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教学目标】
1.人物独白是西方戏剧的一大特色,它不能直接推进情节的发展,甚至有些乏味和拖沓,但独白内容丰富、修辞众多、文采斐然,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彰显作者思想,阅读时要注意品鉴。
2.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我们又该怎样解读哈姆莱特和那些对他的解读呢?
3.悲剧为什么震撼人心?是因为它不可避免?还是因为它让你洞悉了人性、理解了时代?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细细鉴赏,不断发现。
4.理解莎翁戏剧和他的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西方世界和现代文明。
【重点难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多元地解读有争议的文艺作品,在争鸣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莎士比亚全集》),对,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而这个艺术之神的创造者,马克思称其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他是谁?莎士比亚!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此外还有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奥》:威尼斯大将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
《李》: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虚伪的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
《麦》: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2、背景探寻
作者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了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莱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作品通过这一斗争,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
二、导读
1.分角色朗读“克劳狄斯与侍臣密谋”(开头至“国王及波洛涅斯下”)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在密谋这段,国王,大臣和王后分别是怎样看待王子“疯癫”的?
国王心怀鬼胎,担心王子怀疑自己,向大臣询问并要求他们用“迂回婉转的方法” 试探王子“神魂颠倒”的原因;大臣们察觉到王子“假作痴呆”,“故意回避”“不大自然”等反常现象;王后则表示“愿意服从新王”,希望儿子只是因为感情问题而感到迷茫。
2.阅读哈奥对话(“生存还是毁灭”至“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这段,讨论以下问题。
在王子和奥菲利亚的对话中,王子为什么多次让奥菲利亚出家?对话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冲突?
让情人出家,一方面是王子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王子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很难保全自我,不如趁早避开。但奥菲利亚不能理解这一点,对于王子其它的话也不能理解,因此非常伤心,觉得自己“真是受了骗了”,要将王子送的礼物还给他,甚至认为他真的疯了,希望神明能让他清醒过来,整体上看,对话表现了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后的内心痛苦。
3.分角色朗读“试探结束后”(即课文剩余部分)这段,讨论:
试探结束后,国王和大臣波洛涅斯怎么看试探的结果?做了哪些决定?
试探结束后,国王认为王子的 “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也不是疯狂”,而是藏着危险,因此决定派他到英国去,好接机除掉王子,大臣波洛涅斯则认为王子烦闷的原因“还是为了恋爱上的失意”,因此建议让王后再次去试探王子,试探后再做决定,国王采纳了他的建议。
三、赏析
1.阅读哈姆莱特的大段独白(“生存还是毁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探究以下问题:
这段独白,哈姆莱特主要思考了什么问题?反映了哈姆莱特怎样的个性特征?
思考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死选择问题,一个是思考和行动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王子如果选择生存,则意味着他必须暂时放弃复仇,等待时机,忍受眼前的折磨与煎熬;而选择马上复仇,则很可能毁灭敌人的同时也毁灭自己,甚至毁灭了自己也无法毁灭敌人,结果的不确定性让他顾虑重重。
第二个问题: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采取行动。但哈姆雷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自己的理想(人文主义)来改造现实。但这样的责任实在太沉重,眼下的王子或许还无力承担,所以他不敢当机立断,看起来犹豫不决,一直在思索、等待时机,一直在延宕。
2.如何看待王子复仇过程的犹豫、延宕?
(1)歌德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美丽、纯洁而又道德高尚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天性软弱,意志薄弱的人,所以当“一件伟大的责任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悲剧就不可避免;
(2)屠格列夫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天性利己和怀疑主义者,他只关心自己而忽略责任,不能像堂吉诃德那样说干就干,最后只能将结果交给命运;
(3)别林斯基认为,哈姆莱特的延宕主要是来自外部环境和个人心性,即一个人文主义者想要彻底改变世界、消灭罪恶而在行动上的审慎选择所致。
(4)弗洛伊德认为:王子的延宕是“俄狄浦斯情节”所致,即王子认为叔叔只不过是代替自己,完成了“弑父娶母”的愿望,所以自己并不比叔叔更好,对复仇的正当性产生了怀疑,迟迟不能对叔叔动手。综合以上,我们总结如下,供你参考:
①外部障碍:敌人太过强大,困难重重,因此不免顾虑;
②内部障碍:性格缺陷,试图彻底改变世界却连自己也改变不了,想的太多,行动太少。
3.分角色朗读哈姆莱特和奥菲利亚的对话,讨论以下问题:
奥菲利亚为什么说自己是“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对话体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征?
(1)为哈姆雷特的现状“伤心和不幸”。在奥菲利亚看来,哈姆莱特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但此刻这颗多么高贵的心却“这样殒落了!这样无可挽回地殒落了!”
(2)为哈姆雷特的“变心”而“伤心和不幸”。哈姆莱特装疯,还不断羞辱和质疑奥菲利亚的贞洁,让她觉得“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因此她把哈姆莱特的礼物还给对方,但还是希望“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这些言行体现了奥菲利亚的天真、单纯和善良。
4.找出有关克劳狄斯的对话,分析:他对王子的询问、试探,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
(1)诡计多端。节选部分,他先是让王子的好友打探,后派天真的奥菲利亚打探,再后来又派王后去试探哈姆莱特,表明他始终对哈姆莱特不放心,最后还是决定把王子派往英国,以便借机除掉这个心头大患;
(2)伪善狠毒。明明是打探底细,却要装作关心,说要弄清“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的原因,想“把他的心思移转到这种娱乐上面”;明明是想控制和除掉王子,却说“大人物的疯狂是不能听其自然的。”
5.有感情地朗诵下列句子,分析其内涵和语言特点。
波洛涅斯: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
国王(旁白):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
(1)波洛涅斯本来是让女儿去试探哈姆莱特,看看王子的内心究竟隐藏了些什么,却不想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的话让克劳狄斯觉得自己的良心被抽打,开始反思自己的虚伪和丑恶,这一反思说明了:即使是大恶人,也多少还有些人性,并没有丧尽天良。
(2)两句话都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善与恶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时,将给他带来怎样的激烈的内心冲突。
6.有感情地朗诵下面这段对话,分析其含义和语言特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段哈姆莱特的独白,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面对强大的敌人,如果选择“忍受”,将会给王子带来怎样的煎熬;如果选择复仇,又将给他带来何样的苦难。于是乎,王子犹豫不决,不知道哪个选择更加高贵,从而陷入深深的迷茫和思考中难以自拔。
四、探究
1.为什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作品,会反映那个时代的具体风貌,但是作品一旦呈现在读者面前时,每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些差异就会导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为什么会有差异呢?因为每个人的认知、经验、所处的立场和角度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2)具体到《哈姆莱特》的主题,有从心理角度出发,认为作品是反映恋母情节的;有从古典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作品是反映悲剧英雄的抗争主题的;有从历史传统的视角出发,认为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有从道德批判的视角出发,认为作品是对罪恶欲望的抨击;还有从现代哲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它反映了对人类本体认识的思考。
(3)这些看法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都有一定的说服力,都能给我们某些启发,我们需要认识到:作品一旦完成,怎样解读就成了读者的事。一部杰出的作品,读者当然需要对某些问题达成共识,但不可能对所有问题看法都能一致,所以在我们解读作品时,要综合研究和参考前人的经验,才能使自己的理解读更深入,或者干脆说,你的理解就是对作品的再创作。
2.你觉得“弹幕”是一种“创作”吗?
B站里有86版的《三打白骨精》,一开头,猪八戒要孙悟空飞出荒山野岭去化斋,这时飘来一条弹幕说:“我拿你当师弟,你拿我当美团。”等到白骨夫人假扮的少女和老太太都被打死之后,屏幕上又飘来一条弹幕写着:“老娘的两个账号废了。”
相信关于类似的“神吐槽”、“神弹幕”你也看过不少。蔡钰老师说,每个月乌央乌央坐在B站上发弹幕的,是2亿个于谦。
据说,弹幕不仅仅可以喝彩叫好、戳笑点,它对整个B站社区还有几个关键的作用。
第一,弹幕进一步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人人都能掺合一脚。就算你不会拍视频、剪视频,发条弹幕贡献一条“神点评”,总可以吧?
第二,弹幕给一些视频赋予了新的灵魂,相当于完成了三次创作、四次创作……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创作”算不算创作,如果算,有什么时代意义?
五、拓展
1.《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阅读比较。
(1)《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都将正面人物的“冤”作为聚焦,从而把悲情演绎到极致。两剧都通过“冤”揭示人性的扭曲,而以正面人物的毁灭让人们看到感天动地的抗争。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感想。
①恶势力的强大。
②人生的无奈。两剧向我们表现了一群对抗命运的人的最终的结局。他们尝试着改变命运,结果什么也没有解救。他们尝试着挽回过去,结果什么得到。这种无奈,依存于每一人身上,也许这就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窦娥冤》《哈姆雷特》式的悲剧伴随着每一个人,各个方面,并且无时无刻。
③昭示了公理的不可违抗,《窦娥冤》中的亢旱三年,《哈姆雷特》集体毁灭,同归于尽。
(2)窦娥冤和哈姆雷特都相信天命,请比较分析在这种命运观影响下的两位中西悲剧主人公所呈现出来的性格差异。
《窦娥冤》:面对强大的恶势力,窦娥显得那么弱小,但“你道是天公不可欺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誓愿明提遍。”强有力地显示了窦娥“做鬼也不放过你”的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哈姆雷特》:对于国王,他没有信心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不殃及无辜,此前他误杀波洛涅斯并间接导致奥菲利娅之死,他在除恶的同时也在作恶,这使他良心不安,于是便把一切归于天意;接连遭遇巨大灾祸的打击:父王被杀,母亲改嫁,误杀波洛涅斯,情人投水而死。他不明白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也只能听天由命。他说:“……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临死前,他对霍拉旭说:“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彻底失去了它美好、光明的面目,显得“冷酷”、狰狞。能和敌人同归于尽,对他而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哈姆莱特这种人生如梦,成败靠天的虚无感表现出他消极的一面。
2.《哈姆雷特》经典语言
(1)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波洛涅斯)
(2)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价值。(奥菲利亚娅)
(3)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4)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
(5)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
(6)朝露一样晶莹的青春,常常会受到罡gāng风的吹打。
(7)戒惧是最安全的方策。
(8)即使没有旁人的诱惑,少年的血气也要向他自己叛变。
(9)罪恶的行为总有一天会发现,虽然地上所有的泥土把它们遮掩。
(10)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
(11)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白杀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冶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于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天地呀!我必须记着吗?嘿,她会偎倚在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进了食欲一般;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我的父亲的弟弟,可是他一点不像我的父亲,正像我一点不像赫剌克勒斯一样。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人了。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噤住我的嘴!
(12)国王的一声叹息,总是随着全国的呻吟。
(13)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
(14)两个强敌猛烈争斗的时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辈,却去插身在他们的刀剑中间,这样的事情是最危险不过的。
(15)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16)一颗高贵的心现在碎裂了!
(17)我虽然准备接受我的幸运,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悲哀
(18)人不过一个行走的影子。
(19)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