利于完成气体与_____间交换的功能。
(2)肺泡上皮祖细胞位于支气管末端。胚胎发育后期,祖细胞形成扁平的Ⅰ型细胞和立方体状的Ⅱ型细胞。Ⅰ型细胞行使气体交换功能;Ⅱ型细胞可分泌活性物质,并助肺泡再生。由图二可知,肺泡Ⅰ型、Ⅱ型细胞交替排列,均为_____层细胞。
(3)从图二中还可以看出肺泡外还有_____细胞构成的弹性纤维,使肺泡有良好的弹性。
(4)由于胎儿肺泡内充满羊水,无法进行呼吸运动,生命活动所需氧气通过_____从母体获得。羊水逐渐对肺泡祖细胞产生压力,使部分肺泡祖细胞被拉伸成扁平状,形成肺泡_____细胞。(填写“Ⅰ型、Ⅱ型或“成纤维”三者之一)
(5)羊水减少导致胎儿的肺功能不全,根据上述研究描述,请分析原因:羊水减少,给予祖细胞压力不足,无法形成_____,影响气体交换。
19.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丙表示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气体交换的场所是[7]______,它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2)从图乙中可以直观的看出,肺泡壁和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______
(3)图乙中,肺内气体按照c方向运动时,图甲中7所示结构处于______状态,此时,肺内压会如图丙中的______段曲线变化。
(4)图乙中的a代表的物质由______产生,血液从毛细血管的M端流到N端,其成分变化是______含量增加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详解】
呼吸道是获得氧气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故选C。
2.B
1.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水(0.07%)、其它(0.9%)。
2.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体积分数比例为:氮气(78%)、氧气(16%)、二氧化碳(4%)、水(1.1%)、其它(0.9%)。
3.气体经过人体的呼吸道后会变得清洁、温暖和湿润。
【详解】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为1.1%,而吸入的气体中水分含量为0.07%,因此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水分增加,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吸入的气体还有温暖、清洁和湿润的作用。呼出的气体要通过呼吸道,因此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气体变得更干净,B符合题意。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1%,这是因为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4%,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这是因为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题目考查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其原理,据此解答。
【详解】
A.①过程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正确。
B.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水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含氧量低的静脉血,错误。
C.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②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正确。
D.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最终要送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要运到肺泡,呼出体外,故图中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B。
4.C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
故选C。
5.B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
故选B。
熟知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而引起的。
6.C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
【详解】
A.吸入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比氧气的量少,故A错误。
B.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二氧化碳的量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比氧气的量少,故B错误。
C.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时高,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时低,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时低,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时高,故C正确。
D.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均含有水分,只是呼气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中水的含量,故D错误。
故选C。
7.C
进行重复实验所得的数据,应该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详解】
肺活量是指用力深吸气后再用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测量肺活量时,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某人体检时测得肺活量的数据分别为3300mL、3700mL、3500mL,那么他的肺活量数值应是3700mL。
故选C。
8.D
本题考查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的过程。结合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图示进行解答。
【详解】
A.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最多,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A正确。
B.Ⅰ和Ⅱ的进出,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B正确。
C.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正确。
D.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至少穿过4层细胞膜,D错误。
故选D。
9.B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
故选B。
10.A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详解】
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当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扩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综上所述可知,当人在深吸气时,胸廓容积扩大,膈肌处在收缩状态。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A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气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详解】
A.肺分为左肺和右肺,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错误。
BCD.肺泡数量非常多,肺泡外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都是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正确。
故选A。
12.C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
(一)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
(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详解】
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可见(1)是二氧化碳,(2)是氧气。
故选C。
13.BC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呼出。
【详解】
图中玻璃管模拟的是气管、支气管,小气球模拟肺,玻璃钟罩模拟胸廓,橡皮膜模拟膈肌。
甲图橡皮膜向上,模拟膈肌舒张,隔顶部上升,模拟的是呼气;乙图橡皮膜下拉,模拟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模拟的是吸气。
故选BC。
14.C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详解】
AB.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从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A,B正确。
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里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故C错误。
D.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多,肺泡壁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D正确。
故选C。
15.B
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有膈肌和肋间肌。
【详解】
呼气: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外界气压,B正确。
故选B。
16.C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
故选C。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作用是在组织细胞中进行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7.(1)②
(2) CDE 舒张
(3) b 线粒体 ATP
图一中:①呼吸道,②肺,③膈肌。
图二中:外界大气压为1.0,ABC段(不包括AC点)的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过程;CDE段(不包括CE点)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所以,人体的最重要呼吸器官是②(肺)。
(2)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人体在呼气时,肺内气体压力变化对应图二中CDE区间(肺内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图一中③处肌肉(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3)
图三中,b代表氧气,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所以,经常体育锻炼的学生,肺活量增大,可以促进图三中b气体(氧气)进入人体。最终到达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ATP是细胞的能量“货币”,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直接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8. 表面积 血液 单(一) 成纤维 胎盘、脐带 Ⅰ型 Ⅰ型细胞
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详解】
(1)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与这个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肺泡数目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弹性纤维,使肺泡有良好的弹性,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研究者发现,在肺泡祖细胞开始分化之前,部分肺泡祖细胞会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诱导下,向基底侧伸出由肌球蛋白构成的伪足;随后这部分祖细胞的细胞体迁移到终末气管基底侧。随着胚胎的发育,肺的呼吸运动开始增强,羊水被吸入到终末气管中。这种呼吸运动对肺泡祖细胞产生机械力,从而导致没有迁移的那部分肺泡祖细胞被拉伸成扁平状并最终分化成肺泡Ⅰ型细胞;迁移的那部分肺泡祖细胞则可以抵抗胚胎呼吸运动产生的机械力,并维持了这些细胞的立方体细胞形态,最终分化成肺泡Ⅱ型细胞。肺泡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非常非常薄,最薄的地方只有40纳米。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与这个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肺泡数目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弹性纤维,使肺泡有良好的弹性。
(4)胎儿是通过脐带连接到胎盘,母亲的动脉血(充满氧气)同时输送到子宫,氧气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羊水逐渐对肺泡祖细胞产生压力,使部分肺泡祖细胞被拉伸成扁平状形成肺泡Ⅰ型细胞。
(5)羊水减少,给以祖细胞压力不足,无法形成扁平的Ⅰ型细胞,影响气体交换,导致胎儿的肺功能不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肺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9.(1) 肺 呼吸运动
(2)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3) 扩大
AC
(4) 组织细胞 氧气
(1)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2)图甲中:1鼻腔,2咽,3是喉,4气管,5支气管,7肺。图乙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1)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因此,图甲中气体交换的场所是7肺,它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
图一中的7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脏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
通过(1)分析可知,图乙中,肺内气体按照c方向运动时,图甲中7肺所示结构处于扩大状态,此时,肺内压会如图丙中的AC段曲线变化。
(4)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中氧气运输到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组织细胞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地方。因此,图乙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产生,血液从毛细血管的M端流到N端,其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