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悉中考断句考题类型和特点。
2.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3.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翻译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翻译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热身小游戏,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给下面语句断句.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由刚刚的小游戏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何为断句: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的标记为“/”。
(三)考试说明:
文言文语句停顿是理解, 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所以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是近年中考常有的题型.南充市对于文言文断句的考试形式都是直接划分语句的朗读节奏.
(四)文言断句的步骤
那么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如何才能把这一类型的题做得又好又快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文言文断句的步骤: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3)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句。
(五)断句小技巧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文言断句小技巧:
由点探规律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规律一: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
只提名不提姓了。
练习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书 而 读 之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书 而 读 之
寻面总规律
探究二:下列句子断句的特点
2.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5.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乡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乡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规律二:借助动词断句。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找出了动词,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规律三: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较多。如“盖” “夫” “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 “乎” “哉” “焉” “也” “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 “以” “则” “而”等常放在句子中。
规律四:借助对话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问”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规律五:借助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断句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实战练规律
练2: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 练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练4: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练5: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解析2: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
解析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解析4: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解析5: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六)课堂总结
1.借助名词断句。
2 .借助动词断句。
3.借助虚词断句
4.借助对话断句
5.借助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