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主页)
2021 —2022学年度 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 授课章节:第 九 章第 1节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模块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学习者 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的正确的思维观点来把握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历史因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性。高中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较强,教师要注意进行合理引导,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形势发展、中国在当今世界所肩负的使命及发挥的重要作用等角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难点:两极格局结束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浪潮、逆全球化现象与新全球化趋势
教学方法 及教具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讲授法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处审批:
时间: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 2020年 3月 26日,G20峰会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议题是探讨如何联手应对新冠肺炎疫及稳定世界经济。设问:由G20 峰会召开的形式、议题及组织性质,说明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特点? 讲授新课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原因 (1)各国或地区发展,实力增强; (2)冷战结束,两极格局消失; 2.表现 (1)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表现: “9·11”事件后,指责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是恐怖活动的策划者,展开反恐行动。 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 (2)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的欧洲联盟,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3)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4)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5)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开展多边外交,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6)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问题探究】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不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决定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②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④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2)评价 ①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②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制约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服务)、技术、资金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趋势。 1.全球化进程 (1)新航路的开辟,开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 (3)二战后,美国推动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机构,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主要推动力量。 (5)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发展、国际投资增加、世贸组织成立,提升了经济全球化的水平。 (6)21世纪,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总结 经济全球化历程 历史进程阶段推动力和条件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工场手工业时代 (15世纪末-18世纪后期)开始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3.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联系初步建立工业革命时代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发展1.推动力:⑴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⑵欧美等国的对外扩张政策与殖民侵略; 2.条件:⑴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⑵垄断组织的发展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二战后初期制度化、 体系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加强了在金融、投资和贸易领域的国际协调,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加快发展1.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主要推动力量); 2.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 3.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和推动; 4.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的建立,等等1.世界贸易的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2.区域经济集团化得到发展,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进入21世纪强劲的时代潮流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2.全球化的利弊及应对 (1)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各国经济失控的风险。 (2)应对措施: ①顺应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 ②各国既要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新秩序; ④全人类共同行动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繁荣。 思路拓展 经济全球化评价 1.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 2.影响: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双刃剑) (1)积极意义: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②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 ⑤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深刻影响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普遍的生产模式;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影响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加剧世界不平衡与不平等。 ⑵存在问题 ①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迅速蔓延,影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开釆,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④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 进,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⑤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3.经济区域集化的发展 (1)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3)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官方论坛和磋商机构。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1.社会信息化 (1)概念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影响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文化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1)表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 (2)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3)应对 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课堂小结 冷战后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对企图营建单极世界的美国形成了有利的制约。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也说明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加快,要正确认识社会信息化的利弊。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挑战,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扬中国儒家文化等优秀文化的担当,和而不同,促进人类文明整体进步。 作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历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在全球范围蔓延的逆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在贸易、投资、金融、资本、信息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造成重大阻力,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新时期。逆全球化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充分呈现出来,但有必要透过逆全球化复杂多样的现象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反思,以更加开放的行为准则构建新型全球化。——摘编自洪小兵《逆全球化成因反思与新型全球化建构》 (1)写出第一波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指出推动第二波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构建新型全球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1)史实依据: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开始;发明: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
(2)现象:“逆全球化”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在全球范围蔓延的逆全球化运动,产生的实质是西方国家追逐经济利益、实施政治掌控、转嫁社会矛盾,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挑战和冲击,必须采取措施构建新型全球化。
(3)建议:强调全球共识的重要性,所有国家都应对人类发展担负责任,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开放合作的路径实现社会发展共赢共享,将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只有加强团结,才能共同应对“逆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构建新型全球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内容多、难度大,我把教学重心聚焦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与主要趋势上,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大胆取舍,重点解决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历程、评价和对策。这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情境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引领,并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如借助历史地图、数据轴展现“一超多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历史事件作出合理解释。利用数据图表、史料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特点展开学习研究,师生的互动互助,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