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教研活动专题复习 中考古诗文联读复习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教研活动专题复习 中考古诗文联读复习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2 11: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中考古诗文联读复习
古诗文联读是现在的热点考查方式
1.联读考点不明确
2.答题思路不清晰
3.理解分析不深刻
围绕某一个议题,呈现关联性
可能是主题情感一致,也可能是同一意象作家
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提炼、整合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⑴⑵题。
“松柏之志犹存。”
⑵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联读·策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⑴⑵题。
“松柏之志犹存。”
⑵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联读·策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⑴⑵题。
“松柏之志犹存。”
⑵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联读·策略
不畏严寒
不改初心
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⑴⑵题。
“松柏之志犹存。”
⑵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联读·策略
不畏严寒
不改初心
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20. ⑵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
只结合甲乙诗文,没回答妙处
重点在妙处,但欠缺对甲乙诗文的简析
思路清晰,要点明确
下面四则材料,每个小组各做一道。做题过程中注意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联读·策略
在小组内交流你在做题中得到的收获,按照审题、筛选信息、提炼要点、整合答案等步骤分析,做好相应的笔记,并选出一份答案(可以是最优答案,也可以最需要改进的答案),准备全班交流。讨论人员分工:
(1)审题步骤分析者,抓关键词理清思路。(2-3人)
(2)筛选诗文信息者,圈画关键句并加以分析。(2-3人)
(3)信息整理员,将解读的关键词,记录在纸上,明确解题的策略及注意点。(1-2人)
联读·策略
18.(4分)①到密州20几天,就到处考察民情;②不顾自己被贬上书给韩丞相,义愤填膺直指官吏枉顾百姓生命的行为;③捕蝗疲惫,为官辛苦,欲诉无门;④亲自下田捕蝗,精疲力竭。
18.示例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小石潭记》写作者游小石潭,尽管所见景美,此地幽静,但仍感到 “凄神寒骨”,觉得“其境过清”,匆匆离开,表达了柳宗元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心境凄苦孤寂。《夏初雨后寻愚溪》写诗人雨后初晴所见之景及引杖、解带围竹行为,想到哪怕曾经感到孤独寂寞,但是 “有幸”来此地谋求,唱歌以迎“炎夏”的挑战,表现柳宗元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名利而困扰的豁达、乐观。
示例二:表达的情感一样。《小石潭记》通过写作者游小石潭,尽管所见景美,此地幽静,但仍感到 “凄神寒骨”,觉得“其境过清”,匆匆离开,表达了柳宗元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心境凄苦孤寂。《夏初雨后寻愚溪》写诗人雨后初晴所见之美景及引杖、解带围之行为,但仍想到曾经的寂寞,表现了柳宗元与愚溪对话,倾诉自己的情怀和不平,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和安慰,仍然孤独寂寞。
(4分。答“不一样”最高得4分,答“一样”最高得3分。酌情给分)
21.“管鲍贫时交”是指鲍叔牙在管仲处于人生困境时,给予无穷的信任和无私的帮助,是真正诚挚的友情。而诗中写“此道今人弃如土”,是借用这一典故,抒发对当时社会交情淡漠、人情反复的悲凉现实的愤慨之情。
20.示例一:A适合作为标题,“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写的是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欧阳修幼年丧父,做官后又仕途不顺,命运坎坷。但他没有沉浸在个人得失之中,努力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造福百姓。这份顽强和坚毅,就像不惧严寒的松柏一样。示例二:B适合作为标题。“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贾谊被贬的凄凉来衬托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欧阳修也遭贬谪,仕途坎坷。所以B适合作为标题。(选A最高得5分,选B最高得3分)
发言时最好按讨论时的分工上场解说;也可以派出代表上台发言。按审题、筛选、提炼、整合、注意点等步骤讲述,每组展示一份答案。
在全班交流时,请你认真倾听,觉得言之有理而自己又没有想到的内容请用笔记录下来,对同一个知识如有不同见解的请做好发言的准备,相同内容则不用重复。
联读·策略
【甲】
轼到郡二十余日矣。民物椎鲁①,过客稀少,真愚拙②所宜久处也。……自入境,见民以蒿蔓裹蝗虫而瘗③之道左,累累相望者,二百余里,捕杀之数,闻于官者几三万斛。然吏皆言蝗不为灾,甚者或言为民除草。使蝗果为民除草,民将祝而来之,岂忍杀乎?轼近在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声乱浙江之涛,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弥望④萧然。此京东余波及淮浙者耳,而京东独言蝗不为灾,将以谁欺乎?郡已上章详论之矣。愿公少信其言……疏远小臣,腰领⑤不足以荐鈇钺⑥,岂敢以非灾之蝗上罔朝廷乎?若必不信,方且重复检按,则饥羸之民,索之于沟壑间矣。且民非独病旱蝗也……
----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书】节选
【注释】①椎(chuí)鲁:愚钝,鲁钝。 ②愚拙:愚昧笨拙之人。 ③瘗(yì):掩埋,埋葬。 ④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⑤腰领: 腰部与颈部,喻致命之处。 ⑥鈇钺(fūyuè) :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
【乙】
捕蝗至浮云岭①,山行疲苶②,有怀子由弟二首 其一
苏轼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③。
无人可诉乌衔肉④,忆弟难凭犬附书⑤。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余。
【注释】①浮云岭:地名,浙江临安西於潜县内。 ②疲苶(niè):困惫。 ③渠:它。④乌衔肉:《汉书·黄霸传》黄霸的典故,比喻公差辛劳,或喻体察下情。⑤犬附书:历史典故,《晋书·陆机传》记陆机在洛阳,常靠一条骏犬和家里人往来传达书信。
18.苏轼在《与李公择书 十一》说:“遇事泽民(泽民:恩泽百姓)者,便忘躯为之。”结合所选诗文和链接材料,谈谈苏轼用怎样的实际行动践行“忘躯为之”这句话的?(4分)
【链接材料】
“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天公独何意,忍使蝗虫发……我仆既胼胝(pián zhī:长期劳动,手足生厚茧),我马亦款矻(款矻kū:疲劳)。飞腾渐云少,筋力亦已竭……”
——苏轼《和赵郎中捕蝗见寄》节选
【甲】夏初雨后寻愚溪
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①,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②,啸歌静炎燠③。
【注释】①霁(jì):指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营营:谋求。 ③炎燠(yù):炎是指天气极热,燠也是指热。
【乙】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④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8.【甲】【乙】都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有人说《小石潭记》与《夏初雨后寻愚溪》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也有人说是不同的。你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甲】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
【乙】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②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释】②轻薄:轻佻浮薄,不敦厚。
21.结合【甲】文,简析【乙】诗中运用典故“管鲍贫时交”的用意。(4分)
(一)欧阳修传(节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二)琅琊山六题·庶子泉①
欧阳修
庶子遗踪留此地,寒岩徙倚弄飞泉。
古人不见心可见,一片清光长皎然。
【注释】①庶子泉:由唐代李幼卿开掘。他曾任滁州刺史,滁人饥者食之,流者还之,至于无讼。
20.同学们想出一期以“走近欧阳修”为主题的文学小报,下列哪一项适合作为标题?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5分)
A.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B.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岂吊知?
审题明要求,圈画关键词
借力各支架,注释和教材
回到诗文,筛选信息
提炼要点,整合答案
联读·思路
联读·总结
明晰考点方向:内容归纳、主旨理解、情感分析等
明确联读的角度:互文印证、同中求异、专题探究等
清楚材料的组合方式:意象、作家、情感主题等
回答问题的借力支架:题目关键词、注释、教材
诗文中的意象、词眼、关键句
结合背景资料, 知人论世等
作业:
1.整理课堂所讲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2.完成阅读本P156十二古诗文联读练习
谢谢大家
【甲】高士咏·高凤
吴筠
吾观时人趣,矫迹务驰声。
独有高文通,讼田求翳名。
公车 徒见累,爵禄 非所荣。
隐身乐鱼钓,世网不可撄。
【注释】 公车:衙门。 爵禄:官爵俸禄。
【乙】高凤传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 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任隗 举凤直言 ,到公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注释】 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任隗:人名。
直言:官名。
3.【甲】诗末句“不可撄”的“世网”指的是什么?请根据诗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由甲诗中的“公车”(衙门)“爵禄”(官爵俸禄)可知,“世网”应理解为对世俗名利的追求;具体指的是乙文中的“太守召请”(太守连续召请)和“任隗举凤直言”(任隗举荐高凤担任直言)两件事。
3.【甲】诗末句“不可撄”的“世网”指的是什么?请根据诗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联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