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教学设计
课 型: 综合课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标分析:
1.在培养音乐兴趣方面,五年级学生“保持”音乐兴趣的要求。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很好的在一整堂节课中一直很认真的聆听和学唱、表演。
2.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方面,五年学生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编花篮》这节课,我让学生欣赏了江苏的《茉莉花》,接着又欣赏了《编花篮》让学生对两首不同地域的歌曲产生对比。后来又欣赏了流行版的《编花篮》又和民歌版的产生对比,最后欣赏了河南的另一著名的剧种豫剧表演,更加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3.在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方面,五年级已初步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在本节课中欣赏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和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学生都能很认真的欣赏并思考。
4.在音乐表现力方面,学生能与老师一起表现民歌风格和豫剧的动作,能大胆表现自己。
5.在音乐创造力方面,老师改编的说唱版的《编花篮》,学生能很好的和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歌曲演唱完整。
5.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方面,学生能很好的与老师、同学一起合作完成歌曲,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集到鲜花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咿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情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我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每班大约有25%--30%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了解衬词、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和作用,了解民歌创作的特点以及与地方方言的密切关系;
3.拓展欣赏流行版本的《编花篮》加入流行元素体验rap演唱,欣赏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和地方方言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表演唱、接龙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附点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师:快乐的音乐旅程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激趣导入
师:我们先来个热身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编花篮说花名,游戏规则是: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拍节奏,当老师最后停到谁的面前,谁就随便说出一种花的名称,清楚了吗?
1.“编花篮、说歌名”游戏,学生接龙。
师:
花的名字叫:玫瑰(有祝福之意)、百合(心想事成)、菊花(象征清正高雅)、荷花(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
(边拍边说,学生说花名,教师简单点评一下这种花)
2.唱唱关于花的歌。
师:同学们知道的花还真不少,能不能唱唱关于花的歌啊……关于花的歌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花的歌/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那就赶快竖起小耳朵,听一听!(播放歌曲《茉莉花》)
(设计意图:对比欣赏南北方的民歌,体会旋律的不同特点,江苏民歌:《茉莉花》
歌曲熟悉吗?一听就知道是江苏民歌----《茉莉花》,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婉转柔美的?还是活泼欢快的?
恩,你真会听音乐,这首歌曲的特点就是-----婉转柔美的,江苏位于我国南方,小溪流水涓涓细流,人们的性格也很细腻委婉所以孕育了歌曲婉转柔美的特点。
二、对比聆听并学习演唱《编花篮》
师: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风格的歌曲,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民歌,你们再来听一听这又是哪里的民歌?
1.初听歌曲,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师:听出来了吗?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老师给点提示(少林寺、龙门石窟、烩面、云台山)对了就是河南民歌/同学们有空的时候可以到河南去旅游,感受河南浓郁的文化。
这首歌曲旋律又有什么特点呢?婉转柔美的还是粗犷豪放的?粗犷豪放的,你的耳朵真灵,河南位于我国北方,地处中原,地形广袤,人们的性格也很豪爽所以孕育了歌曲粗犷豪放的特点,在河南,这首歌可是人人会唱,家喻户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风靡河南的民歌-----《编花篮》。
2、复听歌曲,感受音乐描绘的画面。
师: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这是你聆听到的音乐画面!(五彩缤纷的牡丹花引来了小姑娘们来摘牡丹的画面)
师:又是一年丰收时,小姑娘们用采来的牡丹花来酿酒、酿茶,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3、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重复的旋律部分
师:像这种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歌曲,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常采用旋律反复的写作手法,接下来老师来唱旋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歌曲中哪些旋律是重复出现的?/没找到?老师再唱一遍,这次可要仔细观察了!
谁找到了?请你来说!
这一句,我们一起来唱一唱,2171,2171,除了这句旋律是重复的,还有几个音也是重复出现的你找到了吗?这一句,我们一起来唱一唱21715.21715,歌曲中重复的这几个音是河南民歌中常用的音也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我们一起来接龙演唱,体会它的地方特色,我先唱,
加入歌词再来接龙
合作的很成功!
4、找相同的歌词
师:除了重复的旋律以外,还有一句歌词也是重复的,你找到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相同的歌词,旋律一样吗 不一样,哪一句更能体现花的娇艳? 第二句,不要忘了我们的老朋友附点音符,我们再来演唱一遍….
这两个音跨度比较大,我们加点甩腔的感觉,朵朵花儿开--的艳,
这么娇艳的牡丹花,我来摘一朵, 拿出手来摘一朵, 这么美的花终于属于我了 。
5、说方言唱歌词,体会旋律与方言的关系
对于歌曲,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一首河南民歌,那我用河南方言来读歌词,编编编花篮,我来唱,编编编花篮,有什么发现?我说方言的语调与我演唱的曲调有什么关系?相似,你听的真仔细,对了,民歌是人们在劳动中口头创作的,所以旋律的曲调肯定会与当地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说方言唱歌词,一起来感受歌曲旋律与方言的密切关系。
师:说一下演唱规则,老师先读方言,接着弹旋律,第三遍同学们把这一句唱出来,就比如这样编编编花篮717121715编编编花篮,清楚了吗?来,身体坐端正,给我一个最美的坐姿,编编编花篮717121715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553232121715编个花篮上南山,第三句同学们跟我学方言,师读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的艳,生读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的艳,直接随琴演唱,(生随琴)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的艳 ,师读朵朵花儿开的艳,生读朵朵花儿开的艳,生随琴唱朵朵花儿开的艳 ,最后直接学唱银个丹丹嗨银牡丹,银牡丹那个哪哈咿呀嗨!第二段,摘摘摘牡丹717121715摘摘摘牡丹,三朵两朵摘一篮553232121715三朵两朵摘一篮,师读牡丹花开多娇艳,姑娘见了好喜欢,生读牡丹花看多娇艳,姑娘见了好喜欢,生随琴演唱牡丹花看多娇艳姑娘见了好喜欢,师读姑娘见了好喜欢,生读姑娘见了好喜欢,生随琴演唱姑娘见了好喜欢,五彩缤纷嗨齐争艳,齐争艳那个哪哈咿呀嗨,大家的方言说的真地道!
6、慢速完整演唱第一段,加速演唱第二段。
歌曲的旋律与方言的关系我们了解了,接下来,能不能试着跟琴慢速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一段……直接演唱第二段,我可要加速了,师用稍快的速度弹奏第二段歌曲,生跟唱。
处理衬词,加上亮相,唱的真好,老师有个疑问,歌曲最后一句,哪哈咿呀嗨,是什么意思?都是衬词,没有实际的意义却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抒发感情,这是歌曲的结束句,我们来加一个亮相的动作,
看我展示,先起范儿,左手掐腰,右手男生虎掌,女生兰花指,从后往前“啪”翻掌,哪哈咿呀嗨,来全体起立!试一试…..哪哈咿呀嗨,我发现有一个同学动作非常的标准,来,上来当我们的小老师,我们一起亮相,真不错,真有演员的潜力!请坐!也把掌声送给我们的小老师。
三、拓展部分
(流行版本《编花篮》)
1、对比欣赏《凤凰传奇》版的编花篮
师:为了奖励大家的精彩表现,老师还准备了另外一个版本的编花篮,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编花篮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有什么不同?听起来更流行,更动感,因为加入了什么元素?流行元素-----rap说唱,流行元素,同样一首歌曲,当它加入的元素不同时,带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速度、演唱形式、加入不同的元素会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
2、咱们也加点说唱来个二度创作怎么样?
师:请看我们的说唱内容
一起来, ,可以加点动作,声音在低沉一些,就像低音炮一样,你们听到视频中男歌手的说唱部分声音很大吗?没有吧,说唱是为歌手伴奏的,所以声音不能太强,要稍弱一点,低沉一点,再来试一试!
很好,一直保持为我伴奏,师唱编花篮,….合作的很成功嘛,我们演唱的只是简单的几个哟哟嘿嘿哟吧,还有其他的说唱内容,这很简单,我们也能做到,请看,我们在合作演唱之前加上女生的由远及近的齐唱,声音由弱到强的一个引子,“银个丹丹嗨银牡丹,银牡丹那个哪哈咿呀嗨” 接着男生“哟哟嘿嘿哟哟哟嘿嘿哟”,女生从第三遍开始加入演唱唱“编编编花篮…..”唱到“银个丹丹嗨齐争艳,一直到最后,是我们男女生齐唱,最后加一个尾声,男生说唱歌词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的艳,朵朵花儿开的艳,哟哟嘿嘿哟,哟哟嘿嘿哟,哟哟嘿嘿哟,第三遍的时候声音最弱,结束”清楚了吗?来,我们试一试….刚才这一边算是彩排了,接下来我们要正式演出了,请拿出你们最好的状态…….师(第一次说唱就这么精彩,来来来给自己掌声,XXX XXX)
(二)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歌曲编花篮变的更加丰富,好听了,在河南,除了编花篮很出名以外,还有一种戏曲形式家喻户晓,那就是---豫剧,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段豫剧表演,请大家欣赏。
师:这首豫剧表演给你一种什么感受?你想不想学一学呢?好,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学一学。我还是用方言来读歌词,第一句用方言是这样说的“刘大哥讲话礼太 “ 偏” ” 我来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嗯?有什么发现?这豫剧的曲调和我说话的语调有什么关系?(相似)你听的真仔细,豫剧的曲调也和河南民歌一样都和当地方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来!跟老师唱两句?(师领生加动作演唱前两句),
师:(师教唱)加点亮相的动作,演唱一遍,第二遍,我们来完整演唱这几句……同学们很有豫剧演员的潜力啊,剩余的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跟着网络视频来继续学唱。
(设计意图:了解河南豫剧也和河南地方方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编花篮》,了解了不同地域孕育不同风格的民歌,还加入了rap说唱,最后还跟着老师过了一把豫剧瘾,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艺术瑰宝,其实被搬上舞台被大家认识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有相当多经典的作品没有被大家认识,希望同学们课下多搜集、多演唱这些民族作品,让我们的民族艺术瑰宝“像金子一样发光”唱出国门、走向世界,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再次唱响《编花篮》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伴随着《编花篮》的旋律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谢谢亲爱的同学们,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