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灵
魂
一
问
假如给你一个穿越的机会?
传说与历史
朝代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华上下五千年挑个朝代吧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观察两幅图片,分析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元谋人距今
约170万年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北京人距今
约70-20万年
地域:
生产生活方面特征:
生活:
时间早
分布广
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
学会用火
打制石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新石器时代
8
01
02
03
04
半坡遗址碳化谷物
磨制石刀
彩陶鱼纹盆
2.从事原始农业,开始定居生活;
1.出现陶器;
3.饲养家畜。
结合课本和图片说一说新石器时代开端标志?
猪头骨遗存
4.使用磨制石器。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1、文化分布概况
根据新石器时代文化遗产分布图,说明早期文化分布特征,并将主要区域的主要文明进行归类。
特征:基本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2、新石器早期
仰韶彩陶盆
半坡粟米遗存
养蚕缫丝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3、新石器晚期
龙山文化“蛋壳陶”高柄杯
红山文化祭坛和玉龙
良渚文化龙首纹玉镯
手工业水平进入较高阶段
敬天法祖、崇玉尊龙,是中华文明最鲜明的“胎记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分布区域 文化名称 时间 文化发现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彩绘陶器,粟米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饲养家畜
龙山文化 距今约5000年 黑陶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水稻种植,养蚕缫丝技术
良渚文化 距今约5000年 玉器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距今约5000年 玉器、祭坛、神庙
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原始社会之演变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前中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思考: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变的原因?
【难点】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唯物史观)国家是私有财产和阶级斗争的产物。11
三皇
黄帝
颛顼
帝尧
帝喾
帝舜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二、从部落到国家
禅让
1.三皇五帝
传说与历史
中國古代歷史傳說,極富理性,切近事實,與並世其它民族追述古史之充滿神話氣味者大不相同。如有巢氏代表巢居時期,燧人氏代表熟食時期,庖羲氏代表畜牧時期,神農氏代表耕稼時期。此等名號,本非古所本有,乃屬後人想像稱述,乃與人類文化演進階程,先後符合。此見我中華民族之先民,早於人文演進,有其淸明之觀點與合理的想法。
——钱穆《国史大纲》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国家的产生——夏
建立时间:
考古发现:
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夏文化遗传。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夏朝制度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禅让制——世袭制
公天下——家天下
中央设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王位世袭制
地方: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2、文明成就
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
——《夏小正》
二十四节气歌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三、商与西周——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
建立时间:
商的统治:
商得灭亡:
商的文化:
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甲骨文与青铜器
约BC1600
BC1046年 牧野之战
1.商朝
3、商朝的国家治理
内外服制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诸侯
商与方国、诸侯的关系
侯的担任者多为商周围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卜宪群《中国通史(一)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是完全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1、甲骨文和青铜器
思考:甲骨文在当时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后世历史研究有何意义
当时:占卜
后世:
(1)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使商代历史有据可循
(2)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
4、西周的国家治理
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京 ,史称西周。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1、分封制
观察分封示意图,结合材料,概述分封的对象有哪些,并找出其中的主体
为什么分: 以藩屏周,巩固周王统治
分什么: 授土授民
分给谁: 王族、功臣和前朝贵族等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1、分封制
根据示意图和材料思考,周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以及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
——《孟子·告子》
义务:
镇守疆土、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缴纳贡赋
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筑货币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1、分封制
西周分封,诚然有其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分封越多,宗周越弱;时间越久,亲情越疏...终究因为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宗周灭亡,王纲解组,那一个庞大的网络,一旦崩散。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
思 考 分 封 制 之 利 弊
利:开疆扩土
弊:独立性强,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国家统一
庶民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左传》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2、宗法制
长子
贤子
嫡长子
爸爸:传给我,我年龄最大,最成熟
爸爸:传给我,我最有才
爸爸:传给我,我是正房生的
你将如何选择?
2.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有利于统治
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相互补充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3、井田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4、礼乐制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桓公二年》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史记·封禅书》
王权与神权结合,等级森严
新课小结
阶段 起止时间 代表性遗址 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形态
旧石器时代 300万——1万年
早期 1万——7千年
中期 7千——5千年
晚期 5千——4千年
新石器时代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元谋人、北京人
渔猎、采集、群居、用火
原始人群
(晚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
陶器、原始农业(水稻)、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稳定
母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
黄河: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长江:河姆渡文化
黄河:彩绘陶器、粟
长江: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黄河:龙山文化
长江:良渚文化
辽河: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
良渚/红山文化:玉器、祭坛、神庙
父系氏族社会(部落联盟)
新课小结
2.三皇五帝到西周
阶段 起止时间 代表性遗址 政治 经济 文化
三皇五帝 约公元前26世纪——前22世纪
夏 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禅让制
二里头遗址
世袭制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二里头文化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内外服制度
农业:井田制
手工业:青铜器、绢帛
甲骨文、金文、青铜文化
分封制、宗法制、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农业:井田制
手工业:青铜器、绢帛
青铜文化(甲骨文、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