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单元测试六
(第二章综合)
___________中学 __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2.手机通讯靠电磁波传送。现将一只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拨通手机发现手机发出铃
声和闪烁的光;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发现铃声逐渐变强并仍然有闪烁的光。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下
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电磁波均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B.声音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而电磁波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空气
D.声音、电磁波均需要空气才能传播
3.吃完糖后马上吃橘子,你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没有甜味,下列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
A.吃了糖后各种味觉的灵敏度降低了 B.吃了糖后甜味的灵敏度降低了
C.橘子汁不能碰到舌上的感受甜味的区域 D.橘子汁本来没有甜味
4.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D.用放大镜看书
5.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
A.立竿见影 B.潭清疑水浅 C.池水映明月 D.一叶障目
6.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7.自动对焦相机用红外线或超声波进行测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和红外线都是电磁波
B.相机底片上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焦距35mm 的相机底片离镜头距离小于35mm
D.红外线测距照相机和超声波测距照相机都可用来在月球上拍照
8.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空,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
A.拱桥倒影 B.海市蜃楼幻影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到的声音
10.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蜡烛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 B. 蜡烛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 蜡烛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D. 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13.如图甲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的是图乙中的( )
14.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6cm
B.
10cm
C.
16cm
D.
20cm
15.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 B.遥控器 C.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16. 一个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这是因为( )
A. 红光透过苹果 B.苹果只吸收红光 C.苹果只反射红光 D.红光折射进苹果
1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8.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
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他应
该 ( )
A.弯腰或下蹲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D.把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19.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 )
A.小于6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大于12cm,小于24cm D.大于24cm
20.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
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减弱噪声.
22.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选填 “音调”、“响度”或“音色”)
23.图中,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是其中的 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24.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
25.李科同学站在平面镜前5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若李科以0.4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5秒后,李科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_______米,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如图所示是我国许多地方观察到的“金环日食”天象,这是由于光沿 传播,当月球运行至 之间时,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金环日食”,这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了 现象。
27.在音乐晚会的舞台上,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演员,这是一
种光的 现象;当演员身穿紫色T恤,蓝色牛仔裤,如果舞
台只用红色灯光照向演员时,观众看到演员的裤子的颜色是 色。
28.我们能闻到蛋糕的香味是因为,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 ,形成可传导的信号,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的 ,形成了嗅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29.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
(3)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4)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
30.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
四、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1.(1)如图甲所示,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 如图所示,一束光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①过O点的法线;②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