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4-13 21:40:47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森林 水稻 煤 B.耕地淡水 铁矿石
C.石油 闪电 工矿用地 D.野生动物草地 噪声
2.对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B.寻找新的代替品
C.保护和促进更新 D.极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3.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能 B.核能 C.磷虾 D.针叶林
4.图3.1-4漫画反映了我国某项国情基本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
C.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 )
A.总量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多
B.总量不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少
C.自然资源大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D.总量丰富,但因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量就很少
6.我国下列资源中居世界第六位的是( )
A.领土面积 B.耕地面积
C.森林总面积 D.矿产资源储量总值
7.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 )
A.1/2 B.1/3 C.1/4 D.1/5
8.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面积扩大,居世界第二位
B.森林面积辽阔,地区分布比较均匀
C.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三位
9.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总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
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C.自然资源开采的速度太慢
D.我国人口仍在不断增加
10.我国领土面积和耕地总面积分别居世界( )
A.第三位、第二位 B.第二位、第三位
C.第三位、第四位 D.第四位、第三位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①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为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②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这里大雨以后,泥石流危害严重。③我国有许多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统统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1)以上资料说明当前我们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过量开采,后继资源不足
B.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运输困难
C.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D.地质条件复杂,开采较为困难
问)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X根据以上资料,你认为应做到( )
A.集中开发富矿,关闭贫矿
B.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量
C.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不再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2.阅读有关“鄂西北与贫困同行”的一段材料,回答:
没有树的地方就是谭山镇。
所有的山上都没有树,稍微低一点的山都被开荒了,用石头垒起来的梯田,一层层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那情景就是一个“农业学大寨”时代“人定胜天”的绝佳版本!持续的干旱,那些依山而建的梯田,不仅没有庄稼,而且连杂草都鲜见。
(1)谭山镇干旱的根本原因是( )
A.毁林开荒,破坏了植被 B.该地处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C.该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D.缺少水利工程,灌溉条件差
(2)为了改变谭山镇贫困落后的面貌,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②在山坡上种柑橘,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③大力发展种植业,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④推广农业技术,鼓励农民种植中草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
?
参考答案
?
一、1.B 2.C 3.B 4.B 5.D 6.C 7.B 8.C 9.D 10.C
二、1.(1)C (2)D 2.(1)A (2)D
课题
§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重点难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点拨
导入
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1.这些在 中对人类 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2.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循环使用的资源,属 资源。
3.总是用一点就少一些的资源是 资源。
独立自学完成




4.读图3.1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分析土地、矿产、森林、水及水能都来自于哪里?对人类来说,各有何用途呢?
5.什么是自然资源?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自然资源?
空气、鱼、纸张、小刀、水稻、石油、电缆。
6.读图3.2可再生资源,分析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铁矿资源也是这样吗?
7.自然资源与我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我们该如何利用好自然资源?
8.活动2
9.阅读材料和图3.4,思考: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是 ,造成这一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10.结合阅读材料,完成活动1
发散
思维
河水16天循环1次
再生与非可再生两种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 、
自然资源 、 、 和水能等。
自然资源 分类 可再生资源如 、 、 等
与我们 非可再生资源如 。
特点: 大, 多,人均 。
资源 、 原因:人口多,需求大,利用不当,保护不力,
人均 管理不善,造成破坏和浪费。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空气 B 阳光 C 土地 D 小麦‘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B 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C 能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 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3、以下一组全部是自然资源的是( )。
A 阳光、森林、土地 B 水能、钢铁、天然气
C 土地、阳光、电灯 D 金矿、空气、棉花
4、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森林资源 B 水资源 C 土地资源 D 矿产资源
5、关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必须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B 今天的树木将来也能变成煤,所以煤炭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C 生物资源是可以更新的,不必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D 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一切东西都是自然资源。
B 阳光是一种自然资源 。
C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D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7、以下一组全部是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土地、森林 B 森林、石油 C 太阳能、煤矿 D 天然气、水
8、关于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如果使用不当,会转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C 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D 不能循环使用。
教学
反思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
1.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并以图3.1四组图片代表性的说明了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的原始状态到各种利用形式的转化。
图3.2以土地和小河流水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了对于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培育和保护;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对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进行讨论。以此层层深入地把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渗透给学生。
图3.3以黄河断流、淮河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为内容,既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永续利用” 的特性;又让学生直面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图3.4通过三个学生的对话将问题引向深入,提出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还将继续激化: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这种课文形式活泼,内容简洁,避免了刻板的说教。
对于学生而言,环保教育的成果应落实在行动上。“活动”课文启发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关注社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环保;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和倡议,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教材注意挖掘学生体验和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图。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1~2课时。
【新课导入】
建议提出一个与学习新课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兴趣。
例如:“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
【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四组图片。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一问题,结合图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这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等。
结合图3.3,可从更多方面对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进行介绍。最好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在班内进行交流。最后使学生由大量的实例认识到: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也会枯竭的。至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建议在这里先不必展开,可在讲完“人均不足”后,结合我国的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问题,再展开拓展讨论。
【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既要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人口问题对我国资源产生的压力。可以多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总量和人均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有辩证的了解。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人口要与本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中国的经济要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活动】
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或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相关题目的讲演;或开展辩论赛,注意设计的辩题应有充分的争议性和现实意义,例如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等。相关可进行拓展的讨论题目还有:
黄河断流是天灾还是人祸?
昔日草原为何变成沙漠?
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
沙尘暴为何越刮越烈?
……
教材中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问题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即使是中学生也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做出贡献。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或计划,并在班内或学校内开展例如垃圾分类、收集废旧电池、节水宣传等方面的实际行动。
课件41张PPT。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观察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 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土 地、阳 光、 矿 产、 森 林、 水 和 水 能 等 等 , 都是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 自然资源与我们衣……
食……
住……
行……
学习……密切相关自然资源分类(A依据用途):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水资源
……
自然资源分类(B依据可再生性):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可 再 生 资 源非 可 再 生 资 源海 上 油 田 矿 产归 纳:自然资源的类别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考考自己: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如是,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哪些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森林、水、金刚石、石油、
牛、牛肉干、耕地、铁矿石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1998年7月7日黄河济南段断流 有水 “有”泳活 动 1、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用事实说话吧!土地荒漠化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结合所看的资料,想一想: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非可再
生资源时应分别遵循什么原则?自然资源开发和使用原则对于可再生资源:
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
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活 动 2、探讨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我国的自然资源是多?还是少?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我国气候多样,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较好。 我国生物资源种属繁多,品种丰富。 我国水资源总量很大,水能蕴藏量世界首位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列。综上所述,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极为丰富——地大物博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3 3 4 6 61/3 3/5 1/3 1/4 1/5 80 67 88 121自然资源大国人均资源量不足地大物博÷众多人口=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我们的结论:
我国自然资源特征: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水 ——生命之所系 节约资源永续利用“人均不足”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探 究 1: (人为因素之一)人口的增长(人为因素之二) 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为因素之三)
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探 究2: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做什么?今天分一分
明天美十分拒绝塑料袋 全民节约共同行动不要再吃发菜了你的贡献很重要!节约一点点×众多人口=节省一大笔探究3: 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角度看…… 十月特卖场 吉利全系最高降5千
节后惊喜 标致206惊现7千优惠
年底车市“血拼”全面启动
……
私家车迅速普及我国已经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利用土地资源耕地利用土地资源放牧木材利用森林资源利用森林资源纸张发电利用矿产资源照明利用矿产资源冶炼利用矿产资源灌溉利用水资源发电利用水能资源谢 谢 各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