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2 08: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棵小桃树》
——探托物言志之法
导入
师:大自然以独有的方式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和成长的启迪。在作家眼中,“情魂从树中来,亦归于此”。树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它时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树的文章,贾平凹先生的《一颗小桃树》。我们一起把课文标题读一遍。
一、于圈点勾画中明“物”之特点
师:题目为一棵小桃树,那么小桃树的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运用上一课所学到的圈点勾画的方法来找一找你在文中哪些地方反应出小桃树的“小”?
提示:生长环境、长相、人和动物对它的态度、坎坷的经历、结局等角度去思考。
生长环境:“将桃核埋在院子的角落里,想让它蓄着我的梦”、“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新绿”—卑微
长相:“拱出一点新绿”-----费力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展开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脆弱、瘦小、不健康、不舒展、不自信
“却默默地长出来了”——无人关注、孤独、卑微、弱小
“样子也及猥琐”-----不好看,微小
“我的小桃树,一棵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惨淡了,那瓣片儿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年轻、瘦弱、苍白、弱小
“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脱落,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人们对他的态度:“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卑微,弱小
爷爷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们一盆一盆端进去,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
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
动物对它的态度:被猪拱折了,孤孤地开在墙角,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从未有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坎坷经历:无人照料,自生自灭,风吹雨打
二、于比较中探“物-志”契合
师:那么这样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孤独的极其普通的小桃树作者为何要花大量的笔墨去描写呢?我们结合阅读提示看看,文中作者非常执着的多次提到“我的小桃树”,请同学们数一数,文中一共几次用了“我的小桃树”这个称呼?(8次)
“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共字来”
“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
“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核做下的梦,但我的小桃树却使我每天都能看见它”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
“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的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可我的小桃树,一棵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太淡了。”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的俯下身去,又千百次的挣扎起来。。。。。”
师:那这棵小桃树到底与我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跟我有着相同的经历,同学们能不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关键句子或关键词语填下面的表格。
师:面对风雨的摧残小桃树不屈不挠,坚强挺立,而我脾性坏了,心境也垂垂暮老了。那作者真的就一直这样消沉下去了吗?我们能不能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然而。。。。。。像风浪里的指示灯,。。。。。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谢。。。。。。梦的精灵,对吗?”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被小桃树那欲绽的花苞激励了,鼓舞了,坚定了他一直向前的信心。所以当贾平凹的《月迹》获《散文》杂志优秀散文奖后,他回来对朋友说:“那朵桃花才开。”那么贾平凹生命中的桃花是何时开得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背景链接:
“我出生在一个22口人的大家庭,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后体质差,在家里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喜欢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要躲人,恶性循环,如此而已。”
“当我读完小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后,便又开始了更孤独、更困顿、更枯燥的生活。”
1966年,读初二时遭遇“文革”,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14岁少年的内心充满恐慌。“文革期1972年,19岁进入西北大学学习。“1972年5月份,偶然的机会,我竟到西北大学读书了。从山沟走到西安,一看见高大的金碧辉煌的钟楼,我几乎要吓昏了。草绳捆一床印花被子,老是往下坠。我沿着墙根走,心里又激动又恐慌。”
1975年,毕业后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
步入社会后的他也遭遇了许多挫折,多次投稿,屡屡碰壁……
当贾平凹的《月迹》获《散文》杂志优秀散文奖后,他回来对朋友说:“那朵桃花才开。”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成为了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桃树的命运就是作者的命运,从小桃树身上看到了执着、看到了坚强、看到了理想和生机,小桃树的经历给了他前行的力量,让他进行了一场精神的跋涉,实现了心灵的蜕变。这种将个人的“情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自然之母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山川溪泉中回荡着我们的心声,花草树木间穿梭着我们人生的影子,希望我们也能来闪烁像小桃树一样,不屈不挠,绽放生命的华彩,开出一树繁花。用梦想点亮心灯,照亮人生。
于思辨中扩“志”之深远
师:老师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这篇课文之前不叫“一棵小桃树”就叫“我的小桃树”你们觉得哪一个标题好?为什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会儿我们进行一个微型辩论赛。
预设:正方-----我的小桃树好
桃子是“我”吃的,核桃是“我”种的,桃树的精神是“我”感受到的,所以我的小桃树更好。
我本来意志消沉,是小桃树让我重燃希望,所以我的小桃树更能突出小桃树的重要性,进而突出文章主旨。
反方-——一棵小桃树好
反驳正方第一个观点,桃子是奶奶买的,也是奶奶给浇水的,为什么不叫奶奶的小桃树?
“一棵”强调小桃树的平常、卑微、渺小更能反衬它顽强的生命力
“一棵”突出小桃树的独立,不依附其他人和物,有着独立不阿的精神。
“我的”表意太狭窄,缺乏普遍性,一棵小桃树的精神应该能鼓舞和振奋很多人。
师:是的伟大作品都能关乎每一个人的命运,突破“小我”到一类人,小桃树出身卑微,孤独寂寞,又饱经风雨却能顽强生长,它代表的是一种常态的人生。最后我们以这样一段话来结束这堂课。
自然之母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山川溪泉中回荡着我们的心声,花草树木间穿梭着我们人生的影子,我们像小桃树一样,手捧爱心、胸怀梦想、坚定信念,又何尝不会幸福一生呢?愿我们的小桃树开出“灼灼的”“香香的”“梦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