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4课 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4课 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5-20 15: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夏日泛舟海上》(第一课时) 课型或模块 学唱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从歌曲旋律、歌词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已学的旋律线条尝试分析旋律、用声乐的演唱形式尝试演唱歌曲感受“旋律的重复与模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聆听学唱、分析旋律、创编等,引导学生了解旋律的基本创作手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学唱歌曲,学习旋律创作手法并能听辨、尝试创编
教学重难点 学习旋律的重复与模进手法并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课《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F大调,3/8拍齐唱歌曲,由费里斯根据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咏叹调《女人善变》改编。歌曲创作中采用大量的重复与模进手法,节奏轻松活泼、旋律优美流畅、结构方整。本课是“旋律”要素的系列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学习音的走向,级进、跳进到四年级旋律线、旋律的进行方式以及五年级的旋律的终止感,本课通过歌曲学唱、听辨、创编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旋律的基本创作手法——重复与模进。
教学对象分析 在经过几个学期对音乐要素“旋律”的系列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对“旋律”的认识,也具备一定的识读乐谱的能力。此外这一年龄段学生乐于挑战,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但同时也更加腼腆不太愿意表现自己。
教学策略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课时主要运用自主探究法,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旋律线条、声乐演唱形式,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歌曲旋律的内在联系并尝试总结旋律的创作手法,结合声乐演唱形式让学生自主探讨用合适的形式演唱歌曲巩固知识点,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知识储备将新知简化,由浅入深,将知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运用听辨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由理性回归感性。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课件PPT彩笔口风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创设情境:夏日派对。集三个钥匙获得入场券 PPT 用挑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快速吸引学生注意
展开阶段 1.钥匙一:神秘的笑脸。(找规律)1分钟默唱歌曲旋律总结笑脸与歌曲的内在联系。 2. 钥匙二:作曲家的秘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旋律的重复与模进(注意强调模进的上行、下行)(1)学生聆听伴奏并打拍,请学生观察歌曲旋律创作手法并画出模进句。(2)请学生打拍唱歌曲旋律(提示末句三连音唱法)3. 听范唱,思考歌曲情绪是什么样的?感受歌曲意境4.学唱歌词并思考,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能更好的表达出旋律的重复与模进?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有的旋律相同,有的旋律相似。学生找规律听伴奏将模进句用不同颜色笔标记。跟伴奏学生一边唱一边巩固旋律的重复与模进。在演唱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旋律的重复与模进。 PPT口风琴课件PPT课件 通过默唱、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歌曲旋律内在联系并进行总结。通过学唱感受旋律特点过程评价生生互评,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并将其运用到本课中 运用旋律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复习演唱形式感受旋律的重复与模进。
拓展阶段 钥匙三:终极测试听辨练习,教师选取几个歌曲片段让学生听辨。2.创编练习,请学生用旋律的模进手法创编。 学生回答歌曲片断所对应的创作手法。学生根据已有旋律进行创编练习。 PPT 教师评价生生互评 通过练习、创编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对旋律的重复与模进的学习。
结束阶段 总结本课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PPT 总结评价 梳理、总结本课知识点。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 学方 式,运 用 多 种 形 式 体 会 歌 曲 ,感 受 、听 唱 歌 曲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 自 主 发 现 、学 习 乐 曲 创 作 的 基 本 手 法 并 进 行 创作。 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学习活动注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学生的感悟、体验,以及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知识点学习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创作手法、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创编能力。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体 验 成 功 的 机 会 , 通 过 用 歌 曲 旋 律 ,创 作 , 而 且 , 也 让 学 生 在 创 作 过 趁 中 , 锻 炼 了 自 己 沟通 、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但是歌曲处理不够精细,创编反馈时间不足,教学语言、调控课堂氛围等方面还要继续锤炼。
设计时间: 2017 年 5月 15 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