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3 13: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历史部编版
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桥隧全长55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大桥于2009年 12月启动建设,2018年10月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它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三地的时空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
港珠澳大桥
陆海交通的发展
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此后,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量产车就是这个型号的车已经大量地生产,并且开始推向市场。国际上有个标准,量产车必须达到50辆才可以称之为“量产”。与之相对的非量产车指的是并不对外发售,由客户定制或者特殊需求的车,比如:概念车等。
地位(影响)
地位(影响)
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年产量达到2781.9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出总装配线
地位
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
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了。
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特点
历史纵横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1929—1932年,德国为解决科隆至波恩间的交通堵塞问题,修建了一条连接两城、专供机动车行驶的新型公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和红绿灯。当时的科隆市长阿登纳认为:“未来的道路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德国的第555号高速公路就是在这条路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15.5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上海到嘉定
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运行速度超过200千米每小时。
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问题探究】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有哪些特点?对于中国发展有何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
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特点
中国高速铁路分布示意图
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
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000人。
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水下长度达38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它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202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853万载重吨,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出口,以载重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
该货轮载货量1万吨,排水量1.6万余吨,航速17节,续航力1.2万海里。
该轮是中国内地第一艘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其主机是中国内地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功率为6482.7千瓦的低速重型增压柴油机,有三四层高,约400吨重,由5万多个零件组成。
船上还有电机设备近300台,全船的发电量可供一个有10万多人的小型城市照明使用。
“东风号”远洋货轮
航空的发展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1914年,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线。
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成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1919年德国生产的全金属民航客机
这架飞机由德国著名飞机设计师和航空企业家容克斯设计,是一种带封闭驾驶舱和座舱的4座单翼民航客机,起初被命名为“-13”,后改名为“F-13”。
“F-13”翼展17.75米,机长9.6米,机高4.5米,自重1150千克,总重1730千克,平均飞行速度为140千米每小时,升限4000米,动力13.96千瓦,可乘机组人员2人、乘客4人。
“F-13”还是首架采用金属螺旋桨的民航客机。该飞机曾被美、英、中、日和南美的多国用户所采用,风行一时,到1932年停产时共生产了322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2条。
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38个,飞机3818架,定期航线5521条,其中国际航线953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65个国家167个城市。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4年开始修建,2019年投入使用。
机场面积达70万平方米,拥有4条跑道,260多个机位,可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需求,目前已开通300多条航线。
该机场为国际航空枢纽,与首都国际机场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
学思之窗
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经过六次变动:一九四九年民航局成立时,建制属中央军委,行动上由空军司令部指挥,业务上归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一九五二年四月,建制改属空军,各项工作均由空军领导;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一九五八年二月,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交通部分工领导;一九六二年四月,又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的执行;一九八O年三月,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王乃天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
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 为什么
特点:民航行政管理权集中于中央政府;管理的军事化。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为政治和军事服务,实行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军民合一的管理体制;苏联模式和设备技术等的影响。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交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商朝的驿使48天可走600千米,清朝的快马递送公文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火车的速度一开始只有24千米每小时。如今,高铁、飞机的速度已分别超过350千米每小时和900千米每小时。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城市公共交通始于19世纪,交通工具起初为公共马车、后发展为有轨电车、地铁和公共汽车等。
公共马车
有轨电车
地铁
公共汽车
历史纵横
中国第一条地铁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上海、沈阳修建地铁。北京地铁于1965年7月开工建设,1969年10月一期工程完工,全长23.6千米,设有17座车站。这是中国第一条地铁。
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城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教育区和休闲区等,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严格按照时、分、秒进行细分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史料阅读
20世纪20年代,人们这样概括交通的影响:
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吴蔼宸《华北国际五大问题》
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普通民众从“旅”到“游”,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和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名胜古迹,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交通拥堵、航班延误、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时间浪费、人员伤亡,不仅损坏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人文环境造成混乱和伤害。
交通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角度:加快物品流通,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社会生活角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便人民生活;
思想观念角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青藏铁路由西宁站至拉萨站,全长将近2000千米。作为中国21世纪初“四大工程”之一,青藏铁路贯穿中国西部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
青藏铁路对改变青藏高原交通不畅的局面、促进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包括语言文字、图形、声、光、电码等。在古代,传递的渠道有驿站、漂流瓶、信鸽、烽火台等。到了现代,传递渠道则有电话、电报、通信网络等。
1.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
A.欧洲人传统观念的改变 B.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
C.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 D.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西航前后欧洲航海活动的变化,从“短途航行”到“探知辽阔的海域”,这种变化源于西欧人传统观念的改变,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圆形的”,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排除B项;C项出现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是变化后的结果,排除。
课外作业
2.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由中国南车集团研制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下列与此相关的观点错误的是(  )
A.西方列强的侵略影响中国的铁路建设
B.高速铁路可以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增长
C.青藏高速铁路的运营推动旅游业发展
D.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铁路技术的成就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高铁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铁路建设,故A项表述正确;铁路会带来沿线经济发展,故B项表述正确;青藏高速铁路尚未修建,故C项表述错误;高铁体现了我国铁路技术的成就,故D项表述正确。故选C项。答案 C
3.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法国实力的增长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解析 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无法体现美国经济的崛起,排除A项;巴拿马运河沟通了两大洋之间的交通,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体现出各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正确;材料不是只强调法国或英国,C、D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答案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