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步测试(2课时)(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步测试(2课时)(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1 22:10:12

文档简介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课时)
1.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被二氧化硫污染 B.大气被硫化氢污染
C.大气被二氧化碳污染 D.大气被氟利昂污染
2.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环境污染除了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以外,还有(  )
A.噪声污染 B.土壤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ABC都是
3.某市为了发展经济,大力引进外来企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当地的污水排放量显著增加。据测定:该地的声响日平均为90分贝;2017年连续三个月降雨的pH值为3.6~4.6;河水的含氧量为2mg/L,水生动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下列有关分析或观点,正确的是(  )
①该地受到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②该地所降雨水很可能是酸雨
③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④水污染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⑤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无法修复的
⑥环境污染问题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4.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当地某一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在注入湖泊的3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检验水样中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
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细胞藻类,种类多,数量大;
②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有刺鼻气味;
③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
(1)①号水源的主要污染物是 ______
A.有机物污染      B.含氮、磷等的无机物污染
C.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  D.藻类污染
(2)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最严重的是______号水源。
(3)上述污染物中,如果是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它主要来自______。
A.化工厂 B.机械工厂    C.生活污水  D.空气
(4)哪一水源的污染最难治理?为什么?______。
5.材料一:2014年4月10日,兰州市威立雅水务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原料,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引发水污染事件。兰州市自来水污染事件污染源被认定为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露,污染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检测结果显示自来水中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自流沟苯含量170微克/升,远超国家标准的10微克/升。
材料二:去年以来,玉林市全面推进“美丽玉林,清洁乡村”活动,围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洁”为主要任务,以消除“五乱”和农村垃圾“围村堵河”为重点内容。具体措施是:“一整三改”美家园:“一整”就是开展“村庄卫生整洁”行动,“三改”就是改善设施、改造风貌、改变陋习。“一保三治”净水源:“一保”就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活动,“三治”就是整治江河水环境、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整治“养殖污染”;“一检三推”绿田园:“一检”就是全面清检田园废弃物,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农田“白色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收和分类处理农药瓶、肥料袋等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三推”就是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新技术、推行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推出一批标准化生产新田园。
(1)如果人长时间饮用被苯污染的自来水,容易诱发______?
(2)材料二中提到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由生活中哪一类物质导致的?
A.塑料包装袋 B.白色洗衣粉 C.石灰 D.废电池
(3)玉林市政府在实施“一整三改”美家园时推进农村沼气池和农村水污染整改项目建设,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玉林市政府采取以下措施中,哪一项是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确保玉林市居民用水安全的?
A.“一整三改”美家园 B.“一保三治”净水源
C.“一检三推”绿田园 D.清洁家园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2.D 解析:现代世界的四大公害是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另外现在土壤污染也相当严重。环境污染除了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以外,还有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A 解析:①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使该市受到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正确;②根据pH在3.6-4.6之间的信息,说明河水显酸性,该镇所降雨水为酸雨,正确;③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正确;④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确;⑤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因此人类要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错误;⑥资源和环境问题并不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如非洲干旱面积广大,不利于农业生产。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首要问题是粮食与环境问题,错误。
4.(1)B   (2)②  (3)A
 (4)②号水源的污染最难治理,因为污染太严重,生物都无法生存,且发出刺鼻的气味,可见有毒化学物质排放严重。
解析:(1)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细胞藻类,种类多,数量大,说明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含氮、磷的无机盐,因为从采集的水样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来看,该水质已严重富营养化,故选B。(2)②号水源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说明水质污染已经十分严重,里面可能含有化工厂排放的有毒化学物质,动植物已经无法生存,而且这种污染也是最难根治的。(3)水污染主要是化工厂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4)②号水源的污染最难治理,因为污染太严重,生物都无法生存,且发出刺鼻的气味,可见有毒化学物质排放严重。
5.(1)癌症 (2)A (3)无害化 (4)B
解析:(1)据材料一所知,如果人长时间饮用被苯污染的自来水,容易诱发癌症。(2)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3)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和建生态厕所,生态厕所的地下设有沼气池。如,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等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再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化的目的。(4)“一保三治”净水源:“一保”就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活动,“三治”就是整治江河水环境、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整治“养殖污染”;故玉林市政府采取措施中,一保三治”净水源一项是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确保玉林市居民用水安全的。
1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课时)
1.近二十年来的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了(  )
A.中国的人口数量下降了
B.中国人具有全球生态意识
C.中国人的素质提高了
D.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方法
2.计划生育政策中,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  )
A.晚婚 B.晚育 C.少生 D.优生
3.关于人口增长与生态系统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口的增长,给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的增长,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C.人口的增长,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D.人口的增长,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利用率
4.如图是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曲线图,据图分析作答:
(1)从A点到B点,我国人口平均每10年增加约______亿,据图可知我国人口从11亿增加到13亿历时______年。
(2)按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速度计算,从2000年起,人口达15亿只需要____年。
(3)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______,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具体措施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压力。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方法。
2.C
3.D
4.(1)1.5 10 (2)10 (3)计划生育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解析:(1)由统计图可得:1960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增长为:11-6.7=4.3(亿),人口平均每10年增加约1.5亿,2000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3亿。据图可知我国人口从11亿增加到13亿历时10年。(2)由统计图可得:按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速度计算,10年增长了2亿,从2000年起,人口达15亿只需要10年。(3)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是优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