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西方列强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共1小题)
1.(2018 河南)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二.太平天国运动(共1小题)
2.(2017 河南)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共1小题)
3.(2017 河南)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义和团运动(共2小题)
4.(2020 衡阳)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5.(2017 河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符合下表内容的主题是( )
人物 地点 事件
关天培 广东虎门 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 广州三元里 抗英斗争
左宗棠 新疆 收复新疆
义和团团民 河北廊坊 廊坊阻击战
A.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探索 B.清朝官员的英勇抗争
C.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D.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
五.《辛丑条约》(共1小题)
6.(2021 河南)《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六.洋务运动(共5小题)
7.(2017 河南)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响起了轰鸣的机械声,冒出了高高的电线杆,逐渐形成了官办的煤铁矿务、纺织工业、电线电报和轮船航运等四类工业企业。这表明洋务运动中( )
A.军用企业深入内陆 B.民用企业逐步发展
C.近代工业种类齐全 D.机器生产由此开始
8.(2020 河南)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9.(2021 河南)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 )
A.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维护了封建统治
C.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D.改变了社会性质
10.(2019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以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这一时期翻译引进了一批自然科学、工程学等方面的著作。西方近代数学、力学等相继传入中国。洋务运动还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求学和开办学堂培养了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兴人才。
材料二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部分国人目睹和感受到了科技的优越性,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抵拒排斥转向批判性地吸取。同时,洋务运动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适宜的土壤。随着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进步人士。
(1)据材料一,洋务运动通过哪些途径传播了近代科学技术?
(2)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时期科学技术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启示?
11.(2018 河南)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七.戊戌变法(共3小题)
12.(2017 河南)关于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B.促使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3.(2017 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4.(2018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八.辛亥革命(共1小题)
15.(2020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
(3)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请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
九.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1小题)
16.(2018 河南)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创办黄埔军校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一十.五四运动(共3小题)
17.(2019 河南)时任美国驻华公使的芮恩施这样评价五四运动: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芮恩施的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
A.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改变了巴黎和会的决议
C.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D.完成了中国的救亡使命
18.(2020 河南)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19.(2021 河南)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一十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2小题)
20.(2017 河南)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21.(2021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摘自郭晔旻《敢问路在何方?民初十年的彷徨》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的史实。
(2)请为材料二中的年代尺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再写出一种整理史实的方法。
(3)任选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一十二.八一南昌起义(共1小题)
22.(2017 河南)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台儿庄战役 D.西藏和平解放
一十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共1小题)
23.(2019 河南)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维护国共合作 B.注重军民关系
C.强调农业屯产 D.重视城市起义
一十四.红军长征(共2小题)
24.(2017 河南)1929年,井冈山天寒地冻,红军官兵身穿单衣,食不果腹。他们依然唱道:“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净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歌词主要反映了( )
A.根据地正确的斗争策略
B.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土地革命斗争效果显著
D.自然条件限制根据地发展
25.(2018 河南)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2017-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西方列强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共1小题)
1.(2018 河南)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可知,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急需改革。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太平天国运动(共1小题)
2.(2017 河南)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分析】本题以“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被革命派借鉴,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故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故选:C。
【点评】洪秀全在桂平金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太平起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悲壮地失败了,但是太平天国革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促进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启发和鼓舞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而特别是太平天国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惨痛教训,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策略的重要来源,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共1小题)
3.(2017 河南)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以“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为切入点,考查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解答】依据“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故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
【点评】本题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
四.义和团运动(共2小题)
4.(2020 衡阳)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考点】义和团运动.
【分析】本题以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为切入点,考查义和团运动。
【解答】由题干时间“1900年、天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义和团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2017 河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符合下表内容的主题是( )
人物 地点 事件
关天培 广东虎门 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 广州三元里 抗英斗争
左宗棠 新疆 收复新疆
义和团团民 河北廊坊 廊坊阻击战
A.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探索 B.清朝官员的英勇抗争
C.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D.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
【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为依托,考查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解答】关天培在广东虎门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在广州三元里的抗英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团民在河北廊坊进行廊坊阻击战,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五.《辛丑条约》(共1小题)
6.(2021 河南)《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考点】《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
【解答】从材料“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可以看出,列强企图对全国官民进行心理征服。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六.洋务运动(共5小题)
7.(2017 河南)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响起了轰鸣的机械声,冒出了高高的电线杆,逐渐形成了官办的煤铁矿务、纺织工业、电线电报和轮船航运等四类工业企业。这表明洋务运动中( )
A.军用企业深入内陆 B.民用企业逐步发展
C.近代工业种类齐全 D.机器生产由此开始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响起了轰鸣的机械声,冒出了高高的电线杆,逐渐形成了官办的煤铁矿务、纺织工业、电线电报和轮船航运等四类工业企业。”,结合洋务运动相关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兴办了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洋务运动的后期活动,考查民用企业。
8.(2020 河南)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选项D有一定干扰性,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不符合史实。
【解答】“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在经济的上作用,开平矿务局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说明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2021 河南)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 )
A.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维护了封建统治
C.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D.改变了社会性质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解答】由“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可以看出,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是近代企业的创办。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2019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以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这一时期翻译引进了一批自然科学、工程学等方面的著作。西方近代数学、力学等相继传入中国。洋务运动还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求学和开办学堂培养了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兴人才。
材料二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部分国人目睹和感受到了科技的优越性,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抵拒排斥转向批判性地吸取。同时,洋务运动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适宜的土壤。随着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进步人士。
(1)据材料一,洋务运动通过哪些途径传播了近代科学技术?
(2)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时期科学技术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启示?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和对问题的分析归纳能力。
【解答】(1)依据材料一“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以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这一时期翻译引进了一批自然科学、工程学等方面的著作。西方近代数学、力学等相继传入中国。洋务运动还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求学和开办学堂培养了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兴人才。”可知,洋务运动传播近代科学技术的途径是翻译引进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等方面的著作、派遣留学生出国求学和开办学堂培养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兴人才。
(2)据材料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部分国人目睹和感受到了科技的优越性,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抵拒排斥转向批判性地吸取。同时,洋务运动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适宜的土壤。随着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进步人士。”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科学技术的传播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翻译引进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等方面的著作、派遣留学生出国求学和开办学堂培养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兴人才。
(2)洋务运动时期科学技术的传播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社会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
11.(2018 河南)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
【解答】在兴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的同时,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洋务派兴办了轮船招商局;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七.戊戌变法(共3小题)
12.(2017 河南)关于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B.促使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以两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图片和所学知,《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著作,传播了进化论的观点,《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它们都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图片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3.(2017 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以学者的认识为依托,考查戊戌变法。
【解答】据“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可知,这说明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其主张是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14.(2018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考点】戊戌变法;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世纪末期,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思想,在光绪帝的支持下,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戊戌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有,甲午战争战败,洋务运动破产,列强签起来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受启蒙运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意图救亡图存。
(3)据材料“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的猛烈抨击,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故答案为:
(1)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2)甲午战争战败,洋务运动破产,列强签起来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受启蒙运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
(3)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的猛烈抨击,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八.辛亥革命(共1小题)
15.(2020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
(3)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请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
【考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成立、辛亥革命原因以及意义,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据材料一“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的变化是:从污蔑为乱臣贼子到同情革命志士;对革命行动由反对到支持。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是八国联军侵华使得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革命团体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成立,孙中山为首的革命领袖人物的领导等。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俄、日、美、德、英、法、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使得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中国先进的爱国分子积极寻找新的救亡图存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成立,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等。
(3)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如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失败。
故答案为:
(1)从污蔑为乱臣贼子到同情革命志士;对革命行动由反对到支持。
(2)八国联军侵华使得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革命团体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成立,孙中山为首的革命领袖人物的领导等。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如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失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成立、辛亥革命原因以及意义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九.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1小题)
16.(2018 河南)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创办黄埔军校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
【解答】据“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可知,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成立无产阶级政党。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李大钊等人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大钊的相关史实。
一十.五四运动(共3小题)
17.(2019 河南)时任美国驻华公使的芮恩施这样评价五四运动: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芮恩施的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
A.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改变了巴黎和会的决议
C.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D.完成了中国的救亡使命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注重对史料的分析理解,灵活运用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五四运动,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8.(2020 河南)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考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结合中共一大的召开、北京大学的史实进行理解。
【解答】北京大学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爱国运动的发源地,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标志着五四运动的开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图示建筑共同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召开、五四爱国运动等的相关史实。
19.(2021 河南)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答】根据“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可知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不妥协性,即斗争的彻底性。
故选:C。
【点评】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一十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2小题)
20.(2017 河南)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解答】据材料“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可知,此会议是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21.(2021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摘自郭晔旻《敢问路在何方?民初十年的彷徨》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的史实。
(2)请为材料二中的年代尺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再写出一种整理史实的方法。
(3)任选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新中国成立。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解答】(1)由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的史实: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整理史实的方法有;示意图;大事年表。
(3)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的史实: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战的力量。
故答案为:
(1)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方法;示意图;大事年表。
(3)史实: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战的力量。
【点评】本题以中国共产党成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新中国成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一十二.八一南昌起义(共1小题)
22.(2017 河南)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台儿庄战役 D.西藏和平解放
【考点】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解答】由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是指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结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大胜利。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的相关知识。
一十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共1小题)
23.(2019 河南)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维护国共合作 B.注重军民关系
C.强调农业屯产 D.重视城市起义
【考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解答】据材料“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可知,工农红军有着严密的纪律,羸得了当地群众的支持,注重军民关系。
故选:B。
【点评】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过程和意义。
一十四.红军长征(共2小题)
24.(2017 河南)1929年,井冈山天寒地冻,红军官兵身穿单衣,食不果腹。他们依然唱道:“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净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歌词主要反映了( )
A.根据地正确的斗争策略
B.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土地革命斗争效果显著
D.自然条件限制根据地发展
【考点】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以1929年,井冈山天寒地冻,红军官兵身穿单衣,食不果腹。他们依然唱道:“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净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为切入点,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解答】1929年,井冈山天寒地冻,红军官兵身穿单衣,食不果腹。他们依然唱道:“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净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红军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红军以苦为乐史实。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5.(2018 河南)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考点】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以毛泽东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红军更加强大。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长征的意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