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四县、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韶关市四县、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21 15:30:2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韶关市四县、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五上·韶关期末)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因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只要看到前方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
2.(2022五上·韶关期末)“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是自然光源
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A的说法错误。
B、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不是光沿直线传播,故B的说法错误。
C、“猴子捞月”的故事说的是猴子看见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水中出现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故C符合题意。
3.(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我们制作的走马灯能转起来,是因为(  )。
A.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
B.纸杯受热后膨胀
C.蜡烛燃烧后质量发生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走马灯是灯笼和轴轮会转动,用一次性纸杯做走马灯,在底下会点燃蜡烛,空气受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自己就能转起来。
4.(2022五上·韶关期末)太阳向地球、月亮传递能量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三种方式是同时进行的,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太阳的热就是通过热辐射传到月亮上的。
5.(2022五上·韶关期末)锅的手柄一般用木头和塑胶做,主要是为了(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橡胶或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用它们做炒菜锅的手柄,是为了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C选项符合题意。
6.(2022五上·韶关期末)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A.21% B.50% C.71%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球上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选:C。
7.(2022五上·韶关期末)在通常的地形图或地球仪上,蓝色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盆地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图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耕地,黄色表示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8.(2022五上·韶关期末)地震和火山是(  )引起的。
A.太阳和月球运动 B.地球外部运动 C.地球内部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地球表面形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9.(2020六上·厦门期中)在地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温泉,通过这个地表现象可知地球内部(  )。
A.温度不确定 B.温度高 C.温度低
【答案】B
【解析】【分析】 在地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温泉,通过这个地表现象可知地球内部温度高。
10.(2022五上·韶关期末)如图所示,这块蘑菇状岩石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A.植物的作用 B.海浪的侵蚀 C.动物的活动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导致岩石变化。分析图片可知,这块蘑菇状岩石的形成主要与海浪的侵蚀有关。
11.(2022五上·韶关期末)下列不可能是雪花图案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晶体
【解析】【分析】雪花图案的有雪花、霜等,AC可能是雪花图案,B是太阳花,不可能是雪花图案。
12.(2022五上·韶关期末)如图所示,玩“快速抓尺子”的游戏,反应越快的同学抓住尺子时,手上方尺子(  )。
A.越短 B.越长 C.几乎没有长度
【答案】B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
【解析】【分析】反应越快,尺子下降的时间越短,手上方尺子越长。
13.(2022五上·韶关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B.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C.水的三种形态可以互相转化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A、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说法正确。
B、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就形成了雾。雾是液态的水。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C、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主要因素,说法正确。
14.(2022五上·韶关期末)我们能背诵很多古诗文,是因为人的大脑具有(  )功能。
A.记忆 B.识别 C.控制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具有记忆功能,所以我们能背诵很多古诗文,但每个人的记忆是有差异的。
15.(2022五上·韶关期末)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脑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睡眠是使大脑得到休息的最基本的休息方式,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大脑的高效运转,此外,学习一门功课时间过长,也会让大脑感到疲倦,这时适当地活动身体或是听听音乐,都可以让脑得到休息。吸烟不利于保护大脑,吸烟可能引起思维能力的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
二、判断题
16.(2022五上·韶关期末)我们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他们具有反射光的本领。(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晴后才能看到物体。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7.(2022五上·韶关期末)白光能分解成七色光,而七色光不能合成白色光。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18世纪,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题干说法错误。
18.热的良导体用途广泛,热的不良导体没什么用途。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利用热传递: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
防止热传递:锅柄用塑料制成,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
【分析】存在即合理,所有的东西都有它有利的一面。
19.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解答】火山的喷发虽然在某些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困扰和灾难,但是火山爆发却在某些方面释放了地球的多余能量,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
【分析】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20.(2022五上·韶关期末)雾天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天气的变化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晴天可以晒干衣物;下雨天道路比较滑,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天能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危害身体健康。
21.(2022五上·韶关期末)节气“霜降”这一天一定会出现霜。(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冬天的特征
【解析】【分析】节气“霜降”是说这一天开始应该有霜了,但是不一定这一天一定会出现霜。
22.(2022五上·韶关期末)自然界的水是循环往复的,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我国的淡水资源也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23.(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手碰到仙人掌的刺立刻收回,是因为人有保护自己的本能。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手碰到仙人掌的刺时,手的肌肉本能反应是收缩,属于人的应激反应。
24.(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是准确无误的。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视觉信号通过视网膜接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人们所意识到的画面,并不一定是准确无误的。
25.(2021五上·渭滨期末)睡眠不足会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睡眠质量差或者不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睡眠不足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对青少年儿童的记忆力,情绪等产生负面影响。
三、填空题
26.(2022五上·韶关期末)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作   ,根据光的来源可以分为   和   。
【答案】光源;自然光;人造光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两大类。
27.(2021五下·德惠期中)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种传热的方法叫做   。
【答案】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导简称导热。两个相互接触且温度不同的物体,或同物体的各不同温度部分间在不发生相对宏观位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导热。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物体的导热性。
28.(2022五上·韶关期末)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   、   。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9.(2022五上·韶关期末)   是最复杂的“机器”,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在人体活动中起着指挥中心的重要作用。
【答案】脑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
30.(2022五上·韶关期末)听到上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从刺激与反应的方面来看,上课铃声是   ,同学们回到教室的动作是   。
【答案】刺激;反应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陆续回到教室,这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其中上课铃声是刺激,同学们回到教室的动作是反应。
四、综合题
31.(2022五上·韶关期末)光是怎样传播的?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1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0厘米,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如图1。
(1)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片中小孔的高度必须   。
(2)在图1实验中,手电筒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最终   (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3)请你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光的前进路线。
(4)小明将第2张卡纸的位置改变了一下,如图2这一次手电筒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最终   (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5)根据图1和图2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6)在图2中,将第2张卡纸向   移动,可以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效果。
(7)下列现象中,可以用上述实验结论解释的是(  )。
A.
B.
C.
【答案】(1)相同
(2)能
(3)
(4)不能
(5)直线
(6)左边
(7)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1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0厘米,用手电简照射,使光进入小孔,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片中小孔的高度必须一样。
(2)在图1实验中,手电筒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最终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3)如图所示,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利用箭头表示光的前进路线。
(4)小明将第2张卡纸的位首改变了一下,三个小孔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这一次手电简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最终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5)根据图1和图2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6)在图2中,若将第2张卡纸向左侧移动,让三个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效果。
(7)A.“一叶障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杯子里的笔“折”了的现象,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照镜子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C错误。
32.(2022五上·韶关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小明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A.金属会热胀冷缩吗
B.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C.金属和木头哪个传热本领大
(2)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主要原因是(  )。
A.蜡遇火不会燃烧 B.蜡是热的不良导体 C.蜡遇热会熔化
(3)使用酒精灯加热铁丝时,要用酒精灯的(  )进行加热。
A.内焰 B.焰心 C.外焰
(4)实验中铁丝上火柴的主要作用是(  )。
A.火柴会燃烧,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B.火柴掉下的次序,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C.火柴的颜色会改变,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5)如果热是从物体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我们应能观察到的真象是(  )。
A.四根火柴同时掉下来
B.离酒精灯最远的火柴先掉下来
C.离酒精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来
【答案】(1)B
(2)C
(3)C
(4)B
(5)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 用酒精灯给铁丝一端加热,由于热传递蜡会熔化,火柴会掉下来。所以本题研究的是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2) 用蜡粘火柴的主要原因是蜡遇热会熔化,便于观察热量的多少。
(3)在加热过程中,要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4) 热量传递过程中,蜡会熔化,通过观察火柴掉下的次序,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5) 如果热是从物体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所以靠火焰近的蜡先熔化,离酒精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来。
五、参观科技馆
33.(2022五上·韶关期末)
(1)早晨阳光明媚,小欧知道太阳是地球最大的   光源。小鸥觉得头发都被太阳晒热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
(2)小鸥一家驾车出发,爸爸提醒小鸥要系好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保护(  )。
A.汽车安全 B.财产安全 C.生命安全
(3)爸爸驾车时,经常利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的车辆情况。后视镜利用的是(  )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4)小鸥用VR眼镜感受了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在VR虚拟的世界中,小鸥感觉到整个大楼在摇晃,此时小鸥应该(  )。
A.立刻跑出门去,乘坐电梯逃生
B.马上躲进卫生间靠近水源的角落,用枕头等物体护住头部
C.跑到阳台上,等待救援
(5)爸爸给小鸥买了一个冰淇淋。小鸥发现冰淇淋的外包装上有很多小水珠,这是因为(  )。
A.冰淇淋的包装漏水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外包装凝结成小水珠
C.手上的汗沾到了外包装上
(6)冰淇淋虽然吃起来很凉,但是手拿着下边的蛋托却一点都不凉,这是因为蛋托是热的   导体。
(7)小鸥从发现天上有几朵白云,像棉花一样,非常漂亮。妈妈告诉小鸥,云实际上是   受热上升后遇冷形成 小水滴或小冰晶汇聚而成的。
【答案】(1)自然;热辐射
(2)C
(3)C
(4)B
(5)B
(6)不良
(7)水
【知识点】水的蒸发;光的反射;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凝结;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
自然光源和热源。太阳的热是通过热辐射传到地球上的。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地球上的热主要来自于太阳。小鸥觉得头发都被太阳晒热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热辐射。
(2)按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最近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紧急刹车,避免对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3)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医生用的额镜、汽车后视镜、电影院的幕布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地震时如果身处高楼中,应先藏到坚固的物体下面,等待地震停止的间隙逃生。在逃生过程中不能使用电梯,以免因地震导致停电成电梯损坏而被困在电梯内无法逃生。
(5)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爸爸给小鸥买了一个冰淇淋,小鸥发现冰淇淋的外包装上有很多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外包装凝结成小水珠。
(6)冰激淋中的蛋托是热的不良导体导致散热慢,人们感受不到。
(7)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水蒸气受热上升后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聚而成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韶关市四县、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五上·韶关期末)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2.(2022五上·韶关期末)“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是自然光源
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
3.(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我们制作的走马灯能转起来,是因为(  )。
A.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
B.纸杯受热后膨胀
C.蜡烛燃烧后质量发生变化
4.(2022五上·韶关期末)太阳向地球、月亮传递能量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5.(2022五上·韶关期末)锅的手柄一般用木头和塑胶做,主要是为了(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
6.(2022五上·韶关期末)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A.21% B.50% C.71%
7.(2022五上·韶关期末)在通常的地形图或地球仪上,蓝色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盆地
8.(2022五上·韶关期末)地震和火山是(  )引起的。
A.太阳和月球运动 B.地球外部运动 C.地球内部运动
9.(2020六上·厦门期中)在地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温泉,通过这个地表现象可知地球内部(  )。
A.温度不确定 B.温度高 C.温度低
10.(2022五上·韶关期末)如图所示,这块蘑菇状岩石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A.植物的作用 B.海浪的侵蚀 C.动物的活动
11.(2022五上·韶关期末)下列不可能是雪花图案的是(  )。
A. B. C.
12.(2022五上·韶关期末)如图所示,玩“快速抓尺子”的游戏,反应越快的同学抓住尺子时,手上方尺子(  )。
A.越短 B.越长 C.几乎没有长度
13.(2022五上·韶关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B.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C.水的三种形态可以互相转化
14.(2022五上·韶关期末)我们能背诵很多古诗文,是因为人的大脑具有(  )功能。
A.记忆 B.识别 C.控制
15.(2022五上·韶关期末)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脑的是(  )。
A. B. C.
二、判断题
16.(2022五上·韶关期末)我们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他们具有反射光的本领。(  )
17.(2022五上·韶关期末)白光能分解成七色光,而七色光不能合成白色光。 (  )
18.热的良导体用途广泛,热的不良导体没什么用途。
19.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20.(2022五上·韶关期末)雾天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  )
21.(2022五上·韶关期末)节气“霜降”这一天一定会出现霜。(  )
22.(2022五上·韶关期末)自然界的水是循环往复的,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
23.(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手碰到仙人掌的刺立刻收回,是因为人有保护自己的本能。 (  )
24.(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是准确无误的。 (  )
25.(2021五上·渭滨期末)睡眠不足会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
三、填空题
26.(2022五上·韶关期末)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作   ,根据光的来源可以分为   和   。
27.(2021五下·德惠期中)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种传热的方法叫做   。
28.(2022五上·韶关期末)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   、   。
29.(2022五上·韶关期末)   是最复杂的“机器”,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在人体活动中起着指挥中心的重要作用。
30.(2022五上·韶关期末)听到上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从刺激与反应的方面来看,上课铃声是   ,同学们回到教室的动作是   。
四、综合题
31.(2022五上·韶关期末)光是怎样传播的?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1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0厘米,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如图1。
(1)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片中小孔的高度必须   。
(2)在图1实验中,手电筒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最终   (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3)请你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光的前进路线。
(4)小明将第2张卡纸的位置改变了一下,如图2这一次手电筒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最终   (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5)根据图1和图2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6)在图2中,将第2张卡纸向   移动,可以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效果。
(7)下列现象中,可以用上述实验结论解释的是(  )。
A.
B.
C.
32.(2022五上·韶关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小明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A.金属会热胀冷缩吗
B.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C.金属和木头哪个传热本领大
(2)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主要原因是(  )。
A.蜡遇火不会燃烧 B.蜡是热的不良导体 C.蜡遇热会熔化
(3)使用酒精灯加热铁丝时,要用酒精灯的(  )进行加热。
A.内焰 B.焰心 C.外焰
(4)实验中铁丝上火柴的主要作用是(  )。
A.火柴会燃烧,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B.火柴掉下的次序,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C.火柴的颜色会改变,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5)如果热是从物体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我们应能观察到的真象是(  )。
A.四根火柴同时掉下来
B.离酒精灯最远的火柴先掉下来
C.离酒精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来
五、参观科技馆
33.(2022五上·韶关期末)
(1)早晨阳光明媚,小欧知道太阳是地球最大的   光源。小鸥觉得头发都被太阳晒热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
(2)小鸥一家驾车出发,爸爸提醒小鸥要系好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保护(  )。
A.汽车安全 B.财产安全 C.生命安全
(3)爸爸驾车时,经常利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的车辆情况。后视镜利用的是(  )原理。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4)小鸥用VR眼镜感受了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在VR虚拟的世界中,小鸥感觉到整个大楼在摇晃,此时小鸥应该(  )。
A.立刻跑出门去,乘坐电梯逃生
B.马上躲进卫生间靠近水源的角落,用枕头等物体护住头部
C.跑到阳台上,等待救援
(5)爸爸给小鸥买了一个冰淇淋。小鸥发现冰淇淋的外包装上有很多小水珠,这是因为(  )。
A.冰淇淋的包装漏水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外包装凝结成小水珠
C.手上的汗沾到了外包装上
(6)冰淇淋虽然吃起来很凉,但是手拿着下边的蛋托却一点都不凉,这是因为蛋托是热的   导体。
(7)小鸥从发现天上有几朵白云,像棉花一样,非常漂亮。妈妈告诉小鸥,云实际上是   受热上升后遇冷形成 小水滴或小冰晶汇聚而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因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只要看到前方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A的说法错误。
B、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不是光沿直线传播,故B的说法错误。
C、“猴子捞月”的故事说的是猴子看见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水中出现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故C符合题意。
3.【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走马灯是灯笼和轴轮会转动,用一次性纸杯做走马灯,在底下会点燃蜡烛,空气受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自己就能转起来。
4.【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三种方式是同时进行的,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太阳的热就是通过热辐射传到月亮上的。
5.【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橡胶或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用它们做炒菜锅的手柄,是为了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C选项符合题意。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球上的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图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耕地,黄色表示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8.【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地球表面形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9.【答案】B
【解析】【分析】 在地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温泉,通过这个地表现象可知地球内部温度高。
10.【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现象,导致岩石变化。分析图片可知,这块蘑菇状岩石的形成主要与海浪的侵蚀有关。
11.【答案】B
【知识点】晶体
【解析】【分析】雪花图案的有雪花、霜等,AC可能是雪花图案,B是太阳花,不可能是雪花图案。
12.【答案】B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
【解析】【分析】反应越快,尺子下降的时间越短,手上方尺子越长。
13.【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A、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说法正确。
B、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就形成了雾。雾是液态的水。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C、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主要因素,说法正确。
14.【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具有记忆功能,所以我们能背诵很多古诗文,但每个人的记忆是有差异的。
15.【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睡眠是使大脑得到休息的最基本的休息方式,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大脑的高效运转,此外,学习一门功课时间过长,也会让大脑感到疲倦,这时适当地活动身体或是听听音乐,都可以让脑得到休息。吸烟不利于保护大脑,吸烟可能引起思维能力的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
1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晴后才能看到物体。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7.【答案】(1)错误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18世纪,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题干说法错误。
18.【答案】(1)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利用热传递: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
防止热传递:锅柄用塑料制成,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
【分析】存在即合理,所有的东西都有它有利的一面。
19.【答案】(1)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解答】火山的喷发虽然在某些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困扰和灾难,但是火山爆发却在某些方面释放了地球的多余能量,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
【分析】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20.【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天气的变化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晴天可以晒干衣物;下雨天道路比较滑,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天能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危害身体健康。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冬天的特征
【解析】【分析】节气“霜降”是说这一天开始应该有霜了,但是不一定这一天一定会出现霜。
22.【答案】(1)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我国的淡水资源也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手碰到仙人掌的刺时,手的肌肉本能反应是收缩,属于人的应激反应。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视觉信号通过视网膜接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形成人们所意识到的画面,并不一定是准确无误的。
2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睡眠质量差或者不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睡眠不足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对青少年儿童的记忆力,情绪等产生负面影响。
26.【答案】光源;自然光;人造光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两大类。
27.【答案】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导简称导热。两个相互接触且温度不同的物体,或同物体的各不同温度部分间在不发生相对宏观位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导热。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物体的导热性。
28.【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9.【答案】脑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
30.【答案】刺激;反应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陆续回到教室,这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其中上课铃声是刺激,同学们回到教室的动作是反应。
31.【答案】(1)相同
(2)能
(3)
(4)不能
(5)直线
(6)左边
(7)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1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0厘米,用手电简照射,使光进入小孔,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片中小孔的高度必须一样。
(2)在图1实验中,手电筒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最终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3)如图所示,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利用箭头表示光的前进路线。
(4)小明将第2张卡纸的位首改变了一下,三个小孔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这一次手电简的光从第一张卡纸中射入,最终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5)根据图1和图2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6)在图2中,若将第2张卡纸向左侧移动,让三个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效果。
(7)A.“一叶障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杯子里的笔“折”了的现象,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照镜子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C错误。
32.【答案】(1)B
(2)C
(3)C
(4)B
(5)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 用酒精灯给铁丝一端加热,由于热传递蜡会熔化,火柴会掉下来。所以本题研究的是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2) 用蜡粘火柴的主要原因是蜡遇热会熔化,便于观察热量的多少。
(3)在加热过程中,要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4) 热量传递过程中,蜡会熔化,通过观察火柴掉下的次序,能帮助我们看清传热的方向。
(5) 如果热是从物体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所以靠火焰近的蜡先熔化,离酒精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来。
33.【答案】(1)自然;热辐射
(2)C
(3)C
(4)B
(5)B
(6)不良
(7)水
【知识点】水的蒸发;光的反射;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凝结;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
自然光源和热源。太阳的热是通过热辐射传到地球上的。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地球上的热主要来自于太阳。小鸥觉得头发都被太阳晒热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热辐射。
(2)按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最近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紧急刹车,避免对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3)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医生用的额镜、汽车后视镜、电影院的幕布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地震时如果身处高楼中,应先藏到坚固的物体下面,等待地震停止的间隙逃生。在逃生过程中不能使用电梯,以免因地震导致停电成电梯损坏而被困在电梯内无法逃生。
(5)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爸爸给小鸥买了一个冰淇淋,小鸥发现冰淇淋的外包装上有很多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外包装凝结成小水珠。
(6)冰激淋中的蛋托是热的不良导体导致散热慢,人们感受不到。
(7)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水蒸气受热上升后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聚而成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