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中国现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中国现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3 18:0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中国现代史
一.新中国成立(共2小题)
1.(2020 河南)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
A.绘画能力较强 B.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2.(2018 河南)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二.抗美援朝(共2小题)
3.(2021 河南)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4.(2019 河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 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三.一五计划(共4小题)
5.(2018 河南)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定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6.(2017 河南)“一五期间,党和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计划在五年内,就业人数增加422万人,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33%,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一倍。这表明“一五”计划注重(  )
A.优先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缩小城乡差距
C.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结合
D.发展第三产业
7.(2017 河南)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8.(2018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 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 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广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3)综上所述,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四.三大改造(共1小题)
9.(2019 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五.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共1小题)
10.(2020 河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
A.防风治沙的决心 B.助人为乐的品格
C.国际主义的视野 D.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共1小题)
11.(2017 河南)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七.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共2小题)
12.(2020 河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图对联的横批应为(  )
A.翻身解放 B.合作社好 C.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
13.(2017 河南)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八.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共1小题)
14.(2019 河南)20世纪80年代,当农村改革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时,中国的南海同样惊涛拍岸……中国开始了创造奇迹的新征程。这里的“惊涛拍岸”意指(  )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乡镇企业的发展
九.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共1小题)
15.(2018 河南)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一十.“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共1小题)
16.(2020 河南)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D.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一十一.祖国统一大业(共1小题)
17.(2017 河南)茫茫夜色中,查尔斯王子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之后,乘坐皇家游轮离开香港。游轮的起锚处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登陆的地点。“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是(  )
A.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一十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共1小题)
18.(2019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国际格局初露端倪。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及时对外交工作作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局势转变的关键一环,就是中美关系的缓和。
材料二 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时向美国社会各界介绍了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正在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到1989年,中国的建交国总数达到137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
材料三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广泛的关注。到2019年中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从欧亚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
(1)据上述三则材料,请用三个词分别概括我国不同时期对外关系的特征。
(2)请任选一则材料,另举两例反映该时期对外关系特征的事件。
(3)综上所述,概括影响我国对外政策不断调整的主要因素。
一十三.中美建交(共1小题)
19.(2021 河南)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讲话时表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尼克松这样说的背景是(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多极力量的成长
C.两极格局的瓦解 D.欧洲联盟的成立
一十四.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共2小题)
20.(2019 河南)1978年12月,美国总统卡特发表谈话:中国人民是有才能的人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的岁月中只会越来越重要。下面印证了卡特预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C.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1.(2017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3年底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底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1年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1972年9月 中日建交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3)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
一十五.“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共1小题)
22.(2017 河南)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这说明我国(  )
A.掌握了世界核心技术 B.实现了国防现代化
C.成为了世界军事强国 D.运用科技强化国防
一十六.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共2小题)
23.(2019 河南)近年,“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这体现了我国(  )
A.秉持科技创新理念 B.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C.实现科技强军战略 D.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24.(2017 河南)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一十七.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共1小题)
25.(2019 河南)如图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2017-2021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中国现代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新中国成立(共2小题)
1.(2020 河南)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
A.绘画能力较强 B.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答】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018 河南)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反动统治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为筹备建立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解答】据“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可知,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为了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
二.抗美援朝(共2小题)
3.(2021 河南)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考点】抗美援朝;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材料是解题关键。
【解答】由材料“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内容,C正确;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发生在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A不选;土地改革与支援前线没关系,B不选;“一五计划”,工业起步发生在1953年,与题干信息不符,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的正确解读分析。
4.(2019 河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 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考点】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解答】根据材料“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可知这说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反对美国的侵略(为了保家卫国),粉碎了美国的侵略,捍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与安全。
故选:B。
【点评】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三.一五计划(共4小题)
5.(2018 河南)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定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解答】据“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指的是实施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中国通过实施“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6.(2017 河南)“一五期间,党和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计划在五年内,就业人数增加422万人,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33%,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一倍。这表明“一五”计划注重(  )
A.优先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缩小城乡差距
C.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结合
D.发展第三产业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一五计划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描述“党和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就业人数增加422万人,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33%,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一倍”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注重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结合。
故选:C。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一五计划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2017 河南)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解答】观察“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可知,这表明当时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8.(2018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 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 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广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3)综上所述,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考点】一五计划;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的相关史实。
【解答】(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1956年我国仿制的喷气式飞机”和“我国自主研制的隐身战斗机歼﹣﹣20”可知,我国工业制造领域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科技术平不断提高。
(2)据材料二“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 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
(3)综上所述,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我建议可以增加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加大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创造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平台。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有:宇通、华为、海尔、格力等。
故答案为:
(1)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3)增加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加大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创造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平台。(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宇通;华为;海尔:格力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四.三大改造(共1小题)
9.(2019 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考点】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 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
五.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共1小题)
10.(2020 河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
A.防风治沙的决心 B.助人为乐的品格
C.国际主义的视野 D.艰苦奋斗的精神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解答】根据材料“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及图片反映的恶劣的施工条件,这体现了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与图片内容的结合,从中得出正确的信息。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共1小题)
11.(2017 河南)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解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经历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七.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共2小题)
12.(2020 河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图对联的横批应为(  )
A.翻身解放 B.合作社好 C.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分析对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所以横批应为联产承包。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13.(2017 河南)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解答】据所学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逐步确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相关知识。
八.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共1小题)
14.(2019 河南)20世纪80年代,当农村改革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时,中国的南海同样惊涛拍岸……中国开始了创造奇迹的新征程。这里的“惊涛拍岸”意指(  )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乡镇企业的发展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结合我国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
【解答】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题干中的“惊涛拍岸”意指经济特区的建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九.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共1小题)
15.(2018 河南)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考点】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改革开放。重点掌握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解答】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可知,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题干中的流行语言。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一十.“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共1小题)
16.(2020 河南)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D.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考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分析】本题考查了澳门回归。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解答】“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1999年,一个叫容韵琳的澳门女孩将这首《七子之歌》唱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是这首歌的歌词,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澳门回归,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一十一.祖国统一大业(共1小题)
17.(2017 河南)茫茫夜色中,查尔斯王子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之后,乘坐皇家游轮离开香港。游轮的起锚处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登陆的地点。“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是(  )
A.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一国两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1997年7月1日,香港首先回归祖国。题干中的“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一国两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一十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共1小题)
18.(2019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国际格局初露端倪。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及时对外交工作作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局势转变的关键一环,就是中美关系的缓和。
材料二 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时向美国社会各界介绍了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正在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到1989年,中国的建交国总数达到137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
材料三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广泛的关注。到2019年中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从欧亚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
(1)据上述三则材料,请用三个词分别概括我国不同时期对外关系的特征。
(2)请任选一则材料,另举两例反映该时期对外关系特征的事件。
(3)综上所述,概括影响我国对外政策不断调整的主要因素。
【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WTO的建立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成就和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
【解答】(1)根据材料一“局势转变的关键一环,就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材料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材料三“从欧亚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可知我国不同时期对外关系的特征分别为緩和、融入、引领。
(2)材料一反映我国外交的缓和阶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有外交成就有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材料二反映我国外交的融入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的史实有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首次派部队参加海外维和行动;材料三反映我国外交的引领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这些史实的代表有2015年,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中国但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等。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故答案】
(1)緩和;融入;引领。
(2)材料一: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等等。材料二: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首次派部队参加海外维和行动;等等。材料三:2015年,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中国但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等。(任选一则材料并举两例事件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成就和影响。
一十三.中美建交(共1小题)
19.(2021 河南)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讲话时表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尼克松这样说的背景是(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B.多极力量的成长
C.两极格局的瓦解 D.欧洲联盟的成立
【考点】中美建交.
【分析】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解答】1971年,中国由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联合国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因此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讲话时表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反映的是中国的崛起,也就是多极力量的成长。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尼克松访华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一十四.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共2小题)
20.(2019 河南)1978年12月,美国总统卡特发表谈话:中国人民是有才能的人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的岁月中只会越来越重要。下面印证了卡特预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C.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分析】本题以1978年12月,美国总统卡特发表谈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本题考查了中国在围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此分析选项可知,ABC选项属于我国取得的成就,D选项属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贡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21.(2017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3年底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底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1年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1972年9月 中日建交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3)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
【考点】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分析】本题通过两则材料切入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间跨度较大,问题设计形式新颖,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一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材料一涉及事件较多,从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说明其展示主题与理由即可,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52年12月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政权的建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都属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2)据材料二“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体现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等。
(3)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开放合作共赢等。
故答案为: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52年12月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政权的建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都属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2)①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3)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开放合作共赢。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一十五.“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共1小题)
22.(2017 河南)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这说明我国(  )
A.掌握了世界核心技术 B.实现了国防现代化
C.成为了世界军事强国 D.运用科技强化国防
【考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可知,这这说明我国运用科技强化国防。“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成果研制是新中国国防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两弹一星”的相关史实。
一十六.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共2小题)
23.(2019 河南)近年,“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这体现了我国(  )
A.秉持科技创新理念 B.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C.实现科技强军战略 D.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考点】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
【解答】依据题干“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创新成就,体现了科技创新理念。A正确;根据题干成就,“高铁奔驰”就属于交通成就,B排除;题干的科技成就,没有涉及军事方面成就,C排除;我国没有步入发达国家行列,D表述错误,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4.(2017 河南)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考点】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以近来中国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切入考查中国科技发展。
【解答】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些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它们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一十七.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共1小题)
25.(2019 河南)如图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考点】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分析】本题以两幅图片为依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答】本题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 素是经济发展。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品日益丰富,粮票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开始出现无人货架购买商品。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原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