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自主学习】现代社会的劳动力流动情况
时代 劳动力流动方向 劳动力结构变化
迁出地 迁入地
影响 人才流失 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战后初期 南欧、北非、 东南亚、拉丁美洲 西欧、北美、大洋洲 体力劳动者
为主
70-80 年代 北非、东南亚 西欧、中东、日本、 亚洲新兴国家
知识精英
增加
九十年代 东欧 西欧、北美
【学而思之】现代劳动力流动趋势特点
①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出现“人才分层”,移民日趋知识化、高端化
一 现代社会移民的背景——经济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表现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流动特点的漫画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1.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2.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战后
流动趋向:大量劳动力由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欠发达地区)迁移至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发达地区)
原因:二战后主要欧美国家需要进行经济重建工作,吸引大量劳动力流入。
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流动趋向: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日本及亚洲新型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原因:西亚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腾飞;
日本等新兴国家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流动的黄金
太阳神塔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
流动趋向: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原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东欧地区社会动荡,劳动力大量外流。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3.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公共服务业从事体力劳动。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出现“知识精英”移民现象。
美国“硅谷”聚集了100万以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他们的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各异,共同推动“硅谷”成为创新高地。
2000年 2012年
白人 50.9% 40.7%
亚裔 38.7% 50.1%
非洲裔 2.8% 2.3%
拉丁裔 4.6% 4.2%
其他 3% 2.7%
美国硅谷高科技从业人员的结构统计表
拓展探究:当代中国吸引海外人才
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尊重人才、关爱人才…… 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习近平
盖洛普民调公司曾公布一项数据,针对全球156个国家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有约700万人想移民中国,至2016年中国绿卡持卡人数才破万……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地区冲突
部落矛盾
自然灾害
经济恶化
苏联-美国-阿富汗-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伊朗-两伊战争
美国-伊拉克-两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索马里-索马里战争
美国-越南-越南战争
缅甸内战
苏丹内战
委内瑞拉恶性通货膨胀
非洲各民族、部落之间战争
…………
战争或地区冲突
宗教或部落矛盾
自然灾害
经济恶化
被迫离开原籍,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1.二战后难民形成原因
①政治因素:国际难民问题成因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因素: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
2.主要地区:(1)二战前主要是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纳粹德国
水晶之夜
中国辛德勒——何凤山,他是救过最多犹太人性命的人,2015年以色列总统表示:“中国人民在犹太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帮助了我们,以色列人民对此不会忘记。”
何凤山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犹太签证
(2)二战后,难民来源主要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3.结果: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真正解决难民问题任然任重道远。
5.措施:解决难民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避免难民的产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消除战争,消除地区间的纷争,消除贫困与不公正现象,保护自然环境等。
国际社会采取哪些措施救助难民?
宗教或部族矛盾
自然灾害、经济恶化
战争和地区冲突等
“联合国难民署”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1950年
1951年
1966年
2000年
《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世界难民日”
2018年联合国全球移民问题政府间会议,会议通过了《移民问题全球契约》
6月20日
1.移民社会
2.移民文化:
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3.移民社会的特征:
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
三、 现代社会移民的影响——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1.美国的移民文化
西进运动中的印第人安血泪之路
(1)背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2)形成: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同时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移民文化。
美国人口构成
(3)特征: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
(4)问题: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美国号称“大熔炉”,不论原属于何种民族的移民到了这里,就成了新的“美国人”的一部分。他们在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认同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
2.典型代表
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美国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
(1)美国建国之前移民主要来自英国,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
(2)20世纪初,移民主要来自欧洲,部分华工被迫来到美国。
(3)20世纪中后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来自拉美的移民超过欧洲,亚洲移民数量增多。
(4)20世纪末,移民以拉美和亚洲移民为主。
由欧洲移民居多,发展到以亚洲、拉丁美洲移民居多。
移民人口多源性 → 移民文化多元性
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突显
3、美国文化特点
美国号称“大熔炉”,不论原属于何种民族的移民到了这里,就成了新的“美国人”的一部分。他们在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认同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所有后来的移民都有一个“美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向先来的主流欧洲白人同化。
——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
②种族众多,文化具有的多样性
①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大拼盘”?
一致性
拓展探究:
美国文化特点
移民地理分布决定美国文化分布状况,分布随人口的相对集中而有所侧重,一般来说,欧洲文化主要散布在东部、南部和北部;亚洲文化多表现在西部,而拉美的文化在西南部更起作用,美国的多元文化就像“大拼盘”一样。
“大拼盘”?
美国各地爆发的反对种族歧视游行
矛盾性
4.新加坡: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1)背景
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②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
③新加坡成为独立国家。
李光耀
马六甲海峡
(2)表现
①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有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本地的马来族和印度裔移民。
②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③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狮身鱼尾
新加坡人口构成
在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三种宗教相处和谐,安然无虞。在整个新加坡,华裔、马来裔、印度裔和其他较小的族裔,既互相砥砺与坚守,又互相渗透和影响,最后互不干涉,互相体谅,求同存异,万邦协和。
佛牙寺龙华院
(佛教)
马里安曼兴都庙
(印度教)
詹美回教堂
(伊斯兰教)
新加坡的法定节日安排及相关庆典活动
节日名称 节日日期
新年(西洋人新年) 1月1日
农历新年(华裔新年) 农历1月1日
耶稣受难日 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
劳动节 5月1日
卫塞节(佛诞) 5月7日
开斋节(马来裔新年) 5月24日
国庆日 8月9日
哈芝节(感谢安拉) 7月31日
屠妖节(印度裔新年) 11月14日
圣诞节(耶诞) 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