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阶段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分)
( )1、“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港澳的回归
( )2、1949年,毛泽东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信所说的这次会议通过并被中央人民政府接受其成为新政府施政方针的重要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3、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 )4、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5、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 )6、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量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 )7、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藏公路建成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 )8、请判断下列哪一项是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A.“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C.“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确定了国旗与国歌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1、.如果为右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 )12、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右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 )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终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指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观察下列人物图,其中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5、“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成”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二、判断题(共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下面两幅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图1 重庆群众庆祝对私营工商业 河南信阳市郊的土高炉群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1)图1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支持和拥护。( )
(2)图2反映了我国“大跃进”运动中全民大办钢铁的的情景。( )
(3)两幅图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上进行的成功探索。( )
(4)人民公社化制度大大超过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
(5)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在“左”倾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三、填图题(5分)
17、观察左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代号:
A.新中国成立举行开国大典的地点 B.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地点
18、观察右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代号:
A. 中朝边境:鸭绿江 B.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
四、材料解析题(共13分)
19、阅读下列材料。(8分)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1)三年以来从哪一年算起?指什么时期?(2分)
(2)三十年以来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什么?指什么时期?(2分)
(3)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这次会议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5分)
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造”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了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回答:(1)“一化三改造”中的“一化”的内容是什么?(1分)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两次突出的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这些错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分)
(3)你认为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写出其中的两条。 (2分)
五、简答题(共12分)
21、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道德的耀眼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2分)
材料二 雷锋(1940-1962)是穷苦的孩子,新中国给了他新生,所以他就像孩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对新社会怀有感恩。……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恩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 ——2012年2月16日《钱江晚报》
(2)雷锋生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 “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新社会怀有“感恩心”,是因为新社会与旧社会相比,在政治、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材料三 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融入永恒。 ——2012年3月6日人民网
(3)请从材料三所列举的“心灵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根据你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加以简要回答。(2分)
22、1966年5月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冤案。这一冤案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试写出“文化大革命”中肆意进行破坏活动的反革命集团名称一个,并简要谈谈其活动带来的严重后果。(2分)
(3)在新中国成立后,既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就,又经历了一些挫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分)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D 6、C 7、A 8、A 9、B 10、C 11、A 12、C 13、B 14、D 15、A
16、√ √ × ○ ×
17、18 略
19、(1)从1946年算起;解放战争时期。
(2)从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鸦片战争;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意义: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0、(1)“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2)共同原因:缺乏社会建设的经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搞个人崇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切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等。
21、(1)基本内涵: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牵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
(2)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或答为:政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经济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答出一个要点即可)
(3)(答案符合雷锋精神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只列出课题而不回答者,不得分)
22、(1)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 刘少奇冤案;说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2)林彪反革命集团 或“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 打击迫害老干部,阴谋篡党夺权,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使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言之有理即可)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成功先例,犯错在所难免。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一定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鼓励探索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