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0 15: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大教堂
福利包括:每个产妇有15个月的带薪产假,其中360天发工资的80% ;全民公费医疗,除了牙医之外;每生-一个孩子,瑞典政府每个月给1千克朗左右,一直给到18岁;教育全免;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可领取每天240克朗失业基本补贴;无业者的父母补贴为每天60克朗;每个孩子出生后每月就有1050克朗的糖果费等。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经济危机时的美国人民
二战后的欧洲废墟
五年计划时期苏联的繁荣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经济危机暴露自由放任的弊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1.国内——国家调控经济
(1)内容: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国有企业、社会福利、救济、保障等)。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等。
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二)主要措施
① 积极:战后经济增长,进入第二个“黄金时期”。
② 消极: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
政策再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
1.国内——国家调控经济
(2)结果
(二)主要措施
(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二)主要措施
2.国外——国际协调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
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任务:通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协助成员国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国际收支的逆差。
(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二)主要措施
2.国外——国际协调
②世界银行(1945)
宗旨:初期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其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二)主要措施
2.国外——国际协调
③关贸总协定(1948)
宗旨:削减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性质: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1995)
宗旨: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性质:常设的、永久性的国际组织
(2)作用: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2.国外——国际协调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林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经济支柱。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影响: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① 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从事服务业人口所占比重上升。
2.表现:
②“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特点: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住房、汽车、股票等)。
趋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
美国社会各阶层分布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1.含义: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目的: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国家在产品分配领域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影响
积极: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局限:福利由国家财政负担,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
(一)“福利国家”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撒切尔夫人
减少国家干预
完备
发展
缩小
加强国家干预
黄金时期
滞胀
复苏
兴起
增长
衰退
2000年
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政策:
福利制度:
195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1930年
1960年
1940年
①背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②内容:减少福利;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一)“福利国家”
3.调整
(二)社会运动
1.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表现: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2)妇女运动
(3)学生运动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马丁·路德·金
如何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然有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无论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还是建立福利国家,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其目的是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调节仅触及统治手段和方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变化—统治的手段方法;
不变—资本主义制度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