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色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山青水碧、姹紫嫣红、浮翠流丹、紫陌红尘”都是形容生活中色彩的成语,如果没有了色彩,生命将会变得黯淡无光。本课力求通过生活中的色彩变化向学生展示“色彩美”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色彩在绘画、设计中的“语言”状态,以及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生命感悟。通过调和色彩,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研究、探索、创造,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课,从基础的学习到简单的设计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基础的色彩原理、第二课时是我是设计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用颜色“涂鸦”,明白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将美术回归生活,丰富美的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及对生活的创造热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和认识色彩的基本原理及知识点。
技能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形成对色彩表现力的初步认知。
教学重点:三原色、三间色、色相、明度、纯度。
教学难点:对色彩三要素及色彩的表现力的理解。
主要教学策略
以“诱趣探求法”和“比较法”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家乡及熟知的美景,感受色彩,激发兴趣。
以春夏秋冬、衣食住行之色彩美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
教具:颜料等绘画工具、爱心形纸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等。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活动1:畅谈旅行,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有没有出去旅行?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生:云南、九寨沟、北京……
师:听说九寨沟有个美丽的五花海,能描述一下它的色彩吗?北京故宫色彩很有特点,能不能介绍一下,并且说一说这样的色彩给你的感受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聊天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兴趣。
活动2:欣赏图片,区别比较。
(多媒体:溱湖湿地、兴化油菜花、学校紫藤)
师:请用一个字定格它们的色彩、请用一个词形容它们带给你的感受。
生:绿、黄、紫,生机盎然、灿烂、耀眼、高贵、浪漫……
(多媒体:失去色彩的溱湖湿地、兴化油菜花、学校紫藤)
师:如果有一天它们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再用一个词形容此刻它们带给你的感受。
生:压抑、单调、无趣……
师:是的,生活如果没有色彩,生命将会黯然失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变的色彩》,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家乡或身边熟知的美景,学生易产生兴趣与自豪感,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再通过失去色彩的景物的对比,学生心理形成强烈反差,感受完全不同,从而得出色彩对生活的重要性,是生命的一抹亮色,生活不能缺少色彩,由此自然导入课题《多变的色彩》。
二、知识讲解 学习探究
1、走进色彩
(多媒体:欣赏春夏秋冬、衣食住行之色彩美。)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欣赏春夏秋冬、衣食住行之色彩美。在选择图片时我着重考虑图片的色彩美、个性美。四季图片在一张幻灯片出现,春绿、夏红、秋黄、冬白,季节与色彩自然融合,徜徉在色彩的四季,让人流连忘返。衣食住行的图片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他们喜欢的明星穿着色彩丰富的礼服、让人垂涎欲滴的马卡龙、追风少年喜爱的彩色自行车,这些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传递着视觉信息,影响视觉感受,波及心灵。
欣赏是学生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欣赏一步感受色彩对于生活的影响,体会色彩带来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
2、认识色彩
活动1:播放动画,了解色彩的来源;播放牛顿的三棱镜实验视频,介绍七色光谱
和牛顿色相环,讲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而有动感的画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轻松了解色彩原理,保持继续探究的欲望。
活动2:学习七色光谱、三原色、三间色、牛顿色相环。
师: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颜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颜色混合产生,而其他颜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实物与投影同时展示)
三间色:在原色和原色之间调配出来的颜色。
三间色调和游戏: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瓶内,再拿三个瓶,放在讲台上。
师:请你来试一试三间色的调配。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等分量两两调配,得出三间色。
问题深入 师:调配“间色”的两种原色的量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请将原色与调配出的间色排成环状。
师:将调配的色彩对应“牛顿色相环”展示。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探究更能激发兴趣,掌握知识。
活动3:学习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师:播放一段嫩芽、树苗、大树的生长动画,观察色彩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颜料在记录下来。
生:黄、黄绿、深绿。
师:这就是一组色彩的纯度变化,你能从颜料中找到其它色彩的纯度变化吗? (视频展示色彩的纯度概念)
师:展示三朵玫瑰花,娇艳欲滴的、即将凋零的、枯萎的,请记录色彩。
生:红、深红、接近黑的深红,色彩越来越暗。
师:这是一组色彩的明度变化,你能尝试调配另一组色彩吗?
(视频展示色彩的明度概念)
思考探究:
师:这两组色彩的变化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一个是蓬勃向上、充满朝气,一个香消玉殒,凄凉无奈;一个生、一个死。
师:色彩可以表达生命的过程。
师:展示梵高作品《向日葵》和《星夜》,通过色彩的对比猜一猜画家作画时的心情或生活的状态。
生:一张灿烂,充满阳光与希望;一张暗淡,充满焦虑与困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难点所在,学生对于抽象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采用了视频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色彩知识,通过阶段练习将难点分解、简化,并将生命教育与教学难点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后,了解色彩的表现力与生命力。
3、尝试色彩
多媒体:播放雅安地震、云南地震黑白图片
师:当大地颤抖、山河移位、生离死别,此情此景,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用什么色彩可以表达你的心情?
如果请你为灾区这些生命失去色彩的同胞祈祷,你愿意赋予他们什么样的色彩?为什么?
生回答
师:请将你为他们选择的生命色彩直接涂画在你的手上,要求有明度或纯度的变化,然后将你的援助之手印到讲台前的爱心中,为地震中受灾的同胞祈福。
【设计意图】当自然灾害无情袭来,生命失去色彩,我们该做些什么?通过地震受灾图片,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将爱的祈福和课堂所学色彩知识相结合,有内容、有形式。
三、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知识点回顾:牛顿色环、三原色、三间色、三要素。
师总结:关于色彩的知识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刚刚踏上色彩之旅,只是学习了其中一些基础知识,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和美好,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青春与生活。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些好的色彩设计作品,看看它们的色彩是怎样搭配的,这些色彩属于什么类型的色彩搭配,它们的色相、明度和纯度怎样,这样的搭配对作品的主题,画面气氛有何作用,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提高我们的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时,把立足点放在学习色彩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三原色、三间色、三要素,引导学生通过色彩变化形成审美感悟。在简单的技能训练过程中自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从而顺利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激趣导入——实践——欣赏――分析归纳――迁移运用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具,用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同学们在感知美、鉴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讲解色彩三要素时我将生命教育与其相融合,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
2、游戏中学习新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本课我设计了三间色调和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现了由“教”向“学”的过渡,创造了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3、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给学生一个充分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发现,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舞台,使他们自觉进入探索的角色,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在发现中寻找快乐,在创作中体会快乐。
整节课总体说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的色彩练习环节较少,作业的呈现方式也偏简单,今后要多思考、多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