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复习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复习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5 08: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习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已删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重点知识梳理】(结合课本及白皮书第38-40页,重点记忆)
【重点知识、史料合作探究】
1.(l2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四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寂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雅典的哪一项具体制度?它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2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建国初期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的?(4分)
(4)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
(5)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重点知识、自我检测】(6—10为选做题,强化班学生全做)
1.2012年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胡锦涛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有关中国政协制度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B.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权力机构继续存在
C.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1982年政协制度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下进一步完善
2.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淡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3.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4.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不包括
A.少数民族曾在革命战争中给予中共以支持 B.中国可实现祖国最终统一
C.开发边疆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D.中华文明是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
5.“少小离家老大归, 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于 A.20世纪70年代末 B.20世纪80年代末 C.20世纪90年代初 D.21世纪初
6.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7.“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8.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最早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9.“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淡之谛,续写协商与对活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10.“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同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自我质疑、问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答案:
1、 (1)陶片放逐法(1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1分) (2)举措: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政体。(2分) (3)国情(1分)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4)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选举。(3分) (5)认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民主具有多元化。(任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