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明确0在四则运算中的运用,并能准确描述有关0的运算。
通过解决问题,经历概括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500
200
328
651
154
357
511
273
课堂导入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8×4=( ) 9×7=( ) ( )× 3=18 32÷4=( ) 63÷7=( ) 18÷( )=6
32÷8=( ) 63÷9=( ) ( )÷6=3
32
63
6
8
9
3
4
7
18
3 × 4 = 12
求几个
相同加数
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乘法
因数
因数
积
什么是乘法
12 ÷ 3 = 4(瓶) 12 ÷ 4 = 3(枝)
积 因数 因数 积 因数 因数
已知两个数的积和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 ÷ 3 = 4(瓶)
要求12枝花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 ÷ 4 = 3(枝)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 × 4 = 12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因数
…
因数
…
积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因数 × 因数 = 积
方案一:假设都租小船:
32÷4=8(条)
8×24=192(元)
方案二:假设都租大船:
32÷6=5(条)......2(人)
5+1=6(条)
6×30=180(元)
方案三:混合租5条大船1条小船
32÷6=5(条)......2(人)
5×30+1×24=174(元)
大船 小船 租金 空位
0 8 132 0
6 0 180 4
5 1 174 2
还有2个空位,会不会有更省钱的方案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假设?画一画
除法和乘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 法
因 数 × 因数 = 积
除 法
被除数 ÷ 除数 =商
因 数 =______________;
除 数 =____________;
被除数 =____________;
积 ÷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 ÷ 商
商 × 除数
逆 运 算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______
36
14
504÷36=______
通过(2)(3)与(1)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 12 ÷ 3 = 4
(3) 12 ÷ 4 = 3
(1) 3 × 4 = 12
…
因数
…
因数
…
积
因数
因数
积
3
4
12
12
4
3
发现:(2)(3)都是已知两个数的积是12,其中一个因数是3或4,求另一个因数4或3。
巩固练习
五一假期数学老师和家人一起去喀纳斯旅游(一共有6个大人、2个小孩)请你设计一个最省钱的的购票方案。购票须知:
成人:120元/人、
儿童:50元/人、
团体:70元/人(5人起)。
现在可以帮数学老师解决问题了吗?
先假设,再调整
调皮的小猫。
4
28
43
700
17 ÷ 5 = 3 ...... 2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如:
17 – 2 = 3 × 5
17 = 3 × 5 + 2
被除数÷除数=商...... 余数
被除数 – 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
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
30÷6=5(米)
答:蜗牛平均每小时爬行5米。
课堂练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