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主页)
2021 —2022学年度 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 授课章节:第 九单元第23课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模块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的表现,认识推动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的重要因素,认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做出的贡献,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学习者 分析 本课教学涉及内容及时空广泛,教材内容较为简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片、地图和史料以及多媒体,教师可通过课文的叙述,注意通过设计历史情境和分析史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对当今时代的主题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探索。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难点:理解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和发展作出的贡献;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处审批:
时间: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含义 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2.关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3.背景 (1)“二战”结束后至今,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都获得巨大发展,极大改变了各国和世界的面貌。 4.有利因素 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 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争端、叙利亚内战导致的灾难等。 (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合作探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不利因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和新殖民主义的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3)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处于形成阶段, 世界局势出现许多不稳定因素; (4)种族歧视、恐怖组织、极端组织和邪教组织;毒品泛滥;法西斯极右势力沉渣泛起;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领土纠纷;能源危机;局部战争不断等。 有利因素: (1)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 (2)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3)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第三世界联合,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中国经济崛起,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背景 (1)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2.努力 已经出现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1)全球层面 二十国集团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地区层面 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 金砖国家峰会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是金砖国家争取合作共赢的平台。 (3)中国的努力 (1)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2)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具体措施。 综合探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大实践平台及意义 1.三大实践平台 (1)“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的伟大实践。在互联互通的目标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加强,不断推动地区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全球化的积极效果。 (2)区域双边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推进的地缘路径。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细化至区域、国别命运共同体,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际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3)新机构机制、主场外交等多边合作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创新实践。近年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机构机制的建立,“一带一路”峰会、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主场外交的开展,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新的平台。 2.意义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坚持和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倡导多种文明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是各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倡导全球新型文明观。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塑造大国形象持续提供议题、设置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把握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主动设置“和平发展、共同繁荣”议题,易理解、可接受,是融通中外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课堂小结: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资本为手段的全球治理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资产阶级首先在一国范围内把落后民族、阶级纳入到资本化的进程之中,“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然后,资产阶级把一切资本化过程推向全世界,这一过程首先是借助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其次借助于价格低廉的商品。前者使资本走出了欧洲、走向了世界,后者则使资本在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落地生根。这样,资产阶级就“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迫使它们推行所谓的文明。一句话,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一个世界”。——摘编自胡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全球治理》 材料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1)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的全球治理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当前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 【答案】(1)方式:武力征服、商品倾销、资本输出、推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东方从属于西方;促进了亚非拉地区的近代化。 (2)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安全上,要坚持对话解决争端、协商化解分歧,反对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地球家园。 贡献: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推动了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新教材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供我们展示、培养新课标所要求的核心素养。在本课第中,特别出彩之处在于家国情怀这个部分核心素养的处理,家国情怀是对于人类整体所面临的苦难与坚持积极的抗争、探索之同情,放在世界这个更广阔的视野里,家国情怀就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行动方案,为人类追寻更美好的未来。其余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都能在课文“学习聚焦”、“思考点”、课后题“探究与拓展”当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2..新教材让书本知识从象牙塔里走了出来,更服务于现实,更贴近社会生活,因而更接地气,学生兴趣浓厚,态度认真,动脑筋思考,动手搜集资料,针对上课时设置的问题无论能力高低都有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