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2、 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3、 积累文言词语。
4、 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5、 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2、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学习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齐背《虽有嘉肴》和《桃花源记》。
在《桃花源记》里,作者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作,真是一个理想的境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
【有关资料】
1、 作家作品(可以复习上课时已经介绍了的内容)
本文选自《礼记 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 写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 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奠,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guà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恶其弃于地( ) 编纂( )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 )( ) (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 ( )
矜、寡、孤、独、废疾者( )( )( )( )( )
男有分,女有归( )(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 )
力恶不出于身也( )
谋闭而不兴( )( )( )( )
盗窃乱贼而不作( )( )( )
故外户而不闭( )( )
是谓大同( )( )( )
翻译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内容概括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文言归纳:
问题讨论: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亲人
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不必藏于己 告之于帝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其此之谓乎
3)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译文: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B: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译文: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C: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译文:(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D: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
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
【扩展延伸】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皮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两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②[伏]同“服”,信服。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 不以为然 B.讲信修睦 背信弃义
C.女有归 殊途同归 D.盗窃乱贼而不作 其中往来种作
2)翻译句子: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理念,这种“和谐”在两文中共同表现是什么?,乙文还多了什么?
【作业布置】
1、完成上面的拓展延伸练习
2、背诵课文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2、 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3、 积累文言词语。
4、 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5、 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2、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学习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齐背《虽有嘉肴》和《桃花源记》。
在《桃花源记》里,作者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作,真是一个理想的境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
【有关资料】
1、 作家作品(可以复习上课时已经介绍了的内容)
本文选自《礼记 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 写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 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奠,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guà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恶其弃于地( ) 编纂( )
【答案】
选贤与能( jǔ ) 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
男有分( fèn ) 恶其弃于地( wù ) 编纂(zuàn )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 )( ) (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 ( )
矜、寡、孤、独、废疾者( )( )( )( )( )
男有分,女有归( )(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 )
力恶不出于身也( )
谋闭而不兴( )( )( )( )
盗窃乱贼而不作( )( )( )
故外户而不闭( )( )
是谓大同( )( )( )
【答案】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 ( 实施、执行 )( 是 ) ( 共有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通“举”,选拔 )( 培养 )
故人不独亲其亲(所以 )(只,仅仅) ( 以……为亲 ) ( 亲人 )
矜、寡、孤、独、废疾者(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 老而无子的人 )(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
男有分,女有归(职分、职业 )(女子出嫁,指女子有归宿 )
货恶其弃于地也( 财货 ) ( 憎恨 )
力恶不出于身也( 自己 )
谋闭而不兴(奸诈之心)( 阻塞 )( 产生、发生 )
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 伤害 )( 兴起 )
故外户而不闭(从外面把门带上)( 关闭 )
是谓大同(这 )( 叫做 )(有和平的意思, 指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而自由幸福的社会 )
翻译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答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内容概括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文言归纳:
【答案】
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拔、推举。
矜、寡、孤、独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不独子其子。 子:原意为儿子,文中指以……为子。
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形容词作名词
选贤与能 贤:原意为贤能的,文中指贤能的人 能:原意为有能力的,文中指能干的人
动词作名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盗窃:原意为作乱,文中指盗窃的事情
乱贼:原意为作乱,文中指作乱害人的事情
货恶其弃于地也( 名作状,对于财货 )
力恶不出于身也( 名作状,贡献力量、竭尽全力 )
一词多义。
①亲:不独亲其亲 (动词,以……为亲)
不独亲其亲 (名词,亲人)
②子:不独子其子 (动词,以……为子女)
不独子其子 (名词,子女)
③独:不独亲其亲 (副词,仅,只有)
矜寡孤独 (名词,老而无子)
④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动词,杜绝,闭塞)
故户外而不闭 (动词,关门)
⑤为:天下为公(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问题讨论: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答案】
第二层有三句话,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答案】
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答案】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亲人
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
【答案】B
【解析】此处是名作动用,以……为亲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不必藏于己 告之于帝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其此之谓乎
【答案】A
【解析】
A:都是主谓之间无意义;B:第一个:……的人,第二个:表示句中的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义。C:第一个:在,第二个:向;D:第一个:他,第二个:表猜测语气,不译。
3)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译文: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B: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译文: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C: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译文:(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D: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
【答案】A
【解析】应是“培养和睦气氛,”
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
【答案】C
【解析】作者生活在动荡变乱的时代,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扩展延伸】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皮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两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②[伏]同“服”,信服。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 不以为然 B.讲信修睦 背信弃义
C.女有归 殊途同归 D.盗窃乱贼而不作 其中往来种作
【答案】B
【解析】A: 是,认为;B:诚信,诚信;C:女子出嫁,趋向,去往;D:兴起,做活。
2)翻译句子: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B.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译文】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理念,这种“和谐”在两文中共同表现是什么?,乙文还多了什么?
【答案】这种“和谐”在两文中共同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社会安定,没有战乱 。
乙文还发展了儒家“大同社会”的理念,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表现为:自然环境优美宁静,人们不随意杀生。
【附乙文译文】
温州人李庭等,唐大历六年,上山砍树,迷了路,遇见了漈水。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声音,跟着声音度过水流,忽然到了一个地方,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有300多处。四面环绕着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人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做鸲,飞起来很像鹤。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它,杀则地震。有一位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祥和,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外地人,也非常惊诧讶异。问从什么地方来,贼人被平反了没,当时的朝政怎么样。都告诉他实情。因此说:愿意来这里居住吗?然而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这里的人为他拿来吃的喝的,期间被当做主客敬重对待。然后辞行,砍树标记道路。回到家,又重新走了原来的路,群山之间,寻找不到了。
【作业布置】
1、完成上面的拓展延伸练习
、2背诵课文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大道之行也》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齐背《虽有嘉肴》和《桃花源记》。在《桃花源记》里,作者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作,真是一个理想的境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背诵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读课文,读准字音选贤与能( jǔ ) 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 男有分( fèn ) 恶其弃于地( wù ) 编纂(zuàn )读课文,读准停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根据注释,口译全文先个人学习,再小组交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文言词汇归纳。通假字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拔、推举。矜、寡、孤、独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独子其子。 子:原意为儿子,文中指以……为子。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形容词作名词选贤与能 贤:原意为贤能的,文中指贤能的人 能:原意为有能力的,文中指能干的人动词作名词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原意为作乱,文中指盗窃的事情乱贼:原意为作乱,文中指作乱害人的事情货恶其弃于地也( 名作状,对于财货 ) 力恶不出于身也( 名作状,贡献力量、竭尽全力 )一词多义。①亲:不独亲其亲 (动词,以……为亲) 不独亲其亲 (名词,亲人)②子:不独子其子 (动词,以……为子女) 不独子其子 (名词,子女) ③独:不独亲其亲 (副词,仅,只有)矜寡孤独 (名词,老而无子)④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动词,杜绝,闭塞)故户外而不闭 (动词,关门)⑤为:天下为公(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读课文,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核心:天下为公内容:选贤举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从三个方面来说明: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本文的结构层次第一层(1-2句)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3-4句)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5-6句)全文的总结语。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3)能否实现?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陶渊明:世外桃源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孙中山:天下为公 今天的社会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由诵读,背诵。 读注音读读划节奏口译笔记读笔记读 明确目标目标1、4目标3目标3目标2目标1、4
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亲人C.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不必藏于己 告之于帝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其此之谓乎3)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译文: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B: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译文: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C: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译文:(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D: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扩展延伸】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皮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两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②[伏]同“服”,信服。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为公 不以为然 B.讲信修睦 背信弃义C.女有归 殊途同归 D.盗窃乱贼而不作 其中往来种作 2)翻译句子: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理念,这种“和谐”在两文中共同表现是什么?,乙文还多了什么?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大道之行也
新知导入
齐背《虽有嘉肴》和《桃花源记》。
在《桃花源记》里,作者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作,真是一个理想的境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
2、初步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3、积累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
新知讲解
读课文,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讲信修睦
jǔ,通“举”
guān,通“鳏”
fèn
wù
m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读准停顿
根据注释,口译全文
先个人学习,再小组交流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 贤 与 能,讲信 修 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施行
是公共的
品德高尚的人
同“举”
才干出众的人
诚信
培养
和睦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 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所以
以……为亲
父母
以……为子
子女
善终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及时婚配。
同“鳏”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有残废而不能做事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做事)出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憎恨
私藏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所以
兴起
作乱害人的事
兴起
门
叫作
文言词汇归纳整理:
通假字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与通“举”,选拔、推举。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不独子其子
不独亲其亲
子:原意为儿子,文中指以……为子。
亲:以……为亲
文言词汇归纳整理: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选贤与能
贤:原意为贤能的,文中指贤能的人 能:原意为有能力的,文中指能干的人
动词作名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盗窃:原意为作乱,文中指盗窃的事情
乱贼:原意为作乱,文中指作乱害人的事情
货恶其弃于地也( 名作状,对于财货 )
力恶不出于身也( 名作状,贡献力量、竭尽全力 )
一词多义。
①亲:不独亲其亲
不独亲其亲
②子: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
(动词,以……为亲)
(名词,亲人)
(动词,以……为子女)
(名词,子女)
(副词,仅,只有)
(名词,老而无子)
(动词,杜绝,闭塞)
(动词,关门)
(动词,是)
(介词,为了)
③独:不独亲其亲
矜寡孤独
④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户外而不闭
⑤为: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本文的结构层次
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读课文,思考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核心:天下为公
内容:
选贤举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
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
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层(1-2句)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3-4句)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5-6句)全文的总结语。
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世外桃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孙中山及其题词
今天的社会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吗?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亲人
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不必藏于己 告之于帝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其此之谓乎
3)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译文: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B: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译文: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C: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译文:(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D: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
4)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
拓展提高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皮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两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②[伏]同“服”,信服。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 不以为然 B.讲信修睦 背信弃义
C.女有归 殊途同归 D.盗窃乱贼而不作 其中往来种作
2)翻译句子: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理念,这种“和谐”在两文中共同表现是什么?,乙文还多了什么?
作业布置
1、完成上面的拓展延伸练习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