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三 实验探究课件 (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三 实验探究课件 (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0 22:4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题型三 实 验 探 究
第三部分 题型突破
目录
01
02
题型专练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1. 课程标准解读:学生要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中考题型分析:此类题型常见考查类型包括探究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实验等,主要是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的考查。需要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优化。
【例1】(2021广东)火龙果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营养丰富。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选择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 200 盆,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2 组。对照组正常浇水(隔 3天每盆浇水 500 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第 112 天(16 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作答。
题型专练
母 题 再 现
组别 0天 第112天
土壤含水量/% 茎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 茎含水量/% 根长/cm 根数/条
对照组 80.6 89.5 81.7 88.3 26.7 16.7
实验组 81.4 89.1 15.6 79.3 41.7 32.8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每组有苗 100 盆,统计各项指标时应计算检测数据的__________;如果盆数过少,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水量
平均值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第112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 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__________,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__________(填“轻”或“重”)。
(3)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__________、根数__________,扩大了根与土壤的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根尖的____________________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79.3%

增加
增多
接触面积
成熟(或根毛)
(4)实验证明火龙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抗旱(或耐旱)
【解析】(1)根据题干中所描述“对照组正常浇水(隔 3 天每盆浇水 500 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再根据表格中0天时提到“土壤含水量”可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中的含水量;在实验中,采用多组实验或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是减少实验误差常用的方法,数量过少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根据统计表格的数据直接可以得出实验组的火龙果茎含水量为79.3%,与对照组的数据88.3%相差不大,而土壤的含水量对照组为81.7%,实验组只有15.6%,相差明显,相比较之下可知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轻。
【解析】(3)根据统计表格的数据可知实验组的根长平均为41.7 cm,而对照组为26.7 cm,火龙果的根长明显增加;实验组的根数平均为32.8条,而对照组只有16.7条,火龙果的根数也明显增多;植物吸收水分的区域是根尖的成熟区(或根毛区),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即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4)根据统计表格中各项数据的对比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火龙果的生长状况相差不大,说明火龙果即使在干旱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结合题干提到的实验目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证明其有抗旱能力,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例2】(2020广东)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味美多汁。荔枝果皮易变褐色,保鲜难度大,造成远销困难,损失大。某研究小组以果皮褐变指数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探究温度和袋装两个因素对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褐变指数分为1~5级,数值越大,代表褐变程度越高。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分组及变量设计:甲组(常温裸露)、乙组(常温袋装)、丙组(低温裸露)、丁组(低温袋装);常温(26~28 ℃)、低温(6~8 ℃)。
②选择品种、大小和成熟度__________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400颗,将其分成__________组,每组_______颗,对荔枝进行冰水预冷15 min,晾干后进行实验。
③每12 h统计各组褐变指数,若其中一组褐变指数达到5,该组即停止实验。
相同

100
(2)根据图T-3-1,__________组的荔枝褐变速度最快;从处理条件比较甲组和丙组、乙组和丁组曲线,荔枝无论袋装还是裸露,保鲜效果__________优于__________。

低温
常温
(3)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请分析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鲜的荔枝味美多汁,这种汁液主要储存于细胞的__________中。 制成荔枝干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因为除去水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排除无关因素干扰,控制
单一变量
液泡
细菌和真菌(或微生物)
【解析】(1)对照实验要求单一变量原则,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应选择品种、大小和成熟度相同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400颗,将其分成四组(甲、乙、丙、丁),每组100颗。
(2)从褐变指数曲线可以看出,甲组的荔枝褐变速度最快;从处理条件比较甲组和丙组、乙组和丁组曲线,荔枝无论袋装还是裸露,保鲜效果低温都优于常温。
【解析】(3)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为实验材料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因素干扰,控制单一变量。
(4)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溶解着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质及色素,所以荔枝味美多汁,这种汁液主要储存于细胞的液泡中。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制成荔枝干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是因为除去水分使细菌和真菌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例3】(2019广东)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量
1号 天竺葵 红 25 +++
2号 天竺葵 黄 ? +
3号 天竺葵 绿 25 -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实验前含量;“+”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__________℃。(2)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__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有机物或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光的颜色
25

二氧化碳
(3)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号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的强度弱
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或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少于呼吸作用
消耗的氧气)
【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图表可知容器1、2和3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的颜色,主要是探究光的颜色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单一变量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与其他容器相同,即设置为25 ℃。
(2)氧气变化量表明,天竺葵在红光下光合作用强度最强,在绿光下,光合作用强度最弱。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有机物或二氧化碳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解析】(3)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而3号容器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能够进行光合作用,3号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强度弱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或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1. (2021广东模拟)利用“设施农业”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这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较先进的生产方式。如图T-3-2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大棚蔬菜的生理活动,将A装置(内装籽粒饱满的辣椒种子)和B装置(辣椒幼苗)用透明玻璃管连接。
题 型 突 破
(1)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置于室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的种子将__________,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__;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__________,其原因是B装置中_______________浓度增加。
(2)如果要证明幼苗的呼吸作用,必须对B装置进行________
处理,一段时间后将B装置中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若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则说明幼苗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萌发
减少
加强
二氧化碳
遮光
浑浊
(3)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请你分析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
(4)实验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中总结出,采取“施用农家肥或深施碳酸氢铵或在大棚内燃烧木炭”等措施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其原因是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大棚内______________的浓度,从而提高_______________的强度。
(5)实验结束后,实验小组把幼苗移栽到冬暖大棚进行跟踪实验,发现菜农给大棚内的辣椒幼苗施用大量的__________肥,促进枝叶的生长。
蒸腾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2. (2021沈阳模拟)2020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该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小明和同学们利用“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了解烟草对生物的危害,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一支香烟浸泡在100 mL的蒸馏水中24 h,制成烟草浸出液。
步骤二:通过稀释,得到25%、50%、75%的烟草浸出液。
步骤三:取5个大培养皿,编号A~E,铺上纸巾,均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的10粒黄豆种子。
步骤四:在5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将装置放在恒温条件下。
步骤五:每天向培养皿中分别加入5 mL相应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保持湿度。
步骤六:5天后,统计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黄豆种子数/粒 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第5天的发芽率/%
A 10 100 26
B 10 75 44
C 10 50 64
D 10 25 82
E 10 0(蒸馏水) 96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这一变量外,还需提供适合种子萌发的其他环境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
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3)每组均取10粒而不是取1粒黄豆种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___________作用。
(4)E组有黄豆种子未萌发,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种子是死的、胚不完整或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抑制
处于休眠期
(5)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会诱发多种__________________疾病,还有可能引发肺癌。
呼吸系统
3. (2021云县模拟)为探究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产量的方法,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菠菜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移栽了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菠菜幼苗 甲 乙 丙
温度/℃ 20 20 30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坨土,这是为了防止幼苗根的__________区受到损伤,影响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移栽后要适当地遮阴,是为了降低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
(2)若选择甲、乙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乙组的菠菜幼苗比甲组中的菠菜幼苗长得快,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__________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菠菜的产量就越__________。
成熟
蒸腾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3)要研究温度对菠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4)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温度低,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减弱,减少了_______________的消耗。
乙、丙
温度
呼吸
有机物
4. (2021平谷区一模)菠萝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但新鲜的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立同学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立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 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 ℃的温水中保温。20 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表:
编号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蛋 白酶相对活性/%
1 ? 100
2 1%食盐溶液5 mL 88
3 3%食盐溶液5 mL 69
4 5%食盐溶液5 mL 94
5 7%食盐溶液5 mL 88
6 9%食盐溶液5 mL 8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格中“?”处的内容应填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有
抑制作用吗?
5 mL蒸馏水
形成对照
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
(4)置于37 ℃的温水中保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都能__________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其中作用最强的食盐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由此,请你给喜欢吃菠萝的人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人体口腔
温度
抑制
3%
菠萝可以用食盐溶液浸泡后食用
(6)因为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低。因此在理论上,用热水浸泡菠萝后,食用时不适感会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但温度的变化,是否会影响菠萝中维生素的含
量呢?小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
果如图T-3-3所示。如果既要将
菠萝蛋白酶对人体的伤害降低,
又不过多损失维生素,浸泡温
度最好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左右。
降低
45 ℃
5. (2021安徽模拟)大蒜被誉为“天然广谱抗生素”,为探究大蒜汁对不同菌类的抑制效果,小组同学用滤纸片扩散法(将用蒜汁浸泡过的滤纸片放入培养基,其周围会出现透明圈,这是蒜汁杀死敏感菌之后的抑菌圈)进行如下实验:将圆形滤纸片置于不同浓度大蒜汁中,浸泡至饱和,分别放入接种有肠炎沙门氏菌、啤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24 h,结果如下:
组别 蒜汁浓 度/% 抑菌圈直径/cm
肠炎沙门氏菌 啤酒酵母 枯草芽孢杆菌
A 0 — — —
B 6.25 1.74 1.74 1.93
C 12.5 1.95 2.14 +
D 25 2.28 2.43 ++
E 50 2.60 3.24 ++
注:“++”全培养基完全无菌,“+”全培养基有很少菌生长,“-”无抑菌现象
(1)上述三种生物,肠炎沙门氏菌和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细菌,其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它们的细胞与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以__________组作为对照组,其圆形滤纸片在被放入培养基之前的处理方法是放入______________(填“自来水”或“无菌水”)中浸泡至饱和,放入液体的量要等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草芽孢杆菌
无性
无成形的
细胞核
A
无菌水
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其他无关变量的干扰
(3)本实验通过测量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大蒜汁对三种菌类的抑菌效果。对抑菌圈直径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同种浓度下,大蒜汁对__________________抑菌效果最显著;蒜汁浓度越大,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越__________(填“强”或“弱”)。
抑菌圈直径
减小实验误差
枯草芽孢杆菌

6. (2020桓台县一模)人们常采用扦插的方法对葡萄进行繁殖。扦插时,葡萄枝条是带有腋芽的成活率高,还是无腋芽的成活率高?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作出假设】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制订计划】
①材料准备:取 2 根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葡萄枝条,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这样可以增加枝条吸水面积。
②分组:A 组 1 根,枝条保留 2~3 个腋芽;B 组 1 根,X,分别挂上标签。
③将 A、B 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土壤中,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实施计划】同组的小梅同学发现设计的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改正错误后,按照计划进行操作。
【观察记录】培育一段时间后,比较 A、B 两组茎段新叶和生根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A 组茎段新叶和生根的数量均高于 B 组。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分析】
(1)扦插属于__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X 处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梅同学指出的设计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应如何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性
腋芽的有无
枝条不保留腋芽
实验的枝条数量少,
偶然性大
每组用10根枝条进行实验
(3)制订计划时,步骤①和②遵循了对照实验的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葡萄的枝条生根成活后要及时灌溉,根吸收的水分是沿着_______________运输到植株各处的。
单一变量
有腋芽的枝条成活率高
导管
(6)为了提高葡萄扦插的成活率,对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提出一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枝条的长短与成活率有关吗?(或枝条的老嫩与成活率有关吗?或枝条切口的形状与成活率有关吗?合理即可)
7. 2020年3月6日,在钟南山院士指导下,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多个单位,成功建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小鼠动物模型。科研人员欲在实验室中利用该小鼠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试验,请你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动物 10只健康小白鼠 10只健康小白鼠 10只健康小白鼠
第一次处理 注射疫苗a 注射疫苗b ①__________
第二次处理 10天后分别对三组动物同时注射②__________
实验现象 部分感染 少部分感染 全部感染
(1)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______。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疫苗,从而达到控制、预防、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预防接种简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填充表格中的横线部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
计划免疫
注射生理盐水
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
(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经注射疫苗后没有感染的小白鼠获得免疫,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
疫苗a和疫苗b都有一定的
免疫效果,且疫苗b的效果要更好
特异性
(5)根据前期临床试验研究,在接种第二剂疫苗两周后,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如图T-3-4:
注:IgM和IgG是重要的保护性抗体,常用作感染诊断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从曲线可知,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机体会迅速产生更多的相应抗体,将抗原清除。如果新冠病毒产生了变异,那么体内原来的抗体将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清除变异后的病毒,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一种抗体只针对某一特
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6)注射疫苗一天内针孔处尽量不沾水,这是因为局部注射的针孔不能马上愈合,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人体第__________道防线如果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8.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全国劳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让世人哀叹,其劳模精神和高产杂交水稻永为人类福祉。其研究的杂交水稻有高茎与矮茎之分,该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选取高茎水稻和矮茎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组合 子代性状
甲 高茎×矮茎 全是高茎
乙 高茎×矮茎 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丙 高茎×高茎 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1)水稻的高茎和矮茎在遗传学中称为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丙组实验均可推断,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甲组的高茎亲代的基因为__________;丙组的高茎亲代的基因为__________。
(3)根据乙组实验推断,其亲代最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子代中高茎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____。
相对性状
高茎
AA
Aa
Aa
aa
50%
(4)丙组实验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其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__________。
(5)缺肥时基因型为AA的水稻也较矮,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性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9. (2021莱山区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坚持每天定时观察并做好记录。认真阅读同学们记录的内容,并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 实验材料 培养 条件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1 将1个橘子皮平分成2份分别装入塑料袋,然后用线扎紧口袋 室温25 ℃ 没有霉菌 少许霉菌 很多霉菌 非常多霉菌 长满霉菌
2 冰箱2 ℃ 没有霉菌 没有霉菌 没有霉菌 没有霉菌 没有霉菌
(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中的橘皮没有长霉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对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有影响吗
没有适宜的温度
(2)将实验1过程与“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相比较,橘皮相当于__________,在塑料袋中的橘皮上长出许多白色绒毛状霉菌则相当于形成了__________,它是霉菌繁殖后的集合体。
(3)图T-3-5为青霉的结构示意图。与细菌相比,其最突出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大量的青绿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它来繁殖后代。③的作用是从橘皮中吸收________________供霉菌利用。
培养基
菌落
有真正的细胞核

孢子
水和有机物
(4)为避免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的影响,需要进行__________实验。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果,请指出既能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又能保持其新鲜度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复
冷藏保存
10. (2020北京模拟)为探究单纯服用中药汤剂和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两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情况见下表。
组别 实验对象 处理方法 检测
甲组 选择80名年龄、病情、身体状况①的志愿者,平分为甲、乙两组 ② 检测患者24h内尿样中③的含量
乙组 口服中药汤剂
(1)将上表中的①②③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肾病患者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该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____;可以推断此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中,血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数量会比正常值偏高。
相似
口服等量中药汤济辅以针灸
红细胞和蛋白质
肾小球
白细胞
(3)对甲、乙两组治疗前、后的尿样进行检测,结果如图T-3-6:
实验结果显示,尿液中红细胞、蛋白质含量在治疗前后下降率最显著的是__________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肾病患者的尿液量会比正常人__________(填“多”或“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无法通过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大部分重吸收回血液。

单纯口服中药汤
剂治疗肾病有效,但口服中药汤剂辅以针灸效果更好

肾小管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