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数学归纳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命题.
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n0(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以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形式
记P(n)是一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我们可以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形式改写如下:
条件:(1) P(n0)为真;(2)若P(k)为真,则P(k+1)也为真.
结论:P(n)为真.
3. 数学归纳法中的两个步骤
在数学归纳法的两步中,第一步验证(或证明)了当n=n0时结论成立,即命题P(n0)为真;第二步是证明一种递推关系,实际上是要证明一个新命题:若P(k)为真,则P(k+1)也为真.只要将这两步交替使用,就有P(n0)真,P(n0+1)真……P(k)真,P(k+1)真……,从而完成证明.
1.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时n0=1.( × )
2.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时,要分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 )
3.推证n=k+1时可以不用n=k时的假设. ( × )
一、证明恒等式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N*).
证明 (1)当n=1时,左边=1-=,右边=,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1,k∈N*)时,命题成立,即
1-+-+…+-=++…+,
那么当n=k+1时,
左边=1-+-+…+-+-
=++…++-
=++…++.
上式表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知,命题对一切正整数均成立.
反思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的策略
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需要确定两个式子的结构,即:
(1)n=n0时,等式的结构.
(2)n=k到n=k+1时,两个式子的结构:n=k+1时的代数式比n=k时的代数式增加(或减少)的项.
这时一定要弄清三点:
①代数式从哪一项(哪一个数)开始,即第一项.
②代数式相邻两项之间的变化规律.
③代数式中最后一项(最后一个数)与n的关系.
跟踪训练1 求证:12-22+32-42+…+(2n-1)2-(2n)2=-n(2n+1)(n∈N*).
证明 (1)当n=1时,左边=12-22=-3,右边=-3,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2-22+32-42+…+(2k-1)2-(2k)2=-k(2k+1).
当n=k+1时,12-22+32-42+…+(2k-1)2-(2k)2+(2k+1)2-(2k+2)2=-k(2k+1)+(2k+1)2-(2k+2)2=-k(2k+1)-(4k+3)=-(2k2+5k+3)=-(k+1)[2(k+1)+1],
所以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二、证明不等式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n≥2,n∈N*).
证明 (1)当n=2时,左边==,
右边=1-=.
明显<,所以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k≥2,k∈N*)时, 不等式成立,
即+++…+<1-,
则当n=k+1时,
+++…++<1-+
=1-
=1-<1-=1-.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任意n≥2的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
反思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四个关键
(1)验证第一个n的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k(k为正整数),则n0=k+1.
(2)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缺少归纳假设.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k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最后猜出从某个k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成立,得n=k+1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放缩法等.
跟踪训练2 求证:+++…+>(n≥2).
证明 (1)当n=2时,左边=>0=右边,
∴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2,k∈N*)时,不等式成立.
即++…+>成立.
那么n=k+1时,++…+++…+
>++…+>+++…+
=+=,
∴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1)(2)可知,不等式对一切n∈N*且n≥2时成立.
三、归纳—猜想—证明
例3 数列{an}中,a1=1,a2=,且an+1=(n≥2,n∈N*),求a3,a4,猜想an的表达式,并加以证明.
解 ∵a2=,
且an+1=(n≥2),
∴a3===,
a4===.
猜想:an=(n∈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正确:
(1)当n=1,2时易知猜想正确.
(2)假设当n=k(k≥2,k∈N*)时猜想正确,
即ak=.
当n=k+1时,
ak+1==
==
=
==.
∴当n=k+1时猜想也正确.
由(1)(2)可知,猜想对任意n∈N*都正确.
反思感悟 (1)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
(2)“归纳—猜想—证明”的基本步骤是“试验—归纳—猜想—证明”.高中阶段与数列结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跟踪训练3 已知数列{bn}的首项b1=1,其前n项和Bn=(n+1)b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解 由已知条件b1=1,Bn=(n+1)bn,得B2=b1+b2=b2,
∴b2=2.
B3=b1+b2+b3=2b3,
∴b3=3.
B4=b1+b2+b3+b4=b4,
∴b4=4.
由此猜想:bn=n(n∈N*)为数列{bn}的通项公式.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b1=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k∈N*)时,等式成立.
即bk=k,则当n=k+1时,
bk+1=Bk+1-Bk=(k+1+1)bk+1-(k+1)bk,
整理得bk+1=·bk=k+1,
即当n=k+1时,bk+1=k+1.
由(1)(2)知,对任意n∈N*,都有bn=n.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3)=(n∈N*),验证n=1时,左边应取的项是( )
A.1 B.1+2
C.1+2+3 D.1+2+3+4
答案 D
解析 当n=1时,左边=1+2+3+4.
2.在数列{an}中,an=1-+-+…+-,则ak+1等于( )
A.ak+ B.ak+-
C.ak+ D.ak+-
答案 D
解析 a1=1-,a2=1-+-,…,
an=1-+-+…+-,
ak=1-+-+…+-,
所以ak+1=ak+-.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的第二步是( )
A.假设n=2k+1时正确,再推n=2k+3正确
B.假设n=2k-1时正确,再推n=2k+1正确
C.假设n=k时正确,再推n=k+1正确
D.假设n≤k(k≥1),再推n=k+2时正确(以上k∈N*)
答案 B
解析 因为n为正奇数,根据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第二步应先假设第k个正奇数也成立,本题即假设n=2k-1正确,再推第(k+1)个正奇数即n=2k+1正确.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2=,则当n=k+1时,左端在n=k时的左端加上 .
答案 (k2+1)+(k2+2)+…+(k+1)2
解析 n=k时,左端为1+2+3+…+k2,n=k+1时,
左端为1+2+3+…+k2+(k2+1)+(k2+2)+…+(k+1)2.
5.观察下列不等式:1>,1++>1,1+++…+>,1+++…+>2,1+++…+>,…,由此猜测第n个不等式为 (n∈N*).
答案 1+++…+>
1.知识清单: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2)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2.方法归纳:归纳—猜想—证明.
3.常见误区:
(1)对题意理解不到位导致n0的取值出错;
(2)推证当n=k+1时忽略n=k时的假设.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n3(n≥3,n∈N),第一步应验证( )
A.n=1 B.n=2 C.n=3 D.n=4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n的最小值为3,
所以第一步验证n=3是否成立.
2.已知n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时,若已假设n=k(k≥2)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
A.n=k+1时等式成立
B.n=k+2时等式成立
C.n=2k+2时等式成立
D.n=2(k+2)时等式成立
答案 B
解析 因为已知n为正偶数,
故当n=k时,下一个偶数为k+2.
3.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如果当n=k(k∈N*)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在已知当n=5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导出( )
A.当n=6时命题不成立
B.当n=6时命题成立
C.当n=4时命题不成立
D.当n=4时命题成立
答案 B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n∈N*)的过程中,由n=k到n=k+1时,不等式左边的变化情况为( )
A.增加
B.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减少
答案 C
5.在数列{an}中,a1=2,an+1=(n∈N*),依次计算a2,a3,a4归纳推测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a1=2,a2=,a3=,a4=,…,
可推测an=.
6.设f(n)=1+++…+(n∈N*),那么f(n+1)-f(n)= .
答案 ++
解析 注意末项与首项,所以f(n+1)-f(n)=++.
7.证明: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2+4+…+2k=k2+k,那么2+4+…+2k+2(k+1)=k2+k+2(k+1)=(k+1)2+(k+1),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因此对于任意n∈N*等式都成立.
以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2n=n2+n(n∈N*)”的过程中的错误为 .
答案 缺少步骤归纳奠基
8.已知Sn=+++…+,n∈N*,则S1= ,S2= ,S3= ,S4= ,猜想Sn= .
答案
解析 当n=1时,S1=;
当n=2时,S2=;
当n=3时,S3=;
当n=4时,S4=.
观察猜想得Sn=.
9.证明:+++…++=1-(n∈N*).
证明 (1)当n=1时,左边=,
右边=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k∈N*)时,
等式成立,即+++…++=1-,
那么当n=k+1时,
左边=+++…+++=1-+=1-=1-.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意n∈N*都成立.
10.求证:++…+>(n≥2,n∈N*).
证明 (1)当n=2时,
左边=+++=>,
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2,k∈N*)时不等式成立,即
++…+>.
则当n=k+1时,
++…++++=++…++
>+
>+=.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2,n∈N*都成立.
11.对于不等式<n+1(n∈N*),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如下:
(1)当n=1时,<1+1,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且k∈N*)时,不等式成立,即<k+1,则当n=k+1时,=<==(k+1)+1,
∴当n=k+1时,不等式成立,则上述证法( )
A.过程全部正确
B.n=1验证不正确
C.归纳假设不正确
D.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
答案 D
解析 在n=k+1时,没有应用n=k时的归纳假设,不是数学归纳法.
12.记凸k边形的内角和为f(k),则凸k+1边形的内角和f(k+1)=f(k)+ .
答案 π
解析 由凸k边形变为凸k+1边形时,增加了一个三角形图形,故f(k+1)=f(k)+π.
13.已知f(n)=1+++…+(n∈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2n)>时,f(2k+1)-f(2k)= .
答案 ++…+
解析 f(2k+1)=1+++…++++…+
=f(2k)+++…+,
∴f(2k+1)-f(2k)=++…+.
1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4n+1+52n+1(n∈N)能被8整除,当n=k+1时,34(k+1)+1+52(k+1)+1应变形为 .
答案 81×(34k+1+52k+1)-56×52k+1(或25×(34k+1+52k+1)+56×34k+1)
解析 34(k+1)+1+52(k+1)+1=34k+5+52k+3=81×34k+1+25×52k+1=81×34k+1+81×52k+1-56×52k+1=81×(34k+1+52k+1)-56×52k+1.
15.在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每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并且每三条直线都不相交于同一点.则这n条直线将它们所在的平面分成 个区域.
答案 (n≥2,n∈N*)
解析 (1)n=2时,两条直线相交把平面分成4个区域,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2,k∈N*)时,k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块不同的区域.
当n=k+1时,设其中的一条直线为l,其余k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块区域,直线l与其余k条直线相交,得到k个不同的交点,这k个点将l分成k+1段,每段都将它所在的区域分成两部分,故新增区域为k+1块.
从而k+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k+1=块区域.
所以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
16.试比较2n+2与n2的大小(n∈N*),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解 当n=1时,21+2=4>n2=1,
当n=2时,22+2=6>n2=4,
当n=3时,23+2=10>n2=9,
当n=4时,24+2=18>n2=16,
由此可以猜想,
2n+2>n2(n∈N*)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
左边=21+2=4,右边=1,
所以左边>右边,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当n=2时,左边=22+2=6,
右边=22=4,所以左边>右边;
当n=3时,左边=23+2=10,右边=32=9,
所以左边>右边.
(2)假设n=k时(k≥3且k∈N*)时,不等式成立,
即2k+2>k2.
那么n=k+1时,2k+1+2=2·2k+2=2(2k+2)-2>2·k2-2.
又∵2k2-2-(k+1)2=k2-2k-3
=(k-3)(k+1)≥0,
即2k2-2≥(k+1)2,故2k+1+2>(k+1)2成立.
根据(1)和(2),原不等式对于任意n∈N*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