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隋唐至明清时期
一.隋朝大运河(共1小题)
1.(2021 河南)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二.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共1小题)
2.(2019 河南)“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这主要说明科举制( )
A.有利于社会公平 B.促进了重学风气
C.扩大了官员来源 D.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共1小题)
3.(2018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历史纪年表(隋朝至清朝)(如图)
(1)据材料,概括隋朝至清朝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运用材料中的历史纪年表,写出北宋的起止时间。
(3)该历史纪年表的设计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什么特点?这种设计思路对你学习历史有何启示?
四.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共1小题)
4.(2018 河南)如图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 )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手工业水平高超 D.海外贸易的开展
五.宋代的社会生活(共2小题)
5.(2021 河南)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6.(2019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古代雅典的城市布局大致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的主要功能是宗教性的,是供奉雅典娜的神庙所在地。下城的核心是市政广场,建筑均以之为中心无计划地建设。市政广场是雅典公民集会的地方,是城邦的政治和贸易中心,同时兼具宗教功能。
(1)据上述材料,比较北宋东京里城和古代雅典市政广场的异同。
(2)综上所述,请概括影响古代东西方城市布局的因素。
六.郑和下西洋(共1小题)
7.(2021 河南)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七.明朝三部科学巨著(共1小题)
8.(2021 河南)明代某著作,记载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018-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隋唐至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隋朝大运河(共1小题)
1.(2021 河南)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解答】结合所学,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共1小题)
2.(2019 河南)“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这主要说明科举制( )
A.有利于社会公平 B.促进了重学风气
C.扩大了官员来源 D.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的主旨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公平、能够巩固国家的统治。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三.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共1小题)
3.(2018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历史纪年表(隋朝至清朝)(如图)
(1)据材料,概括隋朝至清朝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运用材料中的历史纪年表,写出北宋的起止时间。
(3)该历史纪年表的设计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什么特点?这种设计思路对你学习历史有何启示?
【考点】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陈桥兵变和北宋的政治.
【分析】本题以中国历史纪年表(隋朝至清朝)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
【解答】(1)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隋朝至清朝)图可知,隋朝至清朝中国历史既有统一时期,又有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汉族)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1127年金灭亡北宋。
(3)该历史纪年表的设计突出了历史学科具有时序性或具有时空特点。这种设计思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注意梳理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要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去认识。
故答案为:
(1)既有统一时期,又有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2)960﹣﹣1127年。
(3)具有时序性或具有时空特点;要注意梳理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要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去认识。
【点评】注意对历史纪年表的解读,识记隋朝至清朝历史的相关史实。
四.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共1小题)
4.(2018 河南)如图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 )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手工业水平高超 D.海外贸易的开展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以“《耕获图》”“宋代瓷器”“《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朝商业发展的知识点。
【解答】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逐渐超过北方。水稻种植面积扩大,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宋朝商业贸易繁荣超过前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许多商业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宋朝是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队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故依据“宋代《耕获图》”“宋代瓷器”“《清明上河图》”可知,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五.宋代的社会生活(共2小题)
5.(2021 河南)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伴随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所以材料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6.(2019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古代雅典的城市布局大致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的主要功能是宗教性的,是供奉雅典娜的神庙所在地。下城的核心是市政广场,建筑均以之为中心无计划地建设。市政广场是雅典公民集会的地方,是城邦的政治和贸易中心,同时兼具宗教功能。
(1)据上述材料,比较北宋东京里城和古代雅典市政广场的异同。
(2)综上所述,请概括影响古代东西方城市布局的因素。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
【分析】本是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北宋东京里城和古代雅典市政广场的异同、影响古代东西方城市布局的因素。
【解答】(1)由图片并结合材料“古代雅典的城市布局大致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的主要功能是宗教性的,是供奉雅典娜的神庙所在地。下城的核心是市政广场,建筑均以之为中心无计划地建设。市政广场是雅典公民集会的地方,是城邦的政治和贸易中心,同时兼具宗教功能”可知,北宋东京里城设计布局规则、对称;古代雅典市政广场依山而建,不规则、缺少设计(或:北宋皇城居里城中央区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政治特点;古代雅典法院、法庭议事厅和十将军厅等权力机构分散在市政广场周边,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相同之处是,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都有宗教场所。
(2)据上述材料可知,影响古代东西方城市布局的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
(1)异:北宋东京里城设计布局规则、对称;古代雅典市政广场依山而建,不规则、缺少设计(或:北宋皇城居里城中央区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政治特点;古代雅典法院、法庭议事厅和十将军厅等权力机构分散在市政广场周边,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同: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都有宗教场所。(符合题意的他答案也可)
(2)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北宋东京里城和古代雅典市政广场的异同、影响古代东西方城市布局的因素。
六.郑和下西洋(共1小题)
7.(2021 河南)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考点】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解答】由“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洲、非洲国家的友谊,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因此材料体现的是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七.明朝三部科学巨著(共1小题)
8.(2021 河南)明代某著作,记载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知道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明代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解答】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十七世纪我国有一著作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花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等。该著作应该是指《天工开物》。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