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阿房宫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阿房宫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1 12: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阿房宫赋》是杜牧写的一篇评论历史的文赋,第一段写了阿房宫的建筑之雄伟,第二段写了阿房宫的美女之多,第三段写秦国爱奢侈和一炬成焦的状况,最后发表了评论和警示。
2.学情分析
要低看学生学情,由于我上的课多为第一节和第二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所以,以后设置的每一个问题要有针对性,切记问题不要多,一节课最多三个。问题要有贯彻性和全面性,自己要能够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教学目标与评价
1.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杜牧和他的文章,了解“赋”这一文体的特点。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深刻思考秦朝覆灭的原因。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会仿写赋文,并对历史事件作出评价和警示。(重点)
4.语言建构与运用
翻译文章,了解文中的文言文字词和句式结构。(难点)
四、教学方法
少教多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牧诗词: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简要概括杜牧诗歌的特点。
七言绝句最佳。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
1.学生介绍杜牧其人、时代背景。
教学流程过脑子表
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方式、流程、重难点
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介绍杜牧和晚唐的社会现实 翻看《师说》 6分钟 杜牧的人经历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时代背景:《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当时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杜牧借古讽今,切谏时弊。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深刻思考秦朝覆灭的原因。
教学流程过脑子表
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方式、流程、重难点
探究主旨 提问:文中的主旨在哪里 阅读得出答案,最后一段,分享答案 2分钟 文章主旨的位置
简要了解文章内容 提问:文中各个段落大致内容 阅读得出答案,分享答案 6分钟 (1)抓对象 (2)抓动词和形容词 (3)抓结果
四、语言建构与运用
翻译文章,了解文中的文言文字词和句式结构。(难点)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齐读第一段,思考本段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阿房宫的建筑。
(2)广、精美、多、奇。
(3)铺陈;对偶(对比)、比喻。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第2段写了阿房宫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多,请给第二段划分结构。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齐读思考,作者举了秦始皇在哪些方面穷奢极欲,结果如何?
(1)锱铢、负栋之柱、架梁之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管弦呕哑,说明了秦始皇穷奢极欲。
(2)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列举多个论据,能使论据充分有力,文章气势非凡。
(3)结果“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本段内容有三部分(三层)含义,请划分本段的内部结构,说说是那三层含义。
(1)灭亡六国和秦国的对象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2)探究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要各爱其人或六国人。
(3)告诫现在国君要“哀而鉴之”。
五、感悟思辨思维与担当精神
学会仿写赋文,并对历史事件作出评价和警示。(重点)
教学流程过脑子表
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方式、流程、重难点
文章写作技法 提问:为什么前三段写得如此铺成,而最后却只用寥寥数语道出原因 阅读,讨论,翻看工具书得出答案,分享答案 6分钟 (1)赋文的特点:体物写志。①善于铺成,内容上侧重于写景。②劝百讽一。 (2)强烈对比,突出主题:爱民和诫奢,吸取历史教训。 (3)杜牧及其为人。
1.补充赋文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1)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2)其特点是“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劝百讽一。
(3)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汉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4)著名的赋有:曹植的《洛神赋》、庾信的《哀江南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时代背景:《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当时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杜牧借古讽今,切谏时弊。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zhàn],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六国和秦朝的覆灭,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3.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
六、课内作业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B )
A.六王毕,四海一
B.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E.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F.族秦者,秦也
3.理解性默写。
4.全是写阿房宫规模之宏大的一项是( )
①覆压三百里 ②隔离天日 ③五步一楼 ④直走咸阳 ⑤舞殿冷袖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③
七、课外作业
1.仿照本文,写一篇探究国民党失败退居台湾的原因的文章。(文言文300字以上,白话文60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