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0 23: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练习
选择题
1.公元589年,经过短暂较量后,南方的陈朝被北方的政权征服,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次统一全国的是( )
A.北朝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2.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3.《全球通史》一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1 300多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C.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4.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  )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设立军机处
5.《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 )
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6.[天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702年,唐朝设立的管辖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机构是 (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府
7.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绘的繁荣景象出现在(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8.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9.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说明唐朝( )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10.“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11.“他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柳宗元
12.《新唐书》指出:“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据此可知 (  )
A.隋唐时期依然盛行世官制
B.唐朝科举缺乏改革创新
C.隋朝开创了新的选官制度
D.唐朝官员多为前朝旧臣
13.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如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
张择端 B. 王羲之 C. 阎立本 D. 辛弃疾
14..隋唐以来,江南地区有“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之称,加之江南门阀士族阶级与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隋朝中央政权之间矛盾尖锐,斗争日益激烈。打通江南通往中原的水道,解决南北粮运问题,以及军事运输的需要,就成了统治阶级的当务之急。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
A.北方地区长期动荡不安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D.交通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稳定
15.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如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  )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16.“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  )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材料三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这条运河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开通的?其中心在哪里?它的开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写出材料二中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这一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局面下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当时从广州出发到达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带把壶、高足杯等外来物品不仅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由于唐朝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波斯王选择投奔唐朝,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
——《中华文明史》
依据材料,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唐朝对外交流发达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 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材料三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和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当时,中国与高勾丽、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尼婆罗(今尼泊尔)、…赤土(今泰国)、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亚非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摘编自百度百科
(1)结合所学,写出唐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5CCBCA 6-10CCBCB 11-16BCCDBC
(1):时期:隋炀帝时期。中心:洛阳。影响:利: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弊: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名称:科举制。积极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善了用人制度,创造出公平的竞争机会;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创造精神。
受益者:皇帝(统治者)。目的:维护统治。
特点:以经济交流为主;影响到唐朝的社会生活,交流的范围扩大。原因:国力强盛,对外开放;水路交通发达;经济繁荣。
19、(1)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
(2)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农作物达到一季两熟,水稻产量增加。
(3)水利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徐光启;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4)农业发展关注国计民生;政府要注重发展农业生产;要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等等。
20、(1)鉴真东渡日本
(2)观点:唐朝对外交流活跃;论述:唐朝对外交流活跃,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最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