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课件(打包1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课件(打包1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2 09:36:23

文档简介

(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23 泊秦淮 (唐·杜牧)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雾笼罩着清冷的江水, 月色洒在沙渚上,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晚我的船停靠在秦淮河边, 临近酒家。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 金陵的歌女似乎不知道国家灭亡的苦痛, 隔江犹唱后庭花。 隔着秦淮河,在对岸依然唱着《玉树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侧面描写,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这两句诗看似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讽刺与愤慨。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笼(√)→茏(×) 沙(√)→纱(×)
近(√)→进(×) 犹(√)→忧(×) 庭(√)→亭(×)
理解性默写 (1)《泊秦淮》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秦淮河边夜色的迷蒙清冷,并点明了夜泊地点。
(2)《泊秦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典故,对只知寻欢作乐而不以国事为重的统治者,给予深深的谴责。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谢 谢(共12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13 木兰诗 (《乐府诗集》)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昨天晚上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地征兵, 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 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代替父亲去征战。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 只能听到黄河哗哗的流水声。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运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四处购置战马、鞍具等装备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急切而又井然有序。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 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嘶鸣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 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烘托木兰坚强勇敢的品质。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 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征战多年,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打开东阁的门,坐在我西阁的床上。 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坐在窗前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 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妆饰。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走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都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姑娘。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不停扑腾,雌兔两只眼睛总着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分辨哪只是雄兔 哪只是雌兔呢?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比喻作结尾。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默写。
(2)难写字: 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jiān) 辔(pèi) 溅溅(jiān) 燕(yān)山 胡骑(jì)
啾啾(jiū) 金柝(tuò) 姊(zǐ) 十二转(zhuǎn)
(3)易错字: 帖(√)→贴(×) 可汗(√)→可汉(×)
戎机(√)→绒机(×) 度(√)→渡(×) 朔(√)→塑(×)
柝(√)→析/拆(×) 郭(√)→孰(×) 著(√)→着(×)
火伴(√)→伙伴(×) 辨(√)→辩(×) 雄雌(√)→雌雄(×)
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路途遥远,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英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坚强勇敢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15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 阵阵悠扬的笛声, 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 传遍洛阳全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暗”也有隐约之意,“谁家”之“谁”与“暗”照应,写出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情状。“飞”和“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衬托出笛声的动人和夜晚的安静。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紧扣“闻”字,叙述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折(zhé)
(3)易错字:声(√)→身/生(×) 洛(√)→落(×)
折(√)→拆(×) 起(√)→启(×)
理解性默写 (1)《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17 晚春 (唐·韩愈)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 百般红紫斗芳菲。 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 竞相争妍斗艳。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知”“斗”赋予花草树木以人的思维、情感和动作,描写花草灿烂的情状,展现晚春风采,给人满眼春光、耳目一新的印象。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时光的美好情怀。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杨花榆荚无才思,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 惟解漫天作雪飞。 只知道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榆荚不是因“无才思”而藏拙,而是纷纷如雪花般尽情飞舞,为晚春添色。这两句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榆(yú) 荚(jiá)
(3)易错字:菲(√)→非(×) 荚(√)→夹(×)
才(√)→材(×) 惟(√)→唯(×) 漫(√)→慢(×)
理解性默写 (1)《晚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榆荚不甘示弱,像雪花一样随风飞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22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 夕阳西下,我满腔离愁, 吟鞭东指即天涯。 扬鞭催马向东,从此漂泊天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 落花绝不是无情无义之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化为春泥将培育出更多的鲜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且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而朴实。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白(√)→百(×) 吟(√)→怜(×)
鞭(√)→鞕(×) 即(√)→既(×)
涯(√)→崖(×) 作(√)→做(×)
理解性默写 《己亥杂诗》(其五)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同时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谢 谢(共4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18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前不见古人, 向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 后不见来者。 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 独怆然而涕下! 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这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抑郁难平。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两句写诗人登楼远眺,感怀天地浩大而广阔,不禁潸然泪下,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读来酣畅淋漓,余音缭绕。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怆(chuàng) 涕(tì)下
(3)易错字:悠(√)→幽(×) 怆(√)→仓(×)
涕(√)→何(×)
理解性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顿感孤单寂寞,潸然泪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谢 谢(共4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20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 听说鸡鸣的时候能够见到日出美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挡住远望的视线, 因为我站在山峰高塔的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直抒胸臆。“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要成就大事业,便须不畏浮云遮目。这两句有着高瞻远瞩的气概,联系到诗人后来上万言书、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可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烽(√)→峰(×)
理解性默写 (1)《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古塔之高,并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2)《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用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谢 谢(共4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16 逢入京使 (唐·岑参)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 双袖龙钟泪不干。 泪沾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马上相逢无纸笔,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请告诉家人我平安无恙。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偶遇返京的使者,立马而谈,诗人托他捎个平安的口信回长安,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漫(√)→慢(×) 袖(√)→柚(×)
逢(√)→缝(×) 凭(√)→平(×)
理解性默写 (1)《逢入京使》中,表现诗人离家之远,并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无限眷恋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思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19 望岳 (唐·杜甫)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岱宗夫如何?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齐鲁青未了。 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造化钟神秀,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阴阳割昏晓。 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采用设问,写远望泰山之景。“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割”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山南山北的阳光被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荡胸生曾云,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 决眦入归鸟。 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会当凌绝顶,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一览众山小。 举目一览,群山都是 那样低矮渺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仰望泰山所见,为动景。以“曾云”衬托山高,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令人心胸无比开阔。“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和“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出泰山之“高大”,贴切传神。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眦(zì)
(3)易错字:岱(√)→代(×) 曾(√)→层(×)
决(√)→绝(×) 眦(√)→目(×)
凌(√)→临(×) 览(√)→揽(×)
◎(广东·2021)直接性默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中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中表达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14 竹里馆 (唐·王维)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独坐幽篁里, 独自闲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弹琴复长啸。 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独”字在开头给人留下突出印象,贯穿全篇,塑造了一个独居者的形象。“独坐”“弹琴”“长啸”,以声响衬托静境,描绘出没有尘世喧嚣,没有名利干扰,幽深清明的自然世界。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深林人不知, 幽深的竹林里没有人知晓我在这里, 明月来相照。 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来”字写出明月像是和诗人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意来此幽林陪伴诗人,以明月的高洁烘托出诗人高雅脱俗的形象。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 篁(huáng) 啸(xiào)
(3)易错字:幽(√)→悠(×) 篁(√)→皇(×)
啸(√)→萧(×) 深(√)→森(×)
理解性默写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高雅闲淡、生活悠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26 约客 (宋·赵师秀)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黄梅时节家家雨, 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笼罩在连绵的梅雨之中, 青草池塘处处蛙。 长满青草的池塘中, 传来阵阵的蛙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家家雨”描绘夏季梅雨绵绵不绝,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约而至的客观原因;“处处蛙”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了一位朋友,等到 半夜还没有到来, 闲敲棋子落灯花。 我闲来敲着棋子,看 那灯花静静飘落。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约”照应诗题,“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透露出诗人等待得焦急。“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出诗人雨夜等候客人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怅惘。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家(√)→佳(×) 草(√)→早(×)
塘(√)→溏(×) 蛙(√)→哇(×) 夜半(√)→半夜(×)
◎(广东·2018)理解性默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理解性默写 (1)《约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2)赵师秀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谢 谢(共4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24 贾生 (唐·李商隐)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宣室求贤访逐臣, 汉文帝在宫室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能比。 可怜夜半虚前席,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惜皇帝不是关心百姓只 是关心鬼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词,使汉文帝虚心倾听贾谊论道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讽刺的对象。“问”与“不问”的对照,讽刺辛辣,感慨极深。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全诗先扬后抑,议论精警,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默写。
(2)易错字:苍(√)→仓/沧(×)
理解性默写 (1)《贾生》中表现汉文帝求贤若渴,贾谊才华横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生》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25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宋·杨万里)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莫言下岭便无难,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行人心目中下山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得”,幽默风趣。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政入万山围子里, 当你进入崇山峻岭的 包围以后, 一山放出一山拦。 你刚攀过一座山, 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放”“拦”两个动词,赋予“万山”以人的行为动作,使万山活了起来,它仿佛给人设置了层层圈套,而人的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都体现出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政(√)→正(×) 围(√)→圈(×)
拦(√)→栏(×)
理解性默写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将行人心目中下山的容易与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要对前进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谢 谢(共7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21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收之年有丰足的菜肴款 待客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笑”道出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热闹、欢悦的气象。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 正疑惑已经无路可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 忽然前面柳树浓绿, 山花明艳,一个村庄 出现在面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箫鼓追随春社近, 春社祭祀的日子临近, 村子里吹箫击鼓来庆祝, 衣冠简朴古风存。 农家人衣冠简朴, 淳厚的古风尚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从今若许闲乘月, 从今以后要是农家允许我趁着月明来闲游, 拄杖无时夜叩门。 我就随时拄着拐杖,前来敲开柴门。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表现出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乡土的热爱。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腊酒 鸡豚(tún) 箫鼓
(3)易错字:浑(√)→混/荤(×) 疑(√)→凝(×)
村(√)→春(×) 箫(√)→萧/潇(×)
简(√)→俭(×) 拄(√)→驻/柱(×) 叩(√)→扣(×)
理解性默写 《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