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复习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说明文复习专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4 09:4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说明文复习专题说明文常见题型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的判断
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5、说明文的结构
6、综合素质考察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基础知识回顾说明文的类别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旨在讲明事因、物因如《中国石拱桥》如《向沙漠进军》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什么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它,才能说明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怎样判断说明对象及特点?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3、挑关键词句练一练:找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1、南极大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点是( )。
南极大陆神奇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它的特点是( )。
森林有吞吐功能 3、“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农架的一首古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的特色。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特点是( )。
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 二、 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古--今;春--冬;早—晚;开始—结束……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①现象--本质;②原因--结果;③整体--部分;
④概括--具体;⑤主要--次要;⑥一般--特殊……1、忽……
2、无何……
3、未几……
4、忽……
5、既而……
6、逾时……
7、倏忽……孤塔耸起,高插青冥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山市的变化过程
宫殿
城郭
城市依稀
危楼
常楼、高舍
时间顺序举例讲解核舟舟正面船舱船头船尾舟背面 空间顺序 花 红 (现象) 解释花为什么红 (原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逻辑顺序 练一练: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说明顺序的归纳方法:一、抓住显著语言标志:
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
3、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二、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作诠释 分类别 打比方 下定义 摹状貌 列图表 作引用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为躯体供应能量的物质;
作用: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作用:具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作用:条理清晰?。如《看云识天气》按光彩分:晕、华、虹、霞4、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用:生动形象,增加趣味性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
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作用: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作用:准确,令人信服?
7、作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作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8、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使说明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作用9、作诠释:介绍或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与特点。10、列图表:画出图表说明繁杂、抽象的事理作用:直观、形象、具体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 于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 具体形象,有说服力分类别 条理清晰打比方 生动形象列数字 准确具体,令人信服作比较 突出强调特点
作引用 准确,增强说服力下定义 科学、准确
作诠释 解释说明画图表 直观、形象
摹状貌 使说明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总览表练一练:说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中国石拱桥)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举例子列数字3、“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4、“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
5、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6、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7、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摹状貌 )
8、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打比方 )
9、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作引用 ) 说明方法的注意事项
说明方法用三个字表达,表述要规范。
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①“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一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了江南春风的什么特点?(2003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②“雪花生长的‘摇篮’是云层的微小尘粒,这些尘粒为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并冻结提供了一个基础。”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003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③“‘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所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200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试题)
①句选自记叙类文章中,它是一种修辞手法,答案是“比喻”;②句选自说明文中,说明文讲的不是描写而是说明,它就不再是比喻而是“打比方”;③句选自议论文,它就成了“比喻论证”。又如:写文章时列举的例子,在说明文中叫“举例子”;而在议论文中叫“举例论证”。
如:赵州桥像一条彩虹矗立在洨河上。
答:打比方(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作用)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对象及特点)。

这一句(段)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事物的… …特点,
起到… …的作用
说明方法﹢作用+对象﹢特点 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技巧:实战演练:1.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_______)
其作用是:打比方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蚕身躯奇妙加工厂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2.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______)作比较其作用是: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人类吃熟食的特点.3、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说明方法: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子通过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 说明方法:______.作用_________ 6、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作引用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说服力。说明方法:______.作用_________ 7、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说明方法:______.作用_________8、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列数字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四、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周密、简明 ①动词的精确选用;
②表数量词语的合理运用;
③修饰、限制词语的精心选择;
④句式与语气的得体与分寸感;
⑤表方位、时间和序数的词语的运用等。 (其中着重体现在②③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关于说明文语言试题的解析题面为:“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规范:一般是“不能删去”。
理由:①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②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或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等等)。③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得出技巧: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实际运用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2、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2、“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
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答:不能去掉。“几乎”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句中“之一”删去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吗?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答:不能删去, “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重症监护病房”,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一项应用,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其他的应用。如果删去,就表明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只有这一项应用,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分”的部分常按并列方式安排(多用于事物说明文)
2、递进式
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多用于事理说明文)
3、承接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六、开放性试题
抓住要求,紧扣主题。
1、标题写法
--语言简洁、使用修辞、内容健康
2、结合原文内容,设想做法或作用
3、抒写个人的感受或看法读、写说明文的口诀找对象
抓特征
理顺序
定方法
重语言
明结构
大自然的现象——风  [叶冰]
  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空气流动系统,即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2000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5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驰骋在辽阔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来磨面。现代,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来解决当前能源危机"。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说明对象:风
说明对象的特征:变化无常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和作比较说明的方法
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结构:总-分-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如:《苏州园林》第四段的说明中心:说明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说明文开头的作用:设问句
故事或神话传说
古诗文引出说明对象或
内容,激发兴趣引人思考增强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