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世界近代史
一.文艺复兴运动(共2小题)
1.(2019 河南)尘世生活本身就值得生活,并不需要轻贱和牺牲今生及今生之快乐,以换取在另 一世界的永生。这句话蕴含的思想是( )
A.神权至上 B.人文主义 C.君权神授 D.民主科学
2.(2019 河南)绘画在中世纪被认为是“机械”技艺,人们将画家和工匠联系在一起。后来,一位画家评价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人们并不尊崇伟大君主的名望,只把画家称作神圣的人。这里画家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 B.人文主义流行
C.大学的兴起 D.启蒙思想传播
二.新航路的开辟(共1小题)
3.(2017 河南)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它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三.资产阶级的萌芽(共1小题)
4.(2019 河南)西欧中世纪晚期,拥有原材料的商人看中了乡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纷纷将纺纱、织布等工作外包到乡下,成千上万的农民将羊毛、亚麻纺成纱,或再制成布匹交给商人。农村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些农民的生产( )
A.体现了早期雇佣关系 B.只用于家人自给自足
C.普遍存在于新兴城镇 D.主要集中在手工工场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共2小题)
5.(2019 河南)詹姆斯 哈林顿曾提出:1640年开始的英国内战的原因是财产发生了转移,从贵族手里转移到“人民”手中了。因此无论内战的结局 如何,权力最终一定要转移到“人民”手中(人民:仅指有产者)。 据此可知,哈林顿的观点是( )
A.政治权力维护财产权利 B.财产权利决定政治权力
C.贵族转移了财产权利 D.“人民”掌握了政治权力
6.(2017 河南)新经济因素的出现,能促使原来旧制度的维护者转变为它的反对者。下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各种力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新贵族 B.农民阶级
C.新兴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五.法国大革命(共1小题)
7.(2021 河南)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基本完成了“破旧”工作,它的主要任务还有“立新”。这里的“立新”首先体现在( )
A.攻占巴士底狱 B.颁布《人权宣言》
C.惩办路易十六 D.打退反法联军
六.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共2小题)
8.(2019 河南)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职位向能力开放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这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B.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
C.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 D.动摇了欧洲的教会统治
9.(2017 河南)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这里强调了拿破仑( )
A.受到了德国人民的欢迎 B.损害了德国的利益
C.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七.第一次工业革命(共4小题)
10.(2020 河南)据统计,到19世纪20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这一数据直接说明( )
A.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B.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
11.(2019 河南)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3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 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12.(2017 河南)原棉是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1760年,英国进口了11.4万吨的原棉,至1787年,增至100万吨。从1840年开始,英国每天进口原棉数量达到166万吨。英国原棉进口量持续、飞速增长的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代替手工
C.手工工场逐渐兴盛 D.电力代替蒸汽动力
13.(2018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交通发展简表
类别 大事记
公路 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公路筑路申请。
至 1800年,已建成 1600条公路。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1801﹣1851年,英国国民总产值增长125.6%,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飞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交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再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八.三角贸易(共1小题)
14.(2019 河南)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九.《共产党宣言》(共2小题)
15.(2019 河南)《共产党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揭示了( )
A.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B.全球的文化冲突
C.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D.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16.(2017 河南)法国的一位学者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工人运动这水沸腾起来。材料强调《共产党宣言》( )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 B.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
C.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 D.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
一十.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共2小题)
17.(2017 河南)俄国工业在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30年代已经有所发展。到1861年,俄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0%,90%的居民仍从事农业生产。据此可知,俄国工业发展( )
A.激化了城乡矛盾 B.需要以农业为基础
C.受到农奴制阻碍 D.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18.(2016 河南)有学者在评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时认为: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 )
A.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B.加强了自由贸易
C.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一十一.日本明治维新(共2小题)
19.(2017 河南)为推动改革深入进行,1876年,日本明治政府对吵闹喧哗的2727人,乱行马车的206人,在不当场所小便的4495人,按相关条例进行了处罚。这表明明治维新( )
A.深入学习西方制度 B.注重法律的公平
C.努力发展近代教育 D.厉行“文明开化”
20.(2019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随后,为使专制制度逐渐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俄国不得不在政治领域内实行了一些改革。如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普及文化教育等,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把“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列为《五条誓文》之首,并宣称要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的决心。1889年2月,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在君主立宪统治的道路上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同时起步的改革,使两国社会生产力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改革效果开始凸现出来。日本后来居上,在诸多方面赶上或超过俄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改革”是指什么?概括该改革的成功与不足。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与俄国相比较,概括日本政治改革的进步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后来居上”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共1小题)
21.(2020 河南)从下面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国家比重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B.英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C.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向美洲
D.世界贸易总额连年持续提高
一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共3小题)
22.(2017 河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为由,宣布美国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
A.一战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
B.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
C.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D.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
23.(2017 河南)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反映了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 )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24.(2016 河南)如图是1984年9月德国总理科尔和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曾经的凡尔登战场手挽着手的历史场景。下列对此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加强联合,共抗美苏 B.历史警示,和平未来
C.携手与共,繁荣欧盟 D.大国联手,图霸欧洲
一十四.启蒙运动(共1小题)
25.(2017 河南)“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自然法”等是当时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启蒙思想家热衷“理性”一词是由于( )
A.自然科学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文主义的出现 D.资本主义兴起
2017-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世界近代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艺复兴运动(共2小题)
1.(2019 河南)尘世生活本身就值得生活,并不需要轻贱和牺牲今生及今生之快乐,以换取在另 一世界的永生。这句话蕴含的思想是( )
A.神权至上 B.人文主义 C.君权神授 D.民主科学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解答】根据题干尘世生活本身就值得生活,并不需要轻贱和牺牲今生及今生之快乐,以换取在另 一世界的永生。这句话蕴含的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019 河南)绘画在中世纪被认为是“机械”技艺,人们将画家和工匠联系在一起。后来,一位画家评价米开朗琪罗:在意大利,人们并不尊崇伟大君主的名望,只把画家称作神圣的人。这里画家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 B.人文主义流行
C.大学的兴起 D.启蒙思想传播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米开朗琪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之一。
【解答】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他们分别是: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但丁不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这里画家地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人文主义流行。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文艺复兴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新航路的开辟(共1小题)
3.(2017 河南)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它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以洲际间物种的交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它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可知,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局面,使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
三.资产阶级的萌芽(共1小题)
4.(2019 河南)西欧中世纪晚期,拥有原材料的商人看中了乡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纷纷将纺纱、织布等工作外包到乡下,成千上万的农民将羊毛、亚麻纺成纱,或再制成布匹交给商人。农村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些农民的生产( )
A.体现了早期雇佣关系 B.只用于家人自给自足
C.普遍存在于新兴城镇 D.主要集中在手工工场
【考点】资产阶级的萌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3世纪开始,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14世纪中叶以后,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据题干关键信息“欧中世纪晚期,拥有原材料的商人看中了乡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纷纷将纺纱、织布等工作外包到乡下,成千上万的农民将羊毛、亚麻纺成纱,或再制成布匹交给商人。农村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结合所学,这些农民的生产体现了早期雇佣关系,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原因、表现以及历史影响。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共2小题)
5.(2019 河南)詹姆斯 哈林顿曾提出:1640年开始的英国内战的原因是财产发生了转移,从贵族手里转移到“人民”手中了。因此无论内战的结局 如何,权力最终一定要转移到“人民”手中(人民:仅指有产者)。 据此可知,哈林顿的观点是( )
A.政治权力维护财产权利 B.财产权利决定政治权力
C.贵族转移了财产权利 D.“人民”掌握了政治权力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题干材料强调了“1640年开始得英国内战得原因是财产发生了转移”。
【解答】据题干“1640年开始的英国内战的原因是财产发生了转移,从贵族手里转移到‘人民’手中了。因此无论内战的结局如何,权力最终一定要转移到‘人民’手中(人民:仅指有产者)”关键信息“从贵族手里转移到‘人民’手中了”“权力最终一定要转移到‘人民’手中”可知,哈林顿的观点是财产权利决定政治权力。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2017 河南)新经济因素的出现,能促使原来旧制度的维护者转变为它的反对者。下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各种力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新贵族 B.农民阶级
C.新兴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新经济因素的出现,能促使原来旧制度的维护者转变为它的反对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新贵族由于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渐由拥护封建制度转变为反对封建制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五.法国大革命(共1小题)
7.(2021 河南)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基本完成了“破旧”工作,它的主要任务还有“立新”。这里的“立新”首先体现在( )
A.攻占巴士底狱 B.颁布《人权宣言》
C.惩办路易十六 D.打退反法联军
【考点】法国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基本完成了“破旧”工作,它的主要任务还有“立新”。这里的“立新”首先体现在颁布《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颁布制宪会议《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的相关知识。
六.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共2小题)
8.(2019 河南)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职位向能力开放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这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B.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
C.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 D.动摇了欧洲的教会统治
【考点】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一分为二的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进行评价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带到欧洲各国,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据“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职位向能力开放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可知,这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的相关史实。
9.(2017 河南)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这里强调了拿破仑( )
A.受到了德国人民的欢迎 B.损害了德国的利益
C.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考点】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分析】本题考查拿破仑,知道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解答】据题干“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把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事迹并对其进行评价。
七.第一次工业革命(共4小题)
10.(2020 河南)据统计,到19世纪20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这一数据直接说明( )
A.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B.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大生产的相关史实。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解答】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到19世纪20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这一数据直接说明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大生产的相关史实。
11.(2019 河南)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3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 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以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35亿,到1900 年猛增到4亿原因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答】1750年到1900 年,欧洲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2017 河南)原棉是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1760年,英国进口了11.4万吨的原棉,至1787年,增至100万吨。从1840年开始,英国每天进口原棉数量达到166万吨。英国原棉进口量持续、飞速增长的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代替手工
C.手工工场逐渐兴盛 D.电力代替蒸汽动力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要掌握工业革命中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工业革命中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840年开始,英国原棉进口量持续、飞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中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故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中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018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交通发展简表
类别 大事记
公路 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公路筑路申请。
至 1800年,已建成 1600条公路。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1801﹣1851年,英国国民总产值增长125.6%,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飞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交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再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解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飞速发展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后交通的飞速发展,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正是英国交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无人机送外卖,方便、快捷,能避开交通拥堵,促进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
(1)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
(2)英国交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3)无人机送外卖,方便、快捷,能避开交通拥堵,促进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与理解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八.三角贸易(共1小题)
14.(2019 河南)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考点】三角贸易.
【分析】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可知,这反映了殖民活动的原始性和残酷性。殖民者通过残酷的手段获得了大量财富,但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
九.《共产党宣言》(共2小题)
15.(2019 河南)《共产党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揭示了( )
A.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B.全球的文化冲突
C.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D.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考点】《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据“《共产党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可知,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16.(2017 河南)法国的一位学者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工人运动这水沸腾起来。材料强调《共产党宣言》( )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 B.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
C.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 D.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
【考点】《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答】据“《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工人运动这水沸腾起来。”材料强调《共产党宣言》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一十.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共2小题)
17.(2017 河南)俄国工业在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30年代已经有所发展。到1861年,俄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0%,90%的居民仍从事农业生产。据此可知,俄国工业发展( )
A.激化了城乡矛盾 B.需要以农业为基础
C.受到农奴制阻碍 D.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以俄国工业在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30年代已经有所发展。到1861年,俄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0%,90%的居民仍从事农业生产为切入点,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
【解答】由“到1861年,俄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0%,90%的居民仍从事农业生产”说明到1861年改革前,俄国工业发展缓慢,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俄国1861年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2016 河南)有学者在评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时认为: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 )
A.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B.加强了自由贸易
C.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以某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的评论为切入点,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可知,材料强调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即俄国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一十一.日本明治维新(共2小题)
19.(2017 河南)为推动改革深入进行,1876年,日本明治政府对吵闹喧哗的2727人,乱行马车的206人,在不当场所小便的4495人,按相关条例进行了处罚。这表明明治维新( )
A.深入学习西方制度 B.注重法律的公平
C.努力发展近代教育 D.厉行“文明开化”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据“1876年,日本明治政府对吵闹喧哗的2727人,乱行马车的206人,在不当场所小便的4495人,按相关条例进行了处罚。”可知,这表明明治维新厉行“文明开化”。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20.(2019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随后,为使专制制度逐渐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俄国不得不在政治领域内实行了一些改革。如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普及文化教育等,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把“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列为《五条誓文》之首,并宣称要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的决心。1889年2月,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在君主立宪统治的道路上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同时起步的改革,使两国社会生产力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改革效果开始凸现出来。日本后来居上,在诸多方面赶上或超过俄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改革”是指什么?概括该改革的成功与不足。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与俄国相比较,概括日本政治改革的进步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后来居上”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史实。重点掌握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政治改革的进步之处。结合日本改革的内容理解。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分析合理即可。
【解答】(1)依据材料“这场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随后,为使专制制度逐渐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可知,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这次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残余在俄国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仍然存在。
(2)依据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把‘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列为《五条誓文》之首,并宣称要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可知,日本改革相对于俄国进步之处体现在由法律保障;改革触及到天皇的专制统治。
(3)从俄国和日本的改革中,我们认识到适宜的政治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通过立法来保障改革的进程。
故答案为:
(1)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保留了农奴制残余,沙皇专制依然存在。
(2)由法律保障;改革触及到天皇的专制统治。
(3)适宜的政治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通过立法来保障改革的进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一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共1小题)
21.(2020 河南)从下面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国家比重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B.英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C.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向美洲
D.世界贸易总额连年持续提高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使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加紧了对外扩张。
【解答】材料可以看出英国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而美国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可以看出,以前以英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正在变化,会出现多个贸易中心,表明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一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共3小题)
22.(2017 河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为由,宣布美国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
A.一战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
B.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
C.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D.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析】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为由,宣布美国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为依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为由,宣布美国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决定国与国关系的走向,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影响。
23.(2017 河南)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反映了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 )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析】本题以海报切入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的海报表明战争波及更多民众,男性大都在战场上,后方妇女生产军火。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4.(2016 河南)如图是1984年9月德国总理科尔和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曾经的凡尔登战场手挽着手的历史场景。下列对此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加强联合,共抗美苏 B.历史警示,和平未来
C.携手与共,繁荣欧盟 D.大国联手,图霸欧洲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解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84年9月德国总理科尔和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曾经的凡尔登战场手挽着手的历史场景,对此场景解读正确的是历史警示,和平未来。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一十四.启蒙运动(共1小题)
25.(2017 河南)“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自然法”等是当时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启蒙思想家热衷“理性”一词是由于( )
A.自然科学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文主义的出现 D.资本主义兴起
【考点】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等.
【解答】启蒙思想家热衷“理性”一词是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启蒙思想家热衷“理性”一词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关系.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