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4.4* 数学归纳法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命题. 通过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
新知探究
五十多年前,清华大学数学系赵访熊教授(1908~1996)给大学一年级学生讲高等数学课时,总要先讲讲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他对数学归纳法所作的讲解极其生动,他讲了一个“公鸡归纳法”的故事:某主妇养小鸡十只,公母各半.她预备将母鸡养大留着生蛋,公鸡则养到一百天就陆续杀以佐餐.每天早晨她拿米喂鸡.到第一百天的早晨,其中的一只公鸡正在想:“第一天早晨有米吃,第二天早晨有米吃,……第九十九天早晨有米吃,所以今天,第一百天的早晨,一定有米吃.”这
时,主妇来了,正好把这只公鸡抓去杀了.这只公鸡在第一百天的早晨不但没有吃着米,反而被杀了.虽然它已有九十九天吃米的经验,但不能证明第一百天一定有米吃.赵先生把这只公鸡的推理戏称为“公鸡归纳法”.
问题 “公鸡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提示 不一定正确,“公鸡归纳法”是不完全归纳法,用其得到的结论是不一定正确的.
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__________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n0(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以“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____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正整数n
n=k+1
2.数学归纳法中的两个步骤之间的关系
记P(n)是一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可以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形式改写如下:
条件:(1)P(n0)为真;(2)若______为真,则_________也为真,结论:P(n)为真.
(1)第一步验证(或证明)了当n=n0时结论成立,即命题_______为真;
(2)第二步是证明一种递推关系,实际上是要证明一个新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将两步交替使用,就有P(n0)为真,P(n0+1)真,……P(k)真,P(k+1)真…….从而完成证明.
P(k)
P(k+1)
P(n0)
若P(k)为真,则P(k+1)也为真
拓展深化
[微判断]
1.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只能用数学归纳法.( )
提示 也可用其他方法证明.
2.在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只要推理过程正确,也可以不用归纳假设.( )
提示 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由n=k到n=k+1,等式的项数不一定增加了一项.( )
×
×
√
A.1 B.2
C.3 D.4
解析 边数最少的凸n边形是三角形,故选C.
答案 C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1=2n-1(n∈N*)的过程如下:
(1)当n=1时,左边=1,右边=21-1=1,等式成立.
解析 本题在由n=k成立证明n=k+1成立时,应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而未用上归纳假设,这与数学归纳法的要求不符.
答案 未用归纳假设
[微思考]
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
提示 不一定,如证明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时,第一个值n0=3.
2.先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再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就可说明命题成立,请说明原因.
提示 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其本质是证明一个递推关系,有了这种向后传递的关系,就能从一个起点不断发展,以至无穷.如果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即便前面验证了命题对许多正整数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所以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1,k∈N*)时,等式成立,
那么当n=k+1时,
1×22+2×32+3×42+…+k(k+1)2+(k+1)(k+2)2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对任何n∈N*,等式都成立.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一是弄清n取第一个值n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二是弄清从n=k到n=k+1等式两端的项是如何变化的,即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三是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向n=k+1时证明目标的表达式进行变形.
【训练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5×22+…+(2n-1)×2n-1=2n(2n-3)+3(n∈N*).
证明 (1)当n=1时,左边=1,右边=2(2-3)+3=1,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1+3×2+5×22+…+(2k-1)×2k-1=2k(2k-3)+3.
则当n=k+1时,1+3×2+5×22+…+(2k-1)×2k-1+(2k+1)×2k=2k(2k-3)+3+(2k+1)×2k=2k(4k-2)+3=2k+1[2(k+1)-3]+3,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2)解 由(1),知Sn=n2,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四个关键:
(2)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成立.
则当n=k+1时,
即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1)和(2)可知,不等式对所有的n∈N*都成立.
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等数学命题
【例3】 证明:当n∈N*时,f(n)=32n+2-8n-9能被64整除.
证明 (1)当n=1时,f(1)=34-8-9=64能被64整除.
(2)假设当n=k(k≥1,k∈N*)时,f(k)=32k+2-8k-9能被64整除,
则当n=k+1时,f(k+1)=32(k+1)+2-8(k+1)-9=9×32k+2-8k-17=9×(32k+2-8k-9)+64k+64.
故f(k+1)也能被64整除.
综合(1)(2),知当n∈N*时,f(n)=32n+2-8n-9能被64整除.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的关键是证明当n=k+1时,代数式可被除数整除,一般利用构造法,构造出含有除数及n=k时的代数式,根据归纳假设即可证明.
(2)假设当n=k(k≥4,k∈N*)时,命题成立.
现在考虑n=k+1时的情形.
由(1)和(2),可知原结论成立.
题型四 归纳——猜想——证明
【例4】 将正整数进行如下分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分别计算各组包含的正整数的和如下:
S1=1,
S2=2+3=5,
S3=4+5+6=15,
S4=7+8+9+10=34,
S5=11+12+13+14+15=65,
S6=16+17+18+19+20+21=111,
……
(1)求S7的值;
(2)由S1,S1+S3,S1+S3+S5,S1+S3+S5+S7的值,试猜测S1+S3+…+S2n-1的结果,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 (1)S7=22+23+24+25+26+27+28=175.
(2)S1=1;S1+S3=16;S1+S3+S5=81;S1+S3+S5+S7=256;猜测S1+S3+…+S2n-1=n4.
证明如下:
记Mn=S1+S3+…+S2n-1.
①当n=1时,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k(k∈N*,k≥1)时,猜想成立,即Mk=S1+S3+…+S2k-1=k4.
则当n=k+1时,
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任意n∈N*,猜想都成立.
规律方法 “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步骤
(1)求a2,a3,a4的值;
(2)猜想a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猜想a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
①当n=1时,结论成立;
∴当n=k+1时结论成立.
一、素养落地
1.通过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
2.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为1;
(2)递推是关键:正确分析由n=k到n=k+1时式子项数的变化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成功证明问题的保障;
(3)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中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核心环节,否则这样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证明.
A.1+a B.1+a+a2
C.1+a+a2+a3 D.1+a+a2+a3+a4
解析 将n=1代入a2n+1得a3,故选C.
答案 C
答案 B
答案 D
4.某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当n=k(k∈N*)时命题成立,则可以推出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n=5时命题不成立,那么可以推得( )
A.当n=4时命题不成立 B.当n=6时命题不成立
C.当n=4时命题成立 D.当n=6时命题成立
解析 因为当n=k(k∈N*)时命题成立,则可以推出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所以假设当n=4时命题成立,那么n=5时命题也成立,这与已知矛盾,所以当n=4时命题不成立.
答案 A
A.过程全部正确
B.n=1验得不正确
C.归纳假设不正确
D.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
解析 在n=k+1时,没有应用n=k时的归纳假设,故选D.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