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雨
曹禺
【教学目标】
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
2. 体会剧本的矛盾冲突,揣摩人物语言。
3.通过语言来品味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人物语言的潜台词,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鉴赏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仆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戏剧常识
1.戏剧的定义
戏剧,一般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又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实际上作为文学的戏剧只是戏剧文本,而整个演出才是戏剧的全部。
世界各国语文中 “戏剧”一词囊括的范围不一,但是几乎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相关的词汇,几乎具备与“游戏”类似的意义,例如在英文中将一部剧作称为是play,中文中“戏剧”的“戏”,也带有“游戏”的意义。
从西方的角度来看,戏剧多对应英文中的Drama一字,指的是戏剧中的文本,也就是剧本,是归属在文学下的一种形式,在西方还有几种类似的名词:Theatre(或Theater,剧场)以及Performance(表演)。
中文戏剧一词来自于“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是在元代以前在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政局与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表演艺术,将两者合称则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用法。
(二)戏剧的发展脉络
1.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 ——古希腊“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索福克勒斯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 (代表作《美狄亚》)
2.欧洲戏剧史三大高峰
莎士比亚——西方戏剧之父,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莫里哀——古典喜剧之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 ,代表作《伪君子》、《吝啬鬼》等。
易卜生——现代戏剧之父,19世纪后期挪威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 ,代表作《玩偶之家》等。
(三)曹禺及《雷雨》
1.曹禺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戏剧作家。他的四大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巅峰时期。曹禺的戏受易卜生影响,也受希腊悲剧的影响。他未写戏之前,是搞了调查的,学习人物的语言是下了功夫的。
2.《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1933年曹禺大学行将毕业时写了处女作《雷雨》,《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而此时的曹禺只有二十二岁,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1)介绍《雷雨》的大概情节。
《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与课本相关的情节是,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爱上女仆梅侍萍,并且有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结婚,周家在年三十晚上赶走了侍萍,强迫留下了长子,让她带走了刚出生三天而且病得奄奄一息的次子。侍萍走投无路,跳河自尽,幸而被救,从此流落他乡。后来,侍萍再嫁鲁贵,又生下女儿四凤。冲突发生前,侍萍在济南某校当佣人,鲁贵在周家当差,四凤做周家的使女,和周萍相爱,而周萍从小寄养乡下,回家之后和压抑郁闷的继母繁漪有了不伦之恋,而且繁漪的亲生子周冲也热烈地爱着四凤,情感纠葛复杂难理。鲁大海也在周家矿上当工人,作为矿工代表来找周朴园谈判。一天,侍萍从济南回来看望儿女,被周朴园续娶的太太繁漪叫到公馆来,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周朴园,故事就开始了。
(2)疏通两个家庭八个人物间的关系: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繁漪 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 其前妻生子,二十八岁
周冲 繁漪生子,十七岁
鲁贵 周宅仆人,四十八岁
鲁侍萍 其妻,某校女佣,四十七岁
鲁大海 侍萍前夫之子,煤矿工人,二十七岁
鲁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十八岁,周宅使女
二、初读
1.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来自哪些人的?这些矛盾冲突的起止在哪儿?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1)周朴园与鲁侍萍:感情纠葛
(2)周朴园与鲁大海:阶级斗争
2.理清剧本结构:
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三、研读
第一场【相遇述旧怨】
1.开头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烘托人们烦燥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读者和观众。
2.学生自读开头至“哦,侍萍!(低声)是你?”。
(1)周朴园是怎样一步步地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侍萍的? 请同学找出周朴园问鲁侍萍身份的地方。
一共四处: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请同学揣摩语气并表演出来)
(2)开始的时候,是鲁侍萍的什么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而询问她姓名的呢?周朴园后面三次询问发生在什么情况下?
鲁侍萍的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鲁妈有意地透露了信息来引起周朴园的回忆,可以说是侍萍有意引导周朴园认出了自己。
(3)与周朴园相对的,这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鲁侍萍都没有揭穿身份。但是,从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我们又看出,鲁侍萍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由此看来,鲁侍萍一方面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当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①开始鲁侍萍时隔三十年又见到了周朴园,她的内心应该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带着三十年的积怨,想见一见当初摧毁自己命运的罪魁祸首,想看看今日的他过得怎么样;另一方面本以为抛弃自己的人三十年来一定逍遥快活,置自己于脑后,没有想到这里还保留着三十年前的痕迹,些许有些感动。想看看自己在他眼中又是什么样。于是留下来跟周朴园对话并没有打算揭示自己的身份。
②)可是在对话中周朴园躲躲闪闪,想要掩饰过去的真相,并且在得知侍萍没有死后表现出的吃惊与紧张,周朴园为怕麻烦本能地拒绝了与侍萍见面,这些都深深地刺激了侍萍,她察觉出了周朴园内心变化,于是她要说出身份,用自己的出现拷问这个人的灵魂。
第一场【相认生新恨】
1.周朴园为了掩饰自己,极力美化侍萍。当得知侍萍还活着,就在眼前时,他的态度陡变。他为此有何行?采取了什么手段?同时侍萍有何反映?试加以分析。
当鲁侍萍提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态度十分冷漠“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当周朴园说到30年来对侍萍的怀念的时候,侍萍说“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鲁侍萍的控诉引起了周朴园的危机感,所以要抑制、恐吓;周朴园的甜言蜜语被饱经风霜的鲁侍萍给识破,所以也马上抑制住了。
2.当周朴园得知侍萍不是特意找他后,从哪些话中可以感受到他心理的微妙变化?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 …”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弥补我一点罪过”
先用缓和的语调极力要稳住她,接着又想用感情软化她,当这招奏效后便露出资本家的本性,想用金钱收买人心借此掩盖自己的罪恶,急于赶走侍萍,免得夜长梦多威胁到自己的生活。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侍萍被认出后的反映:
3.周朴园对死去的鲁侍萍和对眼前的鲁侍萍,态度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1)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后又侍萍因他遗弃而投河自尽,他心中难忘一种罪恶感。再加上他以后的婚姻并不美满,第二个应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旧式小姐;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第三个应当是繁漪,她很傲慢的,不听他,不吃他那一套,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他美化死去的侍萍,正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
(2)当他发现侍萍就在眼前时,他“惊愕”“惶恐”,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他本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便无人得知,侍萍的出现给他以精神的打击。他的这种善变正是他虚伪性格的表现。这正是他资本家本质的表现。
4.分析人物性格:
(1)周朴园:
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对“死去”的侍萍:“于心不忍”,供起“遣照”来“纪念”――虚伪。
对面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2)鲁侍萍:
过去的侍萍:上当受骗,听天由命――善良软弱,听天由命。
现在的侍萍:控拆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清醒、自尊、坚强。
5.分析第一场戏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戏剧语言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1)潜台词分析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2)潜台词分析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3)潜台词分析
周朴园:……不过是——(顿)他很大了……
明确:你最好别想让他认你作母亲,别让他知道真相。
四、探究
1.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在《雷雨》研究中历来是个争论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初恋难忘说、年轻美貌说、老年忏悔说、内心空虚说、婚姻失败说、良心发现说、内心平衡说等。请同学们根据人物对话以及你对《雷雨》的了解,各抒已见。
作者:“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接着,万老为我们详细地分析了周朴园的性格。他指出,周朴园基本上不是一个太胡闹的人;侍萍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周朴园不是诱奸她,而是对她产生了真正的爱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他遗弃而投河自尽。特别是他以后的婚姻并不美满,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蘩漪是很傲慢的,不听他,不吃他那一套,这从“吃药”那一场可以看出来。如果侍萍也算是“太太”的话,蘩漪是第三个,第二个应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旧式小姐;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在这种情况下,周朴园自然更加怀念他最初的恋人了。
“我老觉得侍萍被赶走,周朴园不是完全同意的。他的家教很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违抗,他没有办法。新夫人是非常有钱的大官的小姐,绝对不会允许她的前头还有夫人。周朴园的母亲为了依靠这方面的势力,非把侍萍逼走不可。”
“他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心狠起来了。他跟警察局长、英国买办来往,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工人,甚至不惜用工人的性命来填满自己的腰包。侍萍的出现,使他一下子从对过去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来了。‘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是他三十年来在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我这么有钱,别人怎么突然找到我的头上来。他把别人也当成和他一样变坏了,立刻审时度势对付。这就露出了他的资本家的面目。
(1)真情说——周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过梅小姐的情况,要修坟纪念。住房内保留着“顶喜欢”的家具,记着生日,保留着习惯。30年前,周朴园的确对美丽温柔的侍萍动过真情。到了晚年,其妻繁漪桀骜难驯,儿子周萍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
①三十年前二十几岁的周朴园,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产生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抛弃而投河自尽。
②周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繁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种女人,在这种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
③对于周对鲁的怀念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作者曹的观点是“是真实的,绝对是真实的”。
④而当侍萍奇迹般的站在他的面前时,周为什么害怕、恼怒、赶她走?因为他害怕鲁的出现会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
(2)假意说
当他得知侍萍还活着:“(惊愕)什么?”
问是否想见:“(连忙)不,不,不用。”
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厉害冲突中来。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