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五年级美术下册《9.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版五年级美术下册《9.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23 22:3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岭南版材五年级第十册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教学设计
课题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课型或模块 造型表现
学校 年级 五年级
执教人 性别 男 职称
教学目标 1.人文素养目标: 了解线条与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画家综合线条与色彩所表达出来不同感受;培养学生综合感受绘画美、音乐美、书法美、文学美的能力。
2.艺术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线条与色彩的特点,使用线条和色彩的结合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个人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音乐,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线条与色彩创作出表达学生个人感觉的抽象画。
教学难点 通过运用各种线条与色彩的搭配组合,创作出一幅既美又能表现个人感觉的作品来。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如何运用相关的线条与色彩,去表达歌曲的感受。教学内容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欣赏古今中国名家的作品,了解学习他们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画出心中的感受;二是学习线条的类型和色彩的特点及其感觉,以具体的歌曲进行创作实践;三是通过欣赏不同效果的学生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材提供了名家及学生的作品,这有利于学生的参考学习;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能引导学生了解与感受线条和色彩的类型特点。本课内容主要围绕线条和色彩以抽象画的形式去创作,看似简单,但其实极容易让学生产生迷茫的学习情绪。对此,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语言和图片,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各种线条及色彩的特点,然后逐步深入实践学习。本课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感受四个美:绘画美、书法美、音乐美、文学美,力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感觉上都能受到最大的激发,特别是教师现场表演的音乐环节,能让学生的感觉得到提升;让学生大胆用线用色,以第一感受作为创作动机,不要拘泥于外型。
教学策略 1.交流式的教学策略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逐步了解和加深认识学习内容。提问是师生间通过一问多答,不但师生间可以相互了解、反馈,又可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讨论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轻松,锻炼学生在群体中交流自我观点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而结合教师的故事讲解、口琴和吉它的表演活动等,使学生从感性方面又会受到一定的感染,从而将感受到的各种情感一一反馈到艺术创作中去。2.现代化加教师示范的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电脑进行学习,通过歌曲及大量的图片资料欣赏的教学手段,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艺术创作灵感。学生经过了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基本解决了一些疑难点,进行作品的欣赏,是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这是最快捷,最有效、最直接的学习方法。而教师的示范,能直接影响并指导着学生们随后的作业效果。本课是侧重学生普遍的某处弱点,重点讲解示范,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去学习。3.诱导式的教学策略以激发、指引学生创作思维为手法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设疑,牵引出学生内在的创作灵感。我运用询问式教学作为主要方式,注重每一个环节间的自然过渡,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转移学习思维。河流虽分有上游、中游、下游,但又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也应这样,每一个教学环节要互相区别,但又要互相联系。既要清楚每一个教学任务,但也要不留痕迹地过渡。本课运用询问的激趣方式,较自然地让学生从上一个学习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的学习环节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本、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口琴、吉它、毛笔、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磁铁、纸质课题、纸质挂图学具:课本、毛笔、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画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用口琴分别吹奏《欢乐颂》和《我们的田野》,同时让学生起立,做小指挥家听音乐进行律动,然后分析不同情绪与感受(欢快与抒情)。2.提问:这两首曲子给你什么感觉?3.小结,然后引入课题《用线条、色彩画感觉》,并出示纸质课题。 1.学生同时起立,做小小音乐指挥家,同时听着口琴音乐作指挥动作。2.回答问题。3.打开课本第26页第九课进行作简单的了解。 PPT课件、口琴、课本、纸质课题、纸质挂图、磁铁 1.以教师即场吹奏口琴音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然引入课题内容。3.对课内容作初步的了解。
展开阶段 1.现场用毛笔书写“兴高采烈”(草书)、“宁静致远”(金文)两种书体。学生回答后师作小结。2. 欣赏课本中两幅名家作品中线条的情绪特点(平静与湍急)。再欣赏吴冠中抽象国画。3. 使用微视频复习中国画中的五色线条:浓焦湿淡干。4.出示《静夜思》,学生有感情诵读;然后教师现场弹唱《静夜思》。5.简要评点线条练习稿。6.讲述线条的类型: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曲线(弧线、波浪线、螺旋线、折线)。7.欣赏各种线条组合给人的感觉。(风和寒冷的感受)8.讲述《球队休息室》故事。9.欣赏各种色彩的图片。(1分钟)10.出示几种色彩的感受(出示纸质贴图)11.观看《中国画颜料的上色方法》视频。12.欣赏色彩的画。(1分钟)13.欣赏名家有关线条和色彩的创作作品以及优秀学生作品。 1.进行【任务一】的学习:通过连线,把两种书体所呈现出来的感觉词语连接起来(草书——热烈、活泼,金文——宁静、平和),然后回答。2. 在画家的作品中认识线条。3.通过微视频复习墨的五色及学习其给人的感觉。4.先有感情地朗诵《静夜思》。进行【任务二】的学习:一边听教师的演唱,一边用中国画工具同时用线条去表现此歌曲的感觉。5.了解练习优秀之处与不足之处。6. 了解多种线条的具体特点。 7.进一步了解感受各种线组合所带来的感觉。8.认真听讲。9.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色彩。10.认识各种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11. 学习上色方法。12.进一步学习色彩在画中的效果。13.进行【任务三】的学习:学习名家和同龄人的优秀之处。 PPT课件、课本、吉它、毛笔、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画毡、纸质挂图、磁铁 1.让学生能过欣赏书法的线条美,从而自然地转入线条的学习环节。2. 深入了解各种线条的类型及相关的感觉。3. 结合中国画,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学习中国画中的线条情绪。4.能过视频复习,有利于后面的创作。5.进一步学习线条组合后的方法效果。6.通过朗诵古诗,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现场收听老师的弹唱来练习,能激发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7.让学生认识优秀的线条画画法。8.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9.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特点。10.有助于后面的创作。11.有利于画面的多样性效果。12.通过观摩,提升色彩的认识。13. 通过欣赏和感受名家作品和优秀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
拓展阶段 1.观看老师的MTV原创作品《因为有爱》,提出作业要求。2.宣布开始作业,巡视指导。 1.认真观看感受老师的MTV原创作品《因为有爱》,构思画面效果。 2.开始认真作业。 PPT课件、课本、毛笔、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画毡 1.运用老师原创作品,影响学生的原创思维和态度。2.进行实践学习。
结束阶段 评点作业。2.师作小结。3.课外延伸:尝试根据一些中外世界名曲的感觉,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抽象画的创作。4.宣布下课。 1.说说自己的创作感受。2.认真听讲。3.课外巩固学习成果。4.收拾学习用具。 PPT课件、磁铁、学生优秀作品 1.了解优秀作品的优秀之处,有利于以后的创作。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心得的累积。3.能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课后反思 1.选择一两幅名家作品作重点深入的评讲分析,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2.线条练习稿的点评要重点点出作品中线条及构图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后面的线条和色彩的综合创作实践。3.要求好学生用墨的问题,一是倒完墨汁一定要第一时间把盖子拧回去,并要拧紧,以免出现满桌满地的问题出现;二是画完画后,要用纸巾先吸干墨汁,再去洗,洗的时候就不会弄得到处都是墨汁了。
设计时间: 2018年 4 月
【板书设计】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课程版面:】
学生作品展示
(小白板)
电视屏幕
线条类型与感觉
(文字)
墨的五色及感觉
(文字)
各种色彩的感觉(文字)
老师现场的书法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