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复习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复习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5 08:2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习目标】
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已删除)。
3.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重点知识梳理】(结合课本及白皮书第20-22页,重点记忆)
【重点知识、史料合作探究】
1.(18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图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二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外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场战争……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五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榖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2分)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4分)
(5)在材料五中,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的用意是什么?(1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说明理由。(6分)
(6) 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分)
23.(1) 《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2分) ????(2) 图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分) ????(3)“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分)?
(4)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 ????(5)用意:是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或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1分) ?????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封建君主专制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混乱;人民生活贫穷,苦难深重。(以上5个中任意四个答案,总分4分)因此,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发展和国力增强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2分,这点语言表述不一致无所谓,只要有这样的意思,并显示出答题的完整性就可以给分) ???(6)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
【重点知识、自我检测】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媒体大多采用临时增刊的形式,大量报道日本从满洲事变到全面侵华的照片。下列报道与史实不符的是
A.占领海南 B.贺南京陷落 C.救民于水火 D.欢呼胜利
2.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有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在甲午战争失败五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里说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 1937年7月,中共中央向全国宣言:认同“三民主义”,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取消苏维埃政权与红军番号。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
A.努力推动全民族抗战 B.暂时放弃马克思主义C.全力支持国民党政权 D.压制工农革命运动
4.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与“这一集体亮相”无关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台湾割让给日本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辛丑条约》的签订
6.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8. “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B.九一八事变C.伪满洲国建立D.苏联对日宣战
9.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10.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下列史实能证明毛泽东这一观点的有 ①淞沪会战②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1. 1937年9月6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三原誓师,在誓师大会上对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士兵们说:“这军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人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浸华战争
13.19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拿破仑三世时,修建了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其中收藏的文物大多是从中国掠夺的,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4.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 战役结束后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 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 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 战役发生后清政府宣布战败议和
15.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
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
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16.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显示被割占地区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得以实现的是
A.
B.
C.
D.
1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B.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8.《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下列与“那个悲惨的时候”相关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9.读《人物风俗制度丛谈》中某一篇文章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一段文字,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20.根据右图文字判断,该图上所示文件发表的直接原因是
A.1931年“九一八事变” B.1936年“西安事变”
C.1937年“七七事变” D.1937年“八一三事变”
21.《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右翼分子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在煽动反日。”如果你要对此谬论进行批驳,下图中最直接有力的证据应该是
22.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经天津、济南至徐州、南京浦口的铁路)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4.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45年9月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197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正式建交; 2007年9月18日,中、日、韩三国合办的“亚洲文化艺术节”在中国南通开幕。这一系列时间上的巧合,我们对中日关系可以做如下的历史思考
①历史上日本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这是中日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②中日两国应该都忘记那段不愉快的历史、甩掉历史包袱,轻松的共同面向未来③中日两国牢记历史教训、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④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亚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⑤中日两国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自我质疑、问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二.非选择题
【自我质疑、问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答案: CDADB CABCBC
23.(1) 《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2分) ????(2) 图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分) ????(3)“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分)?
(4)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 ????(5)用意:是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或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1分) ?????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封建君主专制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混乱;人民生活贫穷,苦难深重。(以上5个中任意四个答案,总分4分)因此,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发展和国力增强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2分,这点语言表述不一致无所谓,只要有这样的意思,并显示出答题的完整性就可以给分) ???(6)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
答案:CDADB CABCBC
23.(1) 《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2分) ????(2) 图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分) ????(3)“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分) ????(4)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 ????(5)用意:是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或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1分) ?????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封建君主专制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混乱;人民生活贫穷,苦难深重。(以上5个中任意四个答案,总分4分)因此,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发展和国力增强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2分,这点语言表述不一致无所谓,只要有这样的意思,并显示出答题的完整性就可以给分) ???(6)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
答案:CDADB CABCBC
23.(1) 《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2分) ????(2) 图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分) ????(3)“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分) ?(4)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 ????(5)用意:是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或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1分) ?????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封建君主专制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混乱;人民生活贫穷,苦难深重。(以上5个中任意四个答案,总分4分)因此,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发展和国力增强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2分,这点语言表述不一致无所谓,只要有这样的意思,并显示出答题的完整性就可以给分) ???(6)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