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单选题
1.著名物理学家霍金21岁时患上脊髓侧索硬化症,也称运动神经元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下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神经纤维两部分
B.若④受损伤,刺激①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C.杯弓蛇影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③
D.图中②③④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2.某班同学在利用接尺子的活动进行“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请帮他们分析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实验过程中测试者眼睛要紧盯着尺子的最下端
B.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时,重复次数要一样多
C.所有实验组最好使用相同的尺子
D.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3.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A.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胚胎的方向:母体→脐带→胎盘→胚胎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向: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C.尿液排出体外的方向: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D.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生命安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远及近看清红灯要靠晶状体的调节
B.“看到红灯停下”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看到绿灯通行”这个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D.鼓膜接受到喇叭声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
5.如图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感受器可产生神经冲动
B.②为传出神经
C.③由大量神经纤维构成
D.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6.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吮吸反射 B.谈虎色变 C.膝跳反射 D.排尿反射
7.急诊科王医生在对一位遭遇车祸的老人进行检查时发现:①针刺下肢,不能感觉到疼痛,但下肢能收缩;②出现大小便失禁症状;③头部和手能运动,但下肢不能运动;④能向医生详细描述车祸发生的情况。结合上述现象,你觉得老人出现损伤的部位最有可能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B.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D.若④受损伤,刺激①后无感觉也不能运动
9.两位健康同学合作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如图。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简单反射
B.神经中枢位于①脊髓
C.②③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D.实验失败可能是④处敲击力度不够
10.下图是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选项正确的是
A.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 B.①是反射,③是反射弧
C.②是神经中枢,③是反射 D.①是反射,②是反射弧
11.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A.含羞草遇到风雨的刺激,其叶片马上合拢起来 B.草履虫的趋利避害
C.机器人碰到障碍物后会后退 D.物体突然出现,人会眨眼
12.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是①→③→④→⑤→②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
C.如果图中的③受损,该反射也能进行 D.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13.玫瑰花开艳丽,小红喜欢不已,伸手采摘,却不料被刺,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如果4断裂,她会感觉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C.3是神经中枢,疼痛感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D.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5→4→3→2→1
14.你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吧!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②号试管应加入2mL清水,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图乙中刚引燃的种子应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C.图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D.图丁显示的是某同学测定反应速度的结果,其测定数值为4cm
15.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的解读错误的是
A.a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B.e是低级中枢,它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C.d能将来自e的神经冲动传至b,b收缩引起缩手
D.若c处损伤,则导致有感觉不能缩手
二、填空题
16.吃过梅子的人在三种情况下都会分泌唾液,①吃梅子时分泌唾液;②看到梅子时分泌唾液;③看到梅子园采摘广告时分泌唾液。其中_______(填序号)属于简单的反射,_______(填序号)属于复杂的反射。与____________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是人类所特有的。
17.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吮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参与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____。
18.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生活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19.下图为正常成人排尿反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尿液的排出过程中,通过神经调节使________(器官)的逼尿肌收缩,同时________(器官)的括约机舒张,尿液顺利排出。
(2)新生婴儿无法控制排尿,常常出现尿床的现象。婴儿的排尿反射依次经过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健康成人的排尿过程,除了上述结构外,还需位于________中的神经中枢参与,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4)某患者⑥处受伤,则该患者表现为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尿意,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控制排尿,该现象被称为尿失禁。
20.请结合下眼球结构和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1是窗户上明亮的玻璃,结构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看飞机降落过程,能看清飞机由远到近,由小变大,是因为眼球内的____________调节了【2】的曲度,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
(3)飞机降落和起飞都发出雷轰轰的响声。声音振动会刺激我们耳内的结构,形成听觉的过程是:外耳道→____→听小骨→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____→____中的一定区域,正确选项为 ①耳蜗 ②鼓膜 ③大脑 ④听觉神经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4)小孩子跑动过程不慎摔倒,身旁的爸爸不假思索地一把抓住了他,这是一种____________反射。
(5)在观看电影时,热泪盈眶。这种反射必须有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___中枢参与才可完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详解】
A.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错误。
B.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出神经被破坏,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即不能运动。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B正确。
C.杯弓蛇影属于复杂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D.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D错误。
故选B。
2.A
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
【详解】
A.在测试对刺激的反应快慢实验中,被测试者眼睛注视着主试者的手指,当看到手指松开,立即用手指夹尺子,A错误。
BCD.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为了控制变量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时,重复次数要一样多、所有实验组最好使用相同的尺子,BCD正确。
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测定反应速度的要求。
3.D
(1)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2)体内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3)胎儿的发育和营养需要的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4)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
A.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A错误。
B.血液循环中循环的途径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可知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B错误。
C.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体外的方向: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正确。
故选D。
4.D
(1)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2)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
(3)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4)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
A.晶状体对光线有屈光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故由远及近看清红灯要靠晶状体的调节,A不符合题意。
B.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故“看到红灯停下”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符合题意。
C.“看到绿灯通行”这个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C不符合题意。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汽车喇叭声音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题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详解】
A.①是感受器,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神经冲动),A正确。
B.②传入神经具有从神经末梢向中枢传导冲动的神经称为传入神经,相当于感觉神经,B错误。
C.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所以,③灰质由大量神经细胞体构成,C错误。
D.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D错误。
故选A。
6.B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吮吸反射、膝跳反射、 排尿反射均属于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对语言文字的反射,这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故选B。
7.D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
若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说明脊髓从腰部横断,脊髓里腰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同时大脑的“指令”也不能传到下肢了,造成下肢功能丧失,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C
图中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抠、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五部分。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
A.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A错误。
B.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和方向为:①→②→③→④→⑤,B错误。
C.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因此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C正确。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出神经被破坏,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即不能运动。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D错误。
故选C。
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9.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⑤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和④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
AB.膝跳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正确。
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②③属于周围神经系统,正确。
D.进行膝跳实验时,敲击的位置是膝盖下方的韧带,也就是⑤感受器,因此实验失败可能是⑤处敲击力度不够,而不是敲击④,错误。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0.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因此①是反射弧,②是神经甲枢,③是反射。
【详解】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图中表示出了反射的过程是: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②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所以②指的是神经中枢、①指的是反射弧、③指的是反射活动。
故选C。
11.D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一种规律性反应。
【详解】
A.含羞草遇到风雨的刺激,其叶片马上卷起,含羞草(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神经系统,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引起的应激性,故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没有神经系统,草履虫趋利避害属于应激性,故不符合题意。
C.机器人是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碰到障碍物后会后退不属于反射,故不符合题意。
D.物体突然出现人会眨眼,是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因此属于反射,故符合题意。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12.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I是脊髓灰质,II是脊髓白质。
【详解】
A.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因此,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③→④→⑤→②,A正确。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叫白质,白质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B正确。
C.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如果图中的③受损,则反射不能进行,C错误。
D.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件反射(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C。
13.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详解】
A.1是感受器,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A错误。
B.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若传出神经受损,人不能完成反射,故不能缩手。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传导给大脑,人会感觉到疼痛。所以, 如果4传出神经断裂,她会感觉到疼痛,但不会缩手,B正确。
C.3是神经中枢,但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C错误。
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5,D错误。
故选B。
反射及反射弧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注意理解。
14.D
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变量是唾液,保证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减小实验误差,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方法是燃烧法,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形态最大的是白细胞,形态不规则的是血小板。
【详解】
A.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其他条件都相同,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2ml清水,A正确。
B.实验过程中尽量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如要注意挡风来减少热量散失,刚引燃的种子应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以减少热量的散失,B正确。
C.图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单位体积内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C正确。
D.图丁显示的是某同学测定反应速度的结果,比较测试前和测试后的位置,其测定数值为5cm,D错误。
故选D。
15.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A.根据图中箭头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可知: a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 神经冲动, A正确。
B.e是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同时低级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如排尿中枢就受大脑的控制,B正确。
C.d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e的神经冲动传至b,引起缩手反射,C正确。
D.c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若c处损伤,则导致没有感觉不能缩手,D错误。
故选D。
16. ① ②③ 语言文字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复杂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①吃梅子时分泌唾液属于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②看到梅子时分泌唾液;③看到梅子园采摘广告时分泌唾液,属于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复杂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其中③看到梅子园采摘广告时分泌唾液,属于复杂反射,其中对语言文字抽象刺激作出反应,并且与语言中枢有关,是人类所特有的。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比较。
17. 脊髓 脑干 大脑皮层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
膝跳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简单)反射;吮吸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脑干;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活动,因此参与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的类型和特点。
18. 反射 反射弧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和反射弧,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反射弧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详解】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9.(1) 膀胱 尿道
(2)①②③④⑤
(3) 脊髓 大脑皮层##大脑
(4) 不能 不能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脊髓中的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上行传导束、⑦下行传导束。
(1)
尿液的形成器官是肾。尿液的排出过程中,通过神经调节使膀胱的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的括约肌舒张,尿液顺利排出。
(2)
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脊髓中的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①→②→③→④→⑤健康成人的排尿过程。
(3)排尿反射是简单反射,因此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除了上述结构外,还需位于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参与,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活动。
(4)
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某人由于⑥上行传导束受伤而导致无法将信息传给大脑皮层,无法产生尿意,也不能控制排尿,通常这种情况称为尿失禁现象。
20.(1)角膜
(2)睫状体
(3)A
(4)非条件
(5)语言
(1)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1)
眼球壁的外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因此,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1是窗户上明亮的玻璃,结构1的名称是角膜。
(2)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飞机降落过程,能看清飞机由远到近,由小变大,是因为眼球内的睫状体调节了2晶状体的曲度,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
(3)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飞机降落和起飞都发出雷轰轰的响声。声音振动会刺激我们耳内的结构,形成听觉的过程是:外耳道→②鼓膜→听小骨→①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听觉神经→③大脑中的一定区域。故选A。
(4)
小孩子跑动过程不慎摔倒,身旁的爸爸不假思索地一把抓住了他,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5)
在观看电影时,热泪盈眶。这种反射必须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参与才可完成,并且对抽象语言文字作用反应,是人类所特有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