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 (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练习 (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2 12:0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单选题
1.为了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将践行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多植树、多种树 B.节能减排 C.焚烧垃圾 D.垃圾分类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
A.大气中排放工厂废气 B.江河里排放生活污水
C.农田里喷洒大量农药 D.退耕退牧、还林还草
3.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碳中和意味着可以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
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
5.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B.过度放牧 C.退耕还林 D.保护植被
6.蚂蚁森林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合作项目,目前已经在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种下了大 量梭梭树。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沙漠中植树的主要原因( )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D.恢复当地生态
7.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垃圾分类与中小学生无关 B.果皮属于有害垃圾
C.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 D.垃圾分类只在城市里实施
8.资料表明,每年全球纸张产、用量已达3.2亿吨,如果以每吨纸需砍伐4棵平均20年树龄的树木作原料的话,那么1年就有近13亿棵这样的大树从地球上消失;每消费4000张纸质贺卡就等于毁一棵大树,于是,一些大中小学倡议互赠电子贺卡或循环使用课本,提出这一倡议主要是为了(  )
A.移风易俗 B.减少固体垃圾
C.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D.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9.下列不符合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夏天将空调温度调至最低 B.投放垃圾时进行垃圾分类
C.离开教室时“人走灯关” D.使用再生纸双面打印文件
10.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做法能发挥作用的是( )
A.燃煤取暖 B.植树造林 C.垃圾焚烧 D.过度放牧
11.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进一步引导大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色生活的是
A.大力提倡种草植树 B.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
C.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D.纸张回收利用
12.农村环境的治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问题。下列策利于农村环境治理的是( )
A.将农田生态系统改为城市生态系统 B.将农田生态系统改为森林生态系统
C.缩小农田生态系统,扩大草原生态系统 D.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13.2010年的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件迫使大量的鱼、海龟等生物离开家园到其他海域求生。下面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鱼、海龟等生物的栖息地是海洋
B.水生生物离开家园的原因是栖息地受到破坏
C.消除油污是让水生生物重返家园的有效措施
D.原油泄漏不会影响海洋藻类植物的生长
14.“碳中和”就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下列途径中不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是(  )
A.植树造林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太阳能发电 D.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15.我国西部有连绵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发的地区。根据学习的生物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应首先做好(  )
A.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然后考虑生态环境建设
B.鼓励农民不断发展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
C.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
D.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二、填空题
16.生活垃圾一般分为_____垃圾、_____垃圾和_____垃圾等.
17.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为一名公民应该怎样做 _____。
18.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对使用完的废气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切忌随意导入水槽或垃圾桶内,以免________ 环境.
三、综合题
19.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疾病流行、冰川融化、海水上涨等严重问题。科学家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现有1000毫升的三角烧瓶两个,分别为①号瓶和②号瓶,清水、碳酸钙和稀盐酸(二者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温度计两支。请你利用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使空气温度上升。
(1)请简述实验步骤:_____。
(2)本实验中的实验组是_____,对照组是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
(3)预期结果是_____。
(4)结论:_____。
(5)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应该是我们的选择。请你说出两种绿色低碳生活方式_____。
20.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相关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压力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①当今,人类活动致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___________。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哪些活动导致的?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减缓该效应的重要措施是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
②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其污染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举出两例),酸雨的危害很多,如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
③臭氧层遭破坏,大量的___________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能导致人患皮肤癌等。
(3)“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保护生物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小养成___________的习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详解】
A.多植树、多种树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A正确。
B.节能减排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量,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B正确。
C.焚烧垃圾排放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C错误。
D.垃圾分类能减少垃圾污染环境,使废物再利用,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D正确。
故选C。
2.D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植树造林和改善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区,都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因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详解】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所以:A大气中排放工厂废气、 B江河里排放生活污水、C农田里喷洒大量农药都是污染环境的方式;而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
3.A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说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
B.碳中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为了减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出门多步行多乘公交,B错误。
C.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C错误。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
4.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详解】
A.境人人有责,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正确。
B.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环境污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正确。
C.引进外来物种,往往缺乏天敌,使外来物种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C错误。
D.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意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C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5.B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详解】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退耕还林、 保护植被符合生态文明理念,过度放牧,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系统,不符合生态文明的理念,B错误。
故选B。
6.C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由所学知识可知,“蚂蚁森林”种植的实体树主要在我国的西北阿拉善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详解】
梭梭林带具有降阻风沙、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恢复生态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选C。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在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有效治理土地荒漠化问题。
7.C
垃圾分类处理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
【详解】
A.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中小学生不要乱扔垃圾,要分类投放垃圾,A错误。
B.果皮对环境无害,属于厨余垃圾,B错误。
C.废旧报纸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C正确。
D.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城市和乡村都要进行垃圾分类,D错误。
故选C。
正确处理垃圾,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造福人类。
8.D
贺卡、课本、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了木材,而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等作用,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
【详解】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贺卡、课本会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互赠电子贺卡或循环使用课本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故选D。
掌握保护环境的措施是本题解题关键。
9.A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投放垃圾时进行垃圾分类”、“离开教室时人走灯关”、“使用再生纸双面打印文件”都体现了节约资源的精神,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要求;而“夏天将空调温度调至最低 ”会消耗更多不必要的电能,不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
故选A。
10.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A.燃煤取暖,由于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氢、硫、氮等元素,所以煤燃烧后生成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B符合题意。
C.垃圾焚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不利于减烽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
D.过度放牧,减少植被,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少,释放氧气减少,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详解】
A.植树种草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和小草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A正确。
B.一次性木质筷子、纸质贺卡的制造都需要消耗木材。所以,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拒绝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纸质贺卡,有利于节约木材,保护森林,B正确、C错误。
D.纸张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D正确。
故选C。
12.D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
【详解】
A.B.将农田生态系统改为城市生态系统或森林生态系统,都会导致农民生活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环境治理也就失去了意义,进而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AB不符合题意。
C.缩小农田生态系统,扩大草原生态系统,只是简单地改变了原土地上农民的生活环境,但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C不符合题意。
D.治理农村环境,关键是要根据农村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人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颁布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详解】
A.根据生物生活环境分类,可知鱼、海龟属于海洋生物,所以栖息地是海洋,A正确。
B.原油泄漏污染了海洋环境,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迫使大量鱼、海龟等海洋生物离开家园到其它海域求生,B正确。
C.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原油泄露导致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所以,消除油污是让水生生物重返家园的有效措施,C正确。
D.石油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为石油进入海洋,油膜覆盖海面,能吸收阳光,并阻挡阳光进入海水,而使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因此,原油泄漏会影响海洋藻类植物的生长,D错误。
故选D。
14.B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
A.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因此植树造林还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不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B符合题意。
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C不符合题意。
D.一次性木质筷子的制造都需要消耗木材。所以,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能够保护森林资源,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详解】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
D正确。
16. 可回收 不可回收 有害
生活垃圾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
【详解】
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人造合成材料包装;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还包括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废弃后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的物品;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例: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过期药品,灯管还有焚烧物等。
从节约能源提高物质的利用,可根据垃圾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分类,了解正确的垃圾处理做法。
17.①提高认识: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应当身体力行。②不吃野生动植物,树立饮食新观念。③爱护自然保护区和珍爱生命等。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做到一下:①提高认识: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应当身体力行。②不吃野生动植物,树立饮食新观念。③爱护自然保护区和珍爱生命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8.污染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对使用完的废气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要放入指定容器,防止污染环境,造成安全事故。
【详解】
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所以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对使用完的废气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切忌随意导入水槽或垃圾桶内,以免污染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原则: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19. Ⅰ将①号瓶内放上适量的碳酸钙和稀盐酸,②号瓶内放入等量的清水;Ⅱ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瓶子内的空气温度 装碳酸钙和稀盐酸的①号瓶 装清水的②号瓶 二氧化碳 ①号瓶温度高于②号瓶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使空气温度上升 答案科学合理即可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本实验研究的是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因此设计实验步骤:Ⅰ将①号瓶内放上适量的碳酸钙和稀盐酸,②号瓶内放入等量的清水;Ⅱ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瓶子内的空气温度。
(2)“验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使空气温度上升”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除了有无二氧化碳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在①号瓶加入碳酸钙和稀盐酸(二者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温度计;在②号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温度计;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本实验中的实验组是加碳酸钙和稀盐酸的①号瓶,对照组 加等量清水的②号瓶,变量是二氧化碳。
(3)预期结果是①号瓶温度高于②号瓶。
(4)结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使空气温度上升。
(5)响应“低碳”的生活,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入手,具体方法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0.(1)人口的过度增长
(2) 温室效应 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低碳减排 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 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可导致土壤酸化
紫外线
(3)保护环境
(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2)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1)
人口增长过快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在认识和处理人口过快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恶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也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目前,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压力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2)
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因此,当今,人类活动致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的,如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减缓该效应的重要措施是低碳减排。
②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地表水、土壤、植被、建筑物及人体均造成影响,如可导致土壤酸化,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因此,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其污染源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和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酸雨的危害很多,如可导致土壤酸化。
③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如果臭氧层遭到破坏,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例如,可能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
(3)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保护生物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