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
选择题
1.一位同学以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为主题整理课堂笔记,做了如下表格,表中①②③应依次填写( )
朝代 在位皇帝 盛世名称
① 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
东汉 光武帝 ③
唐朝 ② 开元盛世
2.诗歌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陈桥兵变
B.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玄奘西行
C.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分封制度
D.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盛世
3.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唐初( )
A. 贵族等第观念犹存 B. 君主权威面临挑战
C.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D. 科举制度初见成效
4.“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
A.南北交通的发展 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西汉的大一统
5.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6.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A. 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 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 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7.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唐太宗采用的治国之道是(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兵家思想
8.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唐初( )
A. 贵族等第观念犹存 B. 君主权威面临挑战
C.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D. 科举制度初见成效
9.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
A. 文成公主 B. 武则天 C. 张骞 D. 李清照
10.“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收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是对哪一制度的评价(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1.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 南下灭陈 B. 营建东都 C. 开通大运河 D. 创立科举制
12.宋代人洪迈谈唐诗时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这表明唐诗繁荣的原因是( )
A. 时局动荡不安 B. 题材内容广泛
C. 风气包容开放 D. 诗人地位提高
13.唐朝诗人元稹在他的诗歌《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对外交往活跃 B.文化繁荣
C.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
14.存在我国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从创立到废除的起止朝代( )
A. 隋朝--明朝 B. 唐朝--明朝 C. 隋朝--清朝 D. 唐朝--清朝
15.天宝末年,唐玄宗终日寻欢逐乐,把政事交与利欲熏心的权臣李林甫、杨国忠,把镇守北方三镇的兵权交与野心勃勃的安禄山,他们钩心斗角,争权夺利。这说明唐朝衰亡是因为( )
A. 宦官专权 B. 赋役繁重
C. 藩镇割据 D. 朝政腐败
1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澶渊之盟
17.海南教育起步虽晚,但自唐宋以后,海南教育稳步发展,留下了诸如“海外衣冠盛事”“海外邹鲁”“奏考回琼”等脍炙人口的海南教育故事。下列与“海外衣冠盛事”有关的是( )
A. 尊孔崇儒,兴学重教,贤才辈出 B. 海南学子就近参加科举考试
C. 明代出了62名进士,595名举人 D. 宋代出了12位进士
18.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 皇帝安于享乐 B. 奢靡之风盛行
C. 文化兼容并包 D. 尚武风气流行
19.《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20.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社会风气开放 B. 民族交融 C. 中外交往频繁 D. 经济发展
非选择题
21、材料论述题
隋唐王朝主要出于维护和扩大封建帝国的主权与领土的考虑,在不同时期和情况下,对邻边民族和国家,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灭突厥、和吐蕃、伐高丽……虽然隋唐王朝在处理与边疆各族和邻近各国的关系方面有得有失,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一时期的边际关系是相对安宁的,国内形势是稳定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上是领先的,这使隋唐王朝较前代统治者有更多的自信,敢于在更多的领域内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往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扩大态势。——摘录自《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唐王朝》
(1)举出唐朝时期“和吐蕃”的一例史实。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材料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
(1)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请举一例他在经济上的措施加以说明。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初心和使命?
(4)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想?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并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
1-5DDABC 6-10CBAAC 11-15CCDCD 16-20CCCCD
21、(1)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任意一点即可)
观点: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只有妥善解决好民族问题,才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只有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开明、开放的政策促进繁荣发展,闭关自守导致落后。(论据略)
22、(1)思想:以民为本;经济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盛世:“贞观之治”。
(2)原因:党与人民心连心,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3)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古往今来,只有重视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勿忘来时路,为中华民族献出我们自己的绵薄之力。
23、(1)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2)表现: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任答三点即可)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