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5 峨 眉 山 月 歌 (唐·李白)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 高高地挂在山头,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 澄澈的水面上。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入”和“流”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画面。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又点明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美妙空灵。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 奔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 多么思念啊!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空间迅速转换,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月夜行舟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羌(qiāng)
(3)易错字:眉(√)→嵋(×) 轮(√)→伦(×)
清(√)→青(×) 渝(√)→榆/俞(×) 州(√)→洲/舟(×)
理解性默写 (1)《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峨眉山月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6 江 南 逢 李 龟 年 (唐·杜甫)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 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 崔九堂前几度闻。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 欣赏到你的歌声。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这些地点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诗人通过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怀念。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落花时节又逢君。 没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两句写世运倾颓,用江南美景反衬国事凋零、颠沛流离,“落花”含有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抒发诗人对时世凋敝与人生凄凉的感慨
备考 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岐(√)→歧(×)度(√)→渡(×)
理解性默写 (1)《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明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逢李龟年》中暗写时世离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强欲登高去,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无人送酒来。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写出了军旅途中的惆怅、凄凉。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遥怜故园菊,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 我的故乡长安的菊花, 应傍战场开。 那菊花应该在靠近战 场的地方绽放。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字渲染出诗人和故园长安相距之远;“怜”字不仅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故乡菊花的眷恋,更写出了对菊花开在战场的怜惜之情。这两句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寄托着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傍(√)→伴(×)
理解性默写 (1)诗中表现出旅途萧瑟,无酒可饮,暗喻行军的特定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 我躺卧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心中还想着替国家 守卫边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字写年迈,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孤”字写生活孤苦,思想苦闷;“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凄苦生活。这四字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现状。“不自哀”指诗人不以衰老自弃,内心仍然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体现一种乐观豪放之气。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夜阑卧听风吹雨, 长夜将尽,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实写雨夜之声,虚写梦境中战场杀敌。诗人因关心国家而形成戎马征战的幻梦,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由现实转入梦境,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 僵(jiāng) 戍(shù) 阑(lán)
(3)易错字: 僵(√)→疆(×) 哀(√)→衰(×)
戍(√)→戊/戌(×) 阑(√)→澜(×)
理解性默写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诗人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一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写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10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何时回去,我还 没确定归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蜀之地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涨满了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中,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尽显诗人思归的急切与愁苦之情。次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身在巴蜀的客愁。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一起剪那西窗的烛花, 却话巴山夜雨时。 那时再告诉你,巴山今夜下着雨时,(我心里的情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回家团聚后西窗剪烛、共话今宵的情景,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未(√)→末(×) 涨(√)→长/张(×)
当(√)→挡(×) 烛(√)→炷(×)
◎(广东·2019)理解性默写: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理解性默写 (1)《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中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12 潼关 (清·谭嗣同)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终古高云簇此城, 自古以来高高的云层就蔟拥着潼关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我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簇”字以动写静,让人自然想到白云朵朵、簇拥高城的奇景。后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秋景的寂寥与辽远。一位豪情勃发、扬鞭催马的青年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河流大野犹嫌束, 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奔向平坦广阔的 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 山入潼关不解平。 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侧面描写。写大河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犹嫌”拘束;写大山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不知何谓平坦。描绘了河、山桀骜不驯的性格,抒发诗人博大昂扬的情怀,豪情壮志溢于言表,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 簇(cù)
(3)易错字:簇(√)→族(×) 嫌(√)→兼(×)
潼(√)→童(×)
理解性默写 (1)《潼关》中描写潼关特有的壮阔风景,表现北方秋天孤城的寂寥和辽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潼关》中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描写黄河和秦岭来表现自己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谢 谢(共4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8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回乐烽前沙似雪,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沙似雪”“月如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边塞环境寒冷、凄清的特点,渲染愁惨凄凉的心境,为描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管声”唤起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烽(√)→峰(×) 芦(√)→卢(×)
尽(√)→近(×)
理解性默写 (1)《夜上受降城闻笛》运用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上受降城闻笛》通过“闻笛”感受到吹笛人浓烈的思乡之意,满心的哀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 暮春时节,杨花落尽, 杜鹃鸟声声哀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贬到龙标,一路要 涉过五条河流,何其偏远。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人借用“杨花”“子规”两种意象,点出闻讯的时节是暮春,“杨花”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气氛。“五溪”是偏远之地,“闻道”为听说之意,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 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 付给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直陪伴你到夜郎国的西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要通过月亮传达自己的愁情。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
备考 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同以下“易错字”。
(3)易错字:杨(√)→扬(×) 道(√)→到(×)
郎(√)→朗(×)
理解性默写 (1)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对朋友深切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3 次 北 固 山 下 (唐·王湾)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客路青山外, 旅行他乡,路经青山, 行舟绿水前。 船行在绿水上。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两岸开阔, 风正一帆悬。 风顺江吹来,船帆高悬。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即北固山,“客路”即驿道。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到的,这全出于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 夜色未尽,旭日已在海面升起, 江春入旧年。 旧年未过,江上的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 寄出的家信应该送到哪里呢 归雁洛阳边。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说明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这两句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暗示了时光流逝,蕴含着一种自然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促使人们产生对未来美的遐想。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备考 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易错字:潮(√)→朝(×) 悬(√)→轩/旋(×)
残(√)→惨(×) 雁(√)→燕(×)理
◎(广东·2020)直接默写整首诗。
理解性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了时序的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引发“客路”之人顿生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9 秋词 (其一) (唐·刘禹锡)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冷清萧条,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 过春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两句议论,将古人悲秋和诗人颂秋进行对比,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秋日胜春朝”,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认为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推开云层 直冲云霄, 便引诗情到碧霄。 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借景抒情,以鹤在秋日晴空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的景象,赞美秋天的开阔明朗,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昂扬不屈的斗志。
备考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 寂寥(liáo) 碧霄(xiāo)
(3)易错字:寥(√)→州(×) 晴(√)→睛(×)
排(√)→牌(×) 霄(√)→宵(×)
理解性默写 (1)《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对秋天与众不同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秋词》(其一)一诗中表达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和奋发向上的斗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谢 谢(共5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4 天 净 沙·秋 思 (元·马致远)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 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 出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古老的驿道上,我骑 着瘦马迎着西风走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枯”“老”“昏”三个字,描绘出当时作者所处的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古道西风瘦马”正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在外奔波,身心疲累不言而喻,这与归巢的昏鸦和团聚的人家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寄情于物,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融入同一幅秋景图中,展现了在外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夕阳西下, 夕阳在西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这思乡断肠的游子漂泊在天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主旨,表明游子的思乡之情。“断肠”是曲眼,抒发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备考 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曲默写。
(2)易错字:藤(√)→腾(×) 昏(√)→混(×)
鸦(√)→鸭(×) 涯(√)→崖(×)
理解性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作者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谢 谢(共6张PPT)
第二部分 必考古诗词精析精练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1 观 沧 海 (汉·曹操)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向东到达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高耸挺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两者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周围树木丛生,各种花草繁盛茂密。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秋风吹来,巨大的波浪汹涌而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仿佛从大海中升起和降落;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灿烂银河,仿佛涌现在大海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值得庆幸了,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心情与志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了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是虚写。这句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备考 提示 (1)名句的理解及整首诗默写。
(2)难写字:碣(jié)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 澹澹(dàn)
(3)易错字:碣(√)→竭(×) 沧(√)→苍(×)
萧(√)→箫/潇(×) 汉(√)→汗(×)
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作者描写秋天大海之景,突出惊涛拍岸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