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八年级下册
《傅雷家书》
一、整本书阅读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_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自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 000多字。
2. 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______________,次为______________,再为______________,终为钢琴家。
傅聪
人
艺术家
音乐家
3. 傅雷通过书信训练傅聪的,不但是文笔,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
4. 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______________。
5. 傅雷眼中“坚强”的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6.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傅雷向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思想
艺术
胜不骄
败不馁
艺术
人生
7. 这些家信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傅雷用______________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_________,做事要______________,礼仪要______________。
8. 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_________________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自己的经历
谦虚
严谨
得体
婚姻家庭生活
(二)整体感知
9.《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傅雷、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家书》凝聚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雷夫妇如何教育孩子。
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爱。
11. 傅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家书既普通又不寻常。结合整本书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封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一封封家书,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二、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一)(10分)
1954年1月30日晚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啰里啰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身上)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节选自《傅雷家书》)
1. 选文第1段提到令傅雷“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儿子的往事。他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又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之情而惆怅。
2. 在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上,傅雷有一个观点,即“父子如朋友”。结合选文,说说这种观点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的意义在于感情上和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首先,傅雷直言在感情上对儿子的思念和依恋;其次,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地说些教条式的训诫,反而说从儿子身上得到教训,学会忍耐、说话的技巧等,他们之间互相借鉴。这些都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3. 选文中的画线句子表达了傅雷怎样的情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说说它是怎样表达出强烈的感情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线句子表达了傅雷强烈的喜悦之情。傅雷直抒胸臆,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直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感染力很强。
(二)(10分)
1955年12月27日午
《协奏曲》钢琴部分录音并不如你所说,连轻响都听不清;乐队部分很不好,好似蒙了一层,音不真,不清。钢琴loud passage[强声片段]也不够分明。据懂技术的周朝桢先生说:这是录音关系,正式片也无法改进的了。
以音乐而论,我觉得你的《协奏曲》非常含蓄,绝无鲁宾斯坦那种感伤情调,你的情感都是内在的。第一乐章的技巧不尽
完整,结尾部分似乎很显明的有些毛病。第二乐章细腻之极,touch[触键]是delicate[精致]之极。最后一章非常brilliant[辉煌,出色]。《摇篮曲》比颁奖音乐会上的好得多,mood[情绪]也不同,更安静。《幻想曲》全部改变了:开头的引子,好极,沉着,庄严,贝多芬气息很重。中间那段slow[缓慢]的singing part[如歌片段],以前你弹得很tragic[悲怆]的,很sad[伤感]的,现在是一种惆怅的情调。整个曲子像一座巍峨的建筑,给人以厚重、扎实、条理分明、波涛汹涌而意志很热的感觉。
李先生说你的《协奏曲》,左手把rhythm[节奏]控制得稳极,rubato[音的长短顿挫]很多,但不是书上的,也不是人家教的,全是你心中流出来的。她说从国外回来的人常说现在弹萧邦都没有rubato了,她觉得是不可能的;听了你的演奏,才证实她的怀疑并不错。问题不是没有rubato,而是怎样的一种rubato。
《玛祖卡》,我听了四遍以后才开始捉摸到一些,但还不是每支都能体会。我至此为止是能欣赏了Op.59,No.1[作品五
十九之一];Op.68,No.4[作品六十八之四];Op.41,No.2[作品四十一之二];Op.33,No.1[作品三十三之一]。Op.68,No.4[作品六十八之四]的开头像是几句极凄怨的哀叹。Op.41,No.2[作品四十一之二]中间一段,几次感情欲上不上,几次悲痛冒上来又压下去,到最后才大恸之下,痛哭出声。第一支最长的Op.56,No.3[作品五十六之三],因为前后变化多,还来不及把握。阿敏却极喜欢,恩德也是的。她说这种曲子如何能学 我认为不懂什么叫作“tone colour”[音色]的人,一辈子也
休想懂得一丝半毫,无怪几个小朋友听了无动于衷。colour sense[音色领悟力]也是天生的。孩子,你真怪,不知你哪儿来的这点悟性!斯拉夫民族的灵魂,居然你天生是具备的。斯克里亚宾的Prélude[《前奏曲》]既弹得好,《玛祖卡》当然不会不好。恩德说,这是因为中国民族性的博大,无所不包,所以什么别的民族的东西都能体会得深刻。Notre?Temps No.2[《我们的时代》第二号]好似太拖拖拉拉,节奏感不够。我们又找出鲁宾斯坦的片子来听了,觉得他大部分都是节奏强,你大部分是诗意浓;他的音色变化不及你的多。
(节选自《傅雷家书》)
1.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对待艺术的态度是怎样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雷请教懂技术的周朝桢先生,倾听李先生的看法,反复听唱片,对比分析感受,都可以看出傅雷对待艺术严谨的态度和炽烈的感情。
2. 贯穿整部家书的情意是傅雷夫妇对儿子的希望。联系作品,说说傅雷夫妇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雷夫妇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希望儿子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3. 联系《傅雷家书》的内容,说说傅聪小时候和出国深造后,傅雷对他的教育方式有何转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傅雷曾经的教育沟通模式就是“打骂”两个字,希望用辱骂、拳头的滋味让傅聪在压力和恐惧下练琴,结果傅聪被傅雷的教育方法逼得逆反,成为问题儿童,并且不愿意弹琴了。②傅聪后来出国深造,父子俩更多地靠书信交流。傅雷封建家长式的“暴风骤雨”不见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亲切交流,傅聪也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
(三)(10分)
1960年8月29日
8月20日报告的喜讯使我们心中说不出的欢喜和兴奋。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踏上一个新的阶段,开始负起新的责任来,我们要祝贺你、祝福你、鼓励你。希望你拿出像对待音乐艺术一样的毅力、信心、虔诚,来学习人生艺术中最高深的一课。但愿你将来在这一门艺术中得到像你在音乐艺术中一样的成功!发生什么疑难或苦闷,随时向一两个正直而有经验的中、老年人讨教,(你
在伦敦已有一年八个月,也该有这样的老成的朋友吧?)深思熟虑,然后决定,切勿单凭一时冲动:只要你能做到这几点,我们也就放心了。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做艺术家的妻子比做任何人的妻子都难;你要不预先明白这一点,即使你知道“责人太严,责己太宽”,也不容易学会明哲、体贴、容忍。只要能代你解决生活琐事,同时对你的事业感到兴趣就行,对学问的钻研等等暂时不必期望过奢,还得看你们婚后的生活如何。眼前双方先学习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
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丽纳那样只知道love,love,love![爱,爱,爱!]的人只是童话中人物,在现实世界中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哪像一个天地!这样片面
的人生观哪会得到幸福!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未婚之前双方能深切领会到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痛苦。
你是以艺术为生命的人,也是把真理、正义、人格等等看作高于一切的人,也是以工作为乐的人;我用不着唠叨,想你早已把这些信念表白过,而且竭力灌输给对方的了。我只想提醒你几点: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第二,永远不要忘了我教育你的时候犯的许多过严的毛病。我过去的错误要是能使你避免同样的错误,我的罪过也可以减轻几分;你受过的痛苦不再施之于他人,
你也不算白白吃苦。总的来说,尽管指点别人,可不要给人“好为人师”的感觉。(你还记得巴尔扎克那个中篇吗?)奥诺丽纳的不幸一大半是咎由自取,一小部分也因为丈夫教育她的态度伤了她的自尊心。凡是童年不快乐的人都特别脆弱(也有训练得格外坚强的,但只是少数),特别敏感,你回想一下自己,就会知道对待你的爱人要如何delicate[温柔],如何discreet[谨慎]了。
我相信你对爱情问题看得比以前更郑重更严肃了;就在这考验时期,希望你更加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尤其要对婚后的责任先培养一种忠诚、庄严、虔敬的心情!
(节选自《傅雷家书》)
1. 结合选文,说说傅雷在婚姻伴侣、夫妻相处方面是如何引导傅聪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选文,说说傅雷认为对终身伴侣的要求主要是哪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②夫妻二人相处时,态度和心情都要尽可能地冷静。
傅雷认为最主要的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和开阔的胸襟。
3. 傅雷对儿子的成长倾注满腔心血。举例简要概述傅雷对儿子“生活的关心”或“读书的教诲”的有关内容。(50字左右)(4分)
(1)生活的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的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雷叮嘱儿子不能为了准备参加音乐比赛而弄得筋疲力尽;教导他做事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饱满的精神。
傅雷认为青年们读《人间词话》读得太少了,此书就像一把金钥匙。但是读者肚里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就无用了。
三、比较阅读提升训练
(一)(10分)
摘录一:1954年7月28日午夜
上星期我替恩德讲《长恨歌》与《琵琶行》,觉得大有妙处。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音],像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休止];“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明确起音],声势雄壮。至于
《长恨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皇的nobleness[雍容气派],更是千古奇笔。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与韵的变化。再从总的方面看,把悲剧送到仙界上去,更显得那段罗曼史的奇丽清新,而仍富于人间味(如太真对道士说的一番话)。还有白居易写动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侍儿扶起娇无力”“君王掩面救不得”“九华帐里梦魂惊”几段,都是何等生动!“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写帝王逃难自有帝王气概。“翠华
摇摇行复止”,又是多鲜明的图画!最后还有一点妙处:全诗写得如此婉转细腻,却仍不失其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细腻与纤巧大不同)!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
摘录二:1954年12月27日
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作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
摘录三:1954年12月31日晚
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得不坏;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学识,和外国朋友谈天,也多些材料。谈词、谈曲的序文中都提到中国固有音乐在隋唐时已衰敝,宫廷盛行外来音乐;故真正古乐府(指魏晋两汉的)如何唱法在唐时已不可知。这一点不但是历史知识,而且与我们将来创作音乐也有关系。换句话说,非但现时不知唐宋人如何唱诗、唱词,即使知道了也不能说那便是中国本土的唱法。
(节选自《傅雷家书》)
1. 概述摘录一的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一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琵琶行》音韵、节奏的赏析和对《长恨歌》叙事、描写的评价。
2. 联系原文,说说作者努力把经典作品,连同自己对经典的理解一起推荐给儿子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深知文学和艺术之间彼此相通,所以努力把经典作品,连同自己对经典的理解一起推荐给儿子,从多个角度培养儿子的素养、学养。
3. 结合选文说说傅雷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作者对古典文学、音乐等方面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可看出傅雷是一个有很高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人;作者对古典音乐的追根溯源,体现了傅雷勇于探究的执着精神。
(二)(10分)
【甲】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今儿一天精神仍未恢复。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这一关对我,对你妈妈都是从未有过的考验。别忘了妈妈之于你不仅仅是一般的母爱,而尤其因为她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为你受的委屈——当然是我的过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乙】“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 甲文中的“我”和“你”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乙文选自《______________》中《五猖会》一文。(3分)
傅雷
傅聪
朝花夕拾
2. 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的主旨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表达了傅雷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乙文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扫兴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 联系原著说说甲文中“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是因为什么事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3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聪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而傅雷则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双方争执不下。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后来傅雷意识到人生苦短,父子何必如此认真,遂让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