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年广东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抗日和解放战争、经济生活文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21年广东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抗日和解放战争、经济生活文化(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3 18:1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21年广东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抗日和解放战争、经济生活文化
一.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共1小题)
1.(2017 广东)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并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西安事变(共3小题)
2.(2019 深圳)1936 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表)。由此判断,当时中国发生了(  )
序号 八项主张的内容
① ……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② 停止一切内战
…… ……
③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危机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3.(2019 广东)“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4.(2017 广东)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调整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三.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共2小题)
5.(2018 深圳)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这一命令引发的灾难性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2017 深圳)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四.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共2小题)
7.(2021 广州)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
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8.(2021 广东)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五.武汉、长沙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共1小题)
9.(2019 广东)对如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六.百团大战(共1小题)
10.(2017 深圳)下表为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该战役是(  )
指挥者 战役时间 死伤俘日伪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战斗次数
彭德怀 3个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1800多次
A.贺胜桥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上甘岭战役
七.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共2小题)
11.(2019 深圳)这场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该战争是(  )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 D.抗美援朝
12.(2020 深圳)“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起点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八.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共1小题)
13.(2020 深圳)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为了争取和平,与蒋介石共商国是,社评中毛泽东到访的地点是(  )
A.重庆 B.南京 C.北平 D.西安
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2小题)
14.(2018 深圳)编口诀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口诀“东北林罗四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分别对应解放战争时期的(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百团大战、平津战役
D.平津战役、台儿庄战役、辽沈战役
15.(2017 深圳)1948年10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截断了敌人撤向关内的退路,对敌人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这一经典战例发生在(  )
A.辽沈战役期间 B.淮海战役期间
C.平津战役期间 D.渡江战役期间
一十.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共1小题)
16.(2019 深圳)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解放沈阳 B.解放南京 C.解放北平 D.抗美援朝
一十一.张謇兴办实业(共1小题)
17.(2017 广东)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这个人是(  )
A.张謇 B.张之洞 C.詹天佑 D.李鸿章
一十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共2小题)
18.(2021 广东)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
A.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19.(2019 广东)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如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
(3)观察材料三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一十三.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2小题)
20.(2018 深圳)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C.改良了社会习俗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2018 广东)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一十四.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共1小题)
22.(2020 广东)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2017-2021年广东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之抗日和解放战争、经济生活文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共1小题)
1.(2017 广东)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并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本题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
【解答】由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结合所学,1931年日军进攻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发生在1898年,全国性的抗战爆发于1937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始于1950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西安事变(共3小题)
2.(2019 深圳)1936 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表)。由此判断,当时中国发生了(  )
序号 八项主张的内容
① ……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② 停止一切内战
…… ……
③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危机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解答】根据表格中主张的内容可知当时发生了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D。
【点评】掌握西安事变的过程和影响。
3.(2019 广东)“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本案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解答】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是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
故选:C。
【点评】掌握西安事变的过程和意义。
4.(2017 广东)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调整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为了停止内战,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解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由此可知“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意义。
三.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共2小题)
5.(2018 深圳)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这一命令引发的灾难性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考点】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持续了六周,惨遭杀害的我国同胞人数多达30万人。
【解答】由题干材料“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判断引发的事件为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故选:D。
【点评】掌握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数字及影响。
6.(2017 深圳)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考点】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泸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抗日主张。
【解答】“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个通电发表于卢沟桥事变后。所以这一通电针对的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七七事变的相关史实。
四.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共2小题)
7.(2021 广州)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
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考点】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中华民族的危亡,国共第二次合作是1937年﹣1945年。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开始的标志是1937月国民党中央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战场。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相互合作与配合,最终于1945年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图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使用于全面抗战期间,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8.(2021 广东)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考点】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根据地建设。解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据材料可知,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采取多种形式建设根据地如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并且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因而可知抗日根据地建设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A符合题意,BCD在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根据地建设以及意义。
五.武汉、长沙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共1小题)
9.(2019 广东)对如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考点】武汉、长沙会战和台儿庄战役.
【分析】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抗战路线是全面抗战路线。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六.百团大战(共1小题)
10.(2017 深圳)下表为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该战役是(  )
指挥者 战役时间 死伤俘日伪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战斗次数
彭德怀 3个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1800多次
A.贺胜桥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上甘岭战役
【考点】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仔细观察表格内容可知,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等人的率领下,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参战部队有105个团,共计20多万人,被称为“百团大战”。八路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七.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共2小题)
11.(2019 深圳)这场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该战争是(  )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 D.抗美援朝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以这场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2.(2020 深圳)“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起点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法国大革命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得……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根据材料二“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起点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是七七事变;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可以拟定主题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两者胜利的根本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奋起反抗,攻占巴士底狱,在欧洲其他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时,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击退侵略者,保护大革命的成果,随后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不计前嫌,一致对外,全国人民参与到抗日救亡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最终中华民族赢得了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一雪前耻。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故答案为:
(1)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两者胜利的根本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奋起反抗,攻占巴士底狱,在欧洲其他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时,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击退侵略者,保护大革命的成果,随后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不计前嫌,一致对外,全国人民参与到抗日救亡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最终中华民族赢得了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一雪前耻。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法国大革命等相关史实。
八.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共1小题)
13.(2020 深圳)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为了争取和平,与蒋介石共商国是,社评中毛泽东到访的地点是(  )
A.重庆 B.南京 C.北平 D.西安
【考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5年8月29日”“毛泽东先生来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重点掌握重庆谈判。
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2小题)
14.(2018 深圳)编口诀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口诀“东北林罗四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分别对应解放战争时期的(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百团大战、平津战役
D.平津战役、台儿庄战役、辽沈战役
【考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意义“东北林罗四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为切入点,考查三大战役解放的知识。
【解答】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1948.9﹣11,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沈阳解放,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1948.11﹣1949.1,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和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在天津解放后,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东北林罗四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分别对应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5.(2017 深圳)1948年10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截断了敌人撤向关内的退路,对敌人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这一经典战例发生在(  )
A.辽沈战役期间 B.淮海战役期间
C.平津战役期间 D.渡江战役期间
【考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以1948年10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为依托,考查辽沈战役。
【解答】1948年10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截断了敌人撤向关内的退路,对敌人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这一经典战例发生在辽沈战役期间。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关上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部分起义,其余投诚,长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拿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一十.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共1小题)
16.(2019 深圳)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解放沈阳 B.解放南京 C.解放北平 D.抗美援朝
【考点】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分析】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事实,重点掌握战役的结果及意义。
【解答】老战士回忆的是解放南京。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下达渡江战役的命令,顷刻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崩溃,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故选:B。
【点评】要求学生熟记渡江战役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一十一.张謇兴办实业(共1小题)
17.(2017 广东)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这个人是(  )
A.张謇 B.张之洞 C.詹天佑 D.李鸿章
【考点】张謇兴办实业.
【分析】本题考查了张謇.“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但好景不长“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企业开始走下坡路,最后被吞并.
【解答】创办大生的是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一十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共2小题)
18.(2021 广东)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
A.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考点】《马关条约》;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外国资本的发展和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
【解答】由材料“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可以看出,外国资本的迅速增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这使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ACD三项并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外国资本的发展和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知识。
19.(2019 广东)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如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
(3)观察材料三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五计划;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及意义、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及影响的相关史实。掌握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的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可知,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周围)。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沿海和长江流域最先遭受西方经济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放较早;交通便利等。
(2)据材料二“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和政府组织内迁等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原因。据“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保存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等。
(3)观察材料三图“1952﹣﹣1955年沿海与内地工业产值比重”“1957年比1952年部分工业品产量”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沿海工业比重大,内地工业比重小;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较慢的特点。这些特点使我国工业布局渐趋合理,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协调发展;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故答案为:
(1)特点: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周围)。原因:沿海和长江流域最先遭受西方经济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放较早;交通便利等。(任答一点即可)
(2)原因: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政府组织内迁等。(任答一点)意义: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保存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3)特点:沿海工业比重大,内地工业比重小;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较慢。影响:工业布局渐趋合理;奠定工业化基础;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任答两点)
(4)启示: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任答两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及意义、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及影响的相关史实。
一十三.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2小题)
20.(2018 深圳)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C.改良了社会习俗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后的移风易俗。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解答】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改良了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的表现。
21.(2018 广东)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和观念的变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到来,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古老的中国发生着艰难的改变。
【解答】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女性代议士、女子旁听席”的出现说明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一十四.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共1小题)
22.(2020 广东)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考点】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徐悲鸿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的内涵的相关史实。“1940年前后创作”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1940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坚定抗战必胜的著名绘画《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理解并识记徐悲鸿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的内涵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