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地理中图版2019
必修二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漫画中的人物在用木筏上的木材作燃料,其结果必然导致木筏越来越小,最终会使大家都沉入水中,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漫画从深层次说明人类目前过度索取资源,损害环境,将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漫画中人“乐在其中”,其实他们在“自绝生路”而不自知。画面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人类在大肆掠夺式的开发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与图中描绘何其相似!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探索大致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目前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原始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在农业文明开始以前的远古时期,人类以渔猎和采集活动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微乎其微。那时的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农业文明时期,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类在利用环境的同时,开始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以便更加适合生存和发展。但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
农业文明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多为生态破坏。生态破坏迫使人们不得不经常地转换居住地,甚至酿成了人类文明覆灭的悲剧。
在生产实践中,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慢慢有了科学的萌芽。例如,我国逐渐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但人类对自然资源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超过了它们的再生能力;
——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度;
——环境污染的程度超过了环境对污染的自净能力;
——不可逆的生态环境退化的速度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
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甚至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
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人地关系”的改变
思考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导致资源枯竭;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加强;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恶化。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类影响越来越大,人地矛盾尖锐。
阶 段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时 期
主要人类活动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适应自然时期
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采集和狩猎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水平提高,农耕和灌溉技术发展
发展速度惊人
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
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破坏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崇拜和依赖
环境科学萌芽
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顺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发展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生产活动。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
你是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
分析探讨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20世纪后半叶,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例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3—1956年日本的水侯病事件等。此时,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并且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1972年,罗马俱乐部撰写的《增长的极限》一书出版。书中指出:如果人类仍然按照目前速度发展的话,很快就会超出地球的极限;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书中警告人类: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都呈指数增长,如果这种模式继续下去的话,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地球将很快失去供养人类的能力。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开始把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这是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一个里程碑。为了寻求一种真正建立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发展模式,人们经过不懈探索,先后提出了各种构想,如“零增长”的发展模式等。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出了偏差,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话,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基于哪些问题提出的
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生活方式,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基于严峻的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等问题提出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选用绿色环保产品,节约水、电、纸张等,合理利用物品,防止过度包装,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条。
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责任公平。
代内不公平
代际不公平
责任公平指发达国家应对帮助贫穷国家改善经济状况负有更大的责任,并为改善地球环境提供更多支持。因为发达国家为其经济增长,大量掠夺资源、破坏环境,是造成目前发展中国家贫穷以及世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
共同性原则
地球只有一个,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也只有一个,虽然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对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政策、实施步骤不同,但是最终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
只有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在对自身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人类开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两者之间要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
为什么生态文明提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共生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活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类活动离不开社会,因此要实现人与社会和谐。
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
一是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只有高楼大厦,没有绿水青山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
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个是思想观念层面,一个是社会行为层面。因此,人类必须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减少乃至消除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新的损害,这样才能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转变观念人类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等。
这种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和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绿水青山作为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或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大多数的生产活动过程,本质上都是在从事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的过程。
二者关系:绿水青山(环境)是金山银山(经济)的基础,金山银山(经济)是绿水青山(环境)的条件。
调整行为从社会行为的主体看,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
市场行为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应调整传统的商品模式,尽可能地满足绿色发展需要。
公众行为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应注重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发展绿色科技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大力发展绿色科技,意味着新一代的科技将承担起保护环境,并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绿色科技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值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的、适度的消费方式。
加强国际合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落实《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工作。各国要将语言转化为行动,将承诺转化为现实,认真推进、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携手走上公平、开放、全面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提高全人类的福祉。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转变观念,养成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思考
(1)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2)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品。
(3)节约能源和资源。
(4)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
(5)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
(7)爱护每一块绿地。
(8)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
(9)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和谐相处。
(10)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环境状况的动力。
(11)从事每项活动前,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怎么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 如何落实“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较高的发展阶段,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才能达到更高的生态环境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开始关注资源和生态问题。
联合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四次大会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提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
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举行。大会全面审议了1992年会议所通过的文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大会集中讨论了绿色经济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这两个主题。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美国纽约举行。大会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未来15年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明方向。
实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行清洁生产。
①清洁生产的特点: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②具体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
③清洁生产的效益。
效益 表现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延长产业链,借助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生态农业。
①优势特征: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互补互利;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好;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
②发展方向:通过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步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充分利用生态农业的优势,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
案例研究 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做什么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如图5-2—6 所示。
个人能够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做些什么呢 我们以第12个目标“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为例进行分析,其具体要求为“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指促进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建造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以及让所有人有机会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从事绿色和体面的工作,改善生活质量。它的落实有助于实现总体发展规划,减少未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成本,加强经济竞争力和减少贫困。
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旨在“降耗、增量、提质”,即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通过减少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环境退化和污染,来增加经济活动的净福利收益。这个过程需要多方参与,包括企业、消费者、决策者、研究人员、科学家、零售商、媒体和发展合作机构等。
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也要求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这个供应链中,各参与者的系统参与和合作,包括通过教育让消费者接受可持续的消费和生活方式,通过标准和标签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及推行可持续的公共采购等。
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据估计,每年有13亿吨食物因处理不当而被浪费。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使用节能灯泡,世界每年会节省近万亿元。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6亿。如果不改变目前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届时将需要3个地球的资源才能满足需求。
1.每年处理不当的食物有多少 你计算一下,够多少人吃一年
每年处理不当的食物有13亿千克 按每人每天0.6千克食物计算:1 300 000 000千克÷(0.6千克/人×365)≈5 936 073人
P131~132作业题答案
1.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可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完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前提条件。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可减少世界贫困人口数量,为世界消除贫困人口提供宝贵经验,从而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2.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促进风能、太阳能技术的提升。
3.(1)绿水青山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金山银山使国家强大,并为保护绿水青山提供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2)绿水青山是不断打造金山银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3)绿水青山直接可以转变成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不只是金钱意义上的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优势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