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5 08: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习目标】
1.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变乱(已删除)和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解放战争: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知识梳理】(结合课本及白皮书第21-25页,重点记忆)
【重点知识、史料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四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指出材料三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答案: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重点知识、自我检测】
1.影片《建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
A.“坚决回击日本侵略行径”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废除二十一条” D.“打到国民党卖国政府”
2. N.佩弗《远东》一书认为:“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
A.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
C.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挽救中国的道路
3.天京变乱后流传着一首民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该民谣反映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
A.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 B.领导集团内部自相残杀
C.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 D.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作崇
4.电影往往取材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四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建党伟业》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5. 1851年和l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革命的力量 B.革命的指导思想 C.革命的目标 D.革命的手段
6.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7.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8.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9.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的表述正确 A.无产阶级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B.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C.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彻底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
10.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
A.推动民主化进程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
11.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12.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3.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D.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14.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的挑战,则可以暂缓一步。”为此当时的中国政府
A.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B.勾结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推行“新政”,实行“预备立宪”
15.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
16.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谈到一本缴获自太平军中的书时写道:“其早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谱。”“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材料所提到的此书应是
《原道醒世训》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17.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载: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18.“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19.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右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朝专制统治的结束
C.宣布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D.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20.民国二年(1913年)春节,某地农村百姓家的对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对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拥护 D.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没有传播到农村
21.下列四幅图中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堪称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①太平天国文件 ②孙中山主持国务会议 ③五四运动 ④井冈山会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22.对联往往也能反映一段历史(现象),下列对联能够正确反映五四运动结果的是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23.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指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遵行此议决”。依据这一决议的精神,中国共产党
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推动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发动武装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实行国共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
24.“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 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25.在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有如下一组烟标专题展品,其反映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国共联合北伐?     B.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开展土地改革
26.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 《天朝田亩制度》 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27.口号和标语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愿望,具有时代烙印。以下口号和标语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将革命进行到底”
③“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④ “打倒列强,除军阀”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28.“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在欧洲已形成均势。……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由此可以得出“焦点”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B.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重心在亚洲
C.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远东势力不断壮大 D.美国战略重心从欧洲转移到远东
【自我质疑、问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DDBAC BADCB BB 1.C 2.B 3.A 4.C 5. C 6. C 7.D 8. A 9. B 10.D 11.B 12.A 13.B 14.C 15.D 16.A
16.(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4分)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4分)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