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2章 运动的世界
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 该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2)通过相同的路程上比较使用的时间.
(3)用速度的大小来判断.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是一个恒量,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在不同的路程或时间内运动的快慢都可能不同,即平均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有关.
(3)用这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去除运动所用的时间,得到的就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在实际生活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生活中运动的物体多数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它们的速度在不同的路程或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一般都不同.
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小球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由生活经验可知,小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时,小球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知道小球的速度到底变大了多少呢?
可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的平均速度来得出小球速度的变化情况.
要探究物体平均速度的变化情况,需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公式 求出小球滚下时的平均速度.
为了比较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的速度变化情况,可测量出小球在斜面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由以上分析可知,要做此实验,除了斜面和小球外,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提示:根据公式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如,为了测量斜面的长度,必须选用合适的刻度尺.
(1)要做好此实验探究,应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路程分解成两段, 可在斜面上标出A、B、C三点,B点在A、C的中间位置.
(2)用刻度尺测出斜面上AB的长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自由滚下,用停表分别测出小球通过AB和BC段时所用的时间,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球在通过AB段和BC段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小球从A点由静止自由滚下后,用停表先测出小球通过B点时所用的时间t1,再测出小球通过C点时所用的时间t2 ,小球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就是( t2 - t1 ).
想一想:
(1)用停表测小球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时,能不能把小球放在B点,让它自由滚下来求小球在通过BC段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呢?
(2)斜面是陡一些好,还是适当的平缓一些好,为什么?
提示:
(1)不能把小球放在B点,让它自由滚下来求小球在通过BC段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因为这样计算出的速度和AB段的速度几乎相等.
(2)为了准确地测量时间,斜面应适当的平缓一些.
实验记录表格:
路程 时间 速度
AB
BC
AC
速度的大小关系
实验结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路程或时间内,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所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明确是在哪一段路程上,或在哪一段时间内.
课堂练习:
1.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是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________dm;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是________m/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是________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______.
4
0.5
0.3
大
2.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求: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解:(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 :
(2)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为t'=4t,这个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4vt=4×20 m/s×0.75 s=60 m,
这样,直到停下,汽车行驶的路程:
s总=s'+s滑=60 m+30 m=90 m,
因为90 m>80 m,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20m/s.(2)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时,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