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2013阅读写作指导训练(概括文章主旨个性化的语言等56个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冲刺2013阅读写作指导训练(概括文章主旨个性化的语言等56个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5 13:03:10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七
文学作品整体阅读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作品的体裁主要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散文整体阅读应具备的能力
(1)能够明白一篇散文究竟是通过什么来抒情,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还是把感情寄托在某种物上。前者称为借景抒情,后者称为托物言志。还要明白作者在一篇散文中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即为一篇散文的中心思想,观点态度。要求考生除了能够找到种思想之外还要能够进行评价。
(2)能够分析文章层次,理解文章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哪里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中心,而其它地方分别从什么角度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3)能够体会做着如何通过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就是作者所选用的词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4)能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抒情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要能够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通常用很多意思含蓄的句子来表现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也是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5)能够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这是前几项能力的总和,无论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还是理解句义和词语含义,从根本上说都是“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3、小说阅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注意从不同侧面细致分析人物的性格。从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及心理描写中看人物形象是怎样凸现出来的。
(2)要理解小说中完整的故事情节。通常小说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组成,但也存在着某些方面、某一块弱化的现象,考生应从生动的情节中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
(3)要注意分析小说中所描写的具体可感的环境,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起到烘托人物形象地做作用,社会环境的描写往往为人物提供了宏观的时间和气氛,为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服务。
4、诗歌的整体阅读应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应从内容、语言技巧诸方面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应抓住关键,领会表达方法,体会意境、揣摩色彩。
5、戏剧主要是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其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并且具有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的学习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欣赏品味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在中考中出现较少,因而不做重点介绍)
二、思维拓展
6、散文情与物关系的分析
散文情与物的关系往往有三种:
(1)托物言志,将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格。
(2)融情于景,即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情怀。
(3)移物就情,为了便于情感的抒发,借用一些景物描写,全文所写之景物皆为抒情、议论服务。
7、景物特征的概括
写景文体在阅读时应善于找出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景物不同,则特征也不同。在找这些特征时可以采取:(1)抓重点词,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以及总结景物特征的句子。(2)分析景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归纳出景物特征。(3)分析景物与所对比或所衬托事物的显著不同,总结出它的特征。找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词语后,经过分析、综合,概括出景物的特征。
8、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
(1)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找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包括: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
(2)根据上述依据找出相应的修饰词,概括这些修饰词将其作为答题的基础,或者找出文中对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将其作为答题的基础。
(3)结合文中对人物的称谓或有关人物的隐喻事物,确定答题用词的感情倾向和褒贬色彩。
(4)结合文中人物在事件过程中表现,来作为答题的基础,人物或聪明机智、或勇而无谋;或大胆创新,或因循守旧。
(5)用清晰、准确、全面的语言写出分析的结果。
9、小说中人物情感的揣摩
对小说中人物特定情形下情感的揣摩要做到:一抓、二析、三联。
一抓,即抓住句子中直接体现人物情感的词句,如:“他高兴地说”中的“高兴”。
二析,即分析重点词。如《生日》一文中对“百感交集”一词的分析,百感交集是形容很多情感交织在一起。那么体会人的情感时,应该是很多的,而不是一种。
三联,既联系人物当时的处境,任务的语言、动作、心理,综合分析人物的情感。
三、综合创新
近年来中考文学作品的阅读几乎在每一套中考试卷中均有体现,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四散文、小说。
10、散文、小说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为:
(1)学会抓文体、抓线索。
(2)把握关键,通过把握关键词、句、段准确解题。
(3)在解答词义、句义、段义、主旨、文眼等筛选信息的试题时,要注意词、句、段在文中的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前后关联去体会分析,快速而准确解题。
(4)从分析意境入手,感受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5)掌握文章的写作对象,因“象”悟“理”或因“象”悟“情”。
(6)通过分析比喻义来探求文义。
11、景物描写手法的赏析
赏析景物描写的手法,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赏析:
(1)生动、形象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能准确表现景物的特征,赏析时,要注意比较辨析,词语本身的感彩、词语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抓住了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我们才能够准确赏析。
(2)表现景物特征的手法。一般表现景物特征的手法有:
第一、衬托。用景物所处环境的恶劣来反衬景物的特征,或景物所处环境的优美来正衬物的特征。如《白杨礼赞》中描写黄土高原的优美,但却使人有一丝倦怠来正面衬托白杨的品质。环境衬托使物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第二、对比。用同类事物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对比,从而衬托所刻画景物的特征。如《白杨礼赞》中结尾部分用“楠木”与“白杨”进行对比,突出白杨的特征。
第三、直接描写。直接描写事物的特征,一般会选取表现景物特征的几个典型事物,通过刻画典型事物来表现景的特征。如《春》,作者抓住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来表现春的特征,。直接描写物一般会抓住表现物特征的典型事物。如《白杨礼赞》中,直接表现白杨特征,抓住白杨的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来写。
12、把握文字作品的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整体阅读就是将题目、作者、注释、写作时间、文章试题等作为一个彼此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进行阅读。题目或者概括内容,或者揭示主旨,这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了解作者同样有利于理解作品。写作时间往往昭示时代背景,便于我们知人论世。注释不管是语句解释,还是背景揭示,无疑有助于理解文章。试题其实是文章写法和内容的提示,特别是选择题,比如要求选择错误的意向,这就意味着其它三项都是正确的,对理解文章大有裨益。
13、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
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主要从语言的技巧风格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去赏析,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谈:
(1)表现手法。运用了象征,指明其象征意义;运用了衬托,指明其突出了什么;是伏笔的,指出与此相照应的语句。
(2)修辞手法。各种修辞手法都有其特殊作用。比如比喻拟人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可以加强气势、渲染气氛,反复可以起强调作用。
(3)基本写法。比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多角度描写,还有语言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等,赏析时指出来并谈谈其作用。
(4)语言蕴含的思想感情或表现的人物形象。
(5)语言的哲理性或深刻的含义。
(6)语言的风格,或含蓄深沉,或朴素自然,或幽默风趣,或尖刻辛辣。
例题解析
[考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文中描写二月兰,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渲染。仔细阅读文段,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内容。
(1)二月兰的模样、颜色:
(2)二月兰的数量:
(3)二月兰开放的时间:
2.作者既写了二月兰的外在,也写了二月兰的内在,写了它的精神品质,请你将文中有关语句进行归纳,概括作者写了二月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3.文人、作家常常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寄托于景物之中,请你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解析] 这是一篇写景寓情、托物言情的散文。阅读此类文章,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1)斜井、写物本身写了什么内容;(2)写感情、思想写了什么内容:(3)物与情怎样自然地联结。其中第二个问题尤为重要,是阅读中需要深入理解和感受的
[答案] 1。(1)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深紫浅紫的颜色,深深浅浅连成一片。(2)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3)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
2.无拘无束,自在;不必顾及别人的态度,只管尽情生长;地位卑下却自尊,高扬活力;忠心、执著。
3.作者用富有人的特征的词语来形容二月兰,使人们自然地由二月兰联想到具有二月兰这种特征的人。无论是写二月兰旺盛的生命力,还是写其独立的个性,不在意自身地位的卑下,不在意别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等方面,都让读者感悟到作者将自己欣赏与赞美的精神寄托在了对二月兰的描写、欣赏、赞美之中。
[考题2] 洁白的木槿花
1.第1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眼含着泪水,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呀。”母亲为什么要责备自己“好糊涂”?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
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3.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

4.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不超过80个字)


[解析] 本文运用倒叙。第1题中的这一句是文章的悬念,解答这一题需要整体感知全文,应从方式和目的两方面答题。
第2题诗品析语言题,这两句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品析时就应指出这一点。
第3题诗对语句表现手法的领悟,也是对全文主旨的理解。
第4题要求赏析人物形象。答题时要有理有据,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情节,能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 1。痛悔自己竟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廖医生谎称木槿花可作中药,并收购木槿花,目的是使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坚持为儿子治好病。
2.(1)得知儿子的腿能治好,心里感到宽慰,但又为贫穷无钱治病而犯愁。(2)因无力支付医药费而失却了继续医治的勇气,为无力治好儿子的腿而伤感。
3.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4.母亲:贫困而自尊。缺钱为儿子治病,定要以鸡蛋母鸡相赠表心意;当晚就把廖医生的钱送回去。廖医生:心地善良,尊重弱者,不计较医药费,还用巧妙的方式接济他人,维护他人的尊严。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四
分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要点
文中的关键词句
文中关键词句主要指: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对于理解文意其关键作用的词句;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键词语或过渡句;展现人物形象或提示事物特征的语句;具有特殊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语句等等。
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与解释
对于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与解释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与派生的新义、词句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①代词指代内容的确认;②非代词的特定指代义的理解)、词句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理解、解释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等。
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赐予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二、思维拓展
4、如何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
(1)联系文中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是中,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则需要我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另外,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还需要从修辞的角度、从限定的角度去考虑。
学会识别文中重要的句子,明了其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常见的重要句子及其作用主要有:能揭示中心、提携全文,具有较强概括力,多居于段首的文眼局和主旨句;能归纳和提示上下文,在结构上起起承转合的过渡句;能概括总结段意,收束全文思想感情的常居于段尾或文尾的总结句;能深化内容、升华主体的点睛句;有巧用修辞、表意蕴籍的含蓄句子等等。其次,重要的句子与文体的关系也值得注意,不同文体,重要的句子有不同侧重。记叙性文章中应注意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的作用;议论性文章中应注意段首句与段尾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提出观点或得出结论;说明性文章应注意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句子;文学作品中应注意绘景写人、浸染感情、谴词精妙的句子。
句子的分析与理解
要正确理解句子,首先要理清句子的结构,进而明确句子的整体含义。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搞清句子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1)比喻句。比喻句在文章当中的作用往往有以下几种:在议论性或者说明性的文字中是作品的观点通俗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在描写抒情性的文字当中,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对这类句子,解题的方法是:认真阅读原文,把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运用比喻的有关知识,找到本体、喻体理解句子。
(2)意蕴深厚的感悟句、哲理句。记叙类文章中的感悟句、哲理句有时是对文章主旨的直接揭示,所以应在理解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意对感悟句、哲理句进行拓展,直白表述它所透露的意思。
三、综合创新
7、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词语。
(1)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知识要点: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②注意指示代词的含义;③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理解词语在一定语境下的含义有如下规律:
①从字形上推断出其本义和与其相关的事物,再联系上下文的语言材料确定其含义。
②运用联想的方法,借助已学的知识推论词语的用法含义。
③借助上下文的联系,找出上下文中与此与相关的线索、信息。
有些词语的临时含义往往是基本意义以外的,或与基本意义在词义、色彩、感情上有差别的意义。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会、理解作者遣词的用意。
8分析词句在文中含义的应用技巧
对于词句含义的理解与解释,要从词义本身意思分析入手,同时结合语境分析。要从文章的主旨或背景出发,从作者的思想品性或人物性格的联系上考虑,从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上去筛选,从语法、修辞上理解、揣摩。具体说,对文句中词语的字面义及派生的新义的理解,可以采用从词语与词语的搭配关系入手的方法进行分析,进而理解词语内在的含义,再结合句子结构,进而推导并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及其派生的新义;对文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确认,可依据代词的指代特点——大多数指代词的指代内容都在其前,少数在后——从代词的上句入手确认代词的指代内容;对于非代词的指代义的理解,可以从在上下文中寻找相对应的阐释句入手,找到阐释句也就等于找到了答案;而词句的特殊隐含义往往与比喻、象征、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相关,因而可以从揣摩其比喻义、象征义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例题解析]
[考题1] 历练后的飞翔
1。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什么?
(1)
(2)
(3)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各指什么?
(1)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2)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

联系全文,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2)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解析] 第1题是考查对非指代词的指代义的理解。理解“滴血的悲壮”需从下文寻找相对应阐释句入手。根据第3段的描述,可以理解何为“滴血”。第2题是考查对代词的指代内容和词语比喻义的理解。由上文母鹰残忍地折断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可知是一种残忍的训练;由“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能推知“翅膀”正是比喻这些内容。第3题是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是要结合文中细致地描述和全文的主旨。
[答案] 1。(1)雕鹰出生不久,就要经受千百次残酷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食物。(2)母鹰把幼鹰从高处摔下,胆怯的幼鹰便被摔死。(3)母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并把幼鹰再次从高处摔下,有很多幼鹰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2。(1)折翅训练(最后一次残忍的训练)。(2)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3。(1)写出了母鹰内心的矛盾和最终的选择。母鹰用近乎残忍的训练为孩子未来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2)本句充满了哲理。不管外界条件如何,成功最终靠自己。
[考题2 ] 给生命配乐
1.文章的①②③段中,每段都包含作者对“调子”的一种见解,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写出这三种见解。



2.说说第④段中加点的“灿烂”一词早文中的意思。

3.请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说说第⑦段中“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解析] 第1题考查不同情境中特殊词语的不同含义,第①段中的“调子”是实指,强调生活(生命)离不开“调子”;第②段“调子”具有象征意义,强调最动听的“调子”来自自己的的心灵;第③段是强调“调子”对人的影响。第2题考查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灿烂”是指“改编、丰富、多彩多样”等意。第3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联系全文,此句的含义,就是要珍惜自己生命的存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答案] 1。①“调子”是生命本身的需要。②发自心灵的“调子”最动听。③“调子”能改变人生。
2。(1)是生活变得很灿烂。(2)能改变、丰富生活。(3)创造多彩生活。
3.要珍惜自己生命的存在,乐观向上,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应对人生,改变自身的处境,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九
议论文整体阅读
一、知识要点
1、基本考点
(1)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点)。
(3)能辨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作用。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严密性、凝练性。
(5)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文段的主要内容。
(6)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思路。
2、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3、议论文的分类:从议论方式来看,议论文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4、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5、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2)论据:常用的论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第一,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第二,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论证论点;第三,对比论证。拿正反两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第四,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6、议论文论点出现的五种形式:
(1)题目本身就是论点。
(2)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
(3)在文章的中间提出论点。
(4)在文章的结尾提出论点。
(5)在文章中归纳出论点。
7、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摆事实,讲道理。
8、议论文的论证及常见的五种论证方法:
(1)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2)引证法:用一致的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个别性的论点。
(3)对比论证: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4)类比论证:根据已知事物的性质推断出另一类事物也具有这种性质。
(5)喻证法: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9、议论文的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0、议论文的结构的两大类型
议论文的“横”式结构及“纵”式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横式结构:总论——分论——总论。纵式结构:“逐层深入论述”。分析议论文结构,先要弄清楚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度句及过渡性词语。
1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立驳结合。
12、议论文语言有如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主动性。
二、思维拓展
13、阅读议论文,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的文章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的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一下方法:第一、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第二、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第三、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就能找到论点。
(2)分析论据:第一、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第二、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3)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中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容易看出来,道理论证一般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比喻论证往往是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式;对比论证一般找出正反两面的论述。
(4)分析结构:议论文一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
(5)分析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赐予。议论文的语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议论文的语言还很严密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我们在进行分析是,亦不可忽略此点。
14、注意一般性的阅读能力。
(1)结合语境理解关键性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能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3)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词语。
(4)能划出文章的层次和结构,看出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
(5)从文章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6)能正确地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7)领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步骤:一是整体感知,二是梳理文脉,三是筛选信息,四是代入问题,五是确定范围,六是前后推敲,七是磨练语言,八是得出答案。
15、注重特殊能力
(1)理解论据、论点及其关系,能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
(3)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
(4)初步理解议论语言严密概括的特点。
三、综合创新
16、综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议论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有以下特点:
(1)选文注重了选取那些表现中华民族美德、注重青少年修养方面的文章。如《读书、养气、写作》《宽容是美德》等等,在中考阅读训练时,我们要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予以关注。
(2)在题型的设计上,主观题所占的比例很大,同时注重设计了一些探究题,如谈对某一观点的看法,补充某一观点的论据等等,这就靠平时的多积累,多练习了。
17、议论文中的开放题和创新题
议论文中开放题和创新题主要以三种题型出现:
(1)围绕观点谈感受、写经历。解答此类题要注意紧扣住观点谈感受,写清感受到与观点相关的启示。写经历,要写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二
概括文章主旨
一、知识要点
(一)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异的。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二)概括文章主旨,是中考阅读层级要求较高的。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章、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技巧。
二、思维拓展
(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解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四)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章议论或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破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的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五)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是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
3.看议论过程。有的以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六)科技说明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抓中心句(关键句)。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
也有不少文章的主旨贯穿于文章的内容中,因而没有集中而鲜明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感情等,如《大自然警号长鸣》,在归纳各段段意的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坚决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综合创新
(七)中心思想的归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归纳中心思想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别的。在议论文中,文章论点是文章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说明文中,介绍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题。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和情感(包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指明方向。如《白杨礼赞》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概括所叙述的主要事件。
2、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新的基础,可以通过分析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中心。如《一面》,作者三次细致地描写鲁迅瘦得叫人担心却精神抖擞的外貌,表现出鲁迅先生的坚强意志和忘我精神,写鲁迅对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3、从分析首段入手。文章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豫剧、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
4、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图。同时,议论、抒情的句子中,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感情的变化。
6、从概括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小说写了三个场景:一是听控诉;二是救父女;三是拳打镇关西,三个场景把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鲁提辖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人物特征。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封建社会被压迫的人民对伸张正义的愿望。
7、联系作品背景。作品是社会的反映,内容是背景的产物。不少的作品,只有了解它产生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
(八)格式法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都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帮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文学作品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
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
科技文
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题例解析
[考题1] 语文诗话
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第②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和第⑧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
(2)
3.第⑤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 段和下文的第 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第④、⑥、⑧段众任选一段加以分析。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对全文中心意思的归纳。这是一篇议论文,表达议论文中心意思的是中心论点,论点往往位于篇首或篇末。第2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结构及论点、论据的关系,从全段看,作者引用诗文的主要作用是论证分论点“语文应该是热爱”和“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的,要善于抓住首句。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
[答案] 1、语文的高层次表达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宫举行,更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情感性和理性。)从精神性角度回答即可给分。2、①论证语文是热爱和“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或:论证“语文是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②论证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3。②③④ ⑥ 4。略
[考题2] 小丑(俄国 屠格涅夫)
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解析] 这是一篇具有很强讽刺意味的小说,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小说的特点入手。小说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上,寄托了作者的生活体验、生活态度及思想情感。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丑,他在遭遇了烦恼的事情以后“茅塞顿开”,采取了诋毁他人否定权威的做法。凡是小丑能够知道的、被他人赞扬的人,他一律予以诋毁,可笑的是他的这种荒谬的做法却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自己最终成了被年轻人崇拜的权威,达到了他自己的目的。作者对小丑的态度是否定的,这一点从对这个人物的语言描写等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他对别人的伤害主要是名誉上的,恶意中伤,无中生有,“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地驳斥。”他的这种行为令所有品质健全的人憎恶,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效果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知。
[答案] 作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竟输了一个小丑变权威的故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们胆小虚荣的心理,对不敢坚持真理的世风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五
揣摩文章表达技巧
一、知识要点
1、文章的表达技巧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在塑造形象、说明事物或阐明道理时,灵活运用一般的写作规则和写作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由于文章的表达方式有独创性、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加之作者因生活阅历不同,写作经验和艺术造诣不同,其表达技巧也就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2、文章表达技巧的主要表现形式
(1)文章表现形式的基本范畴。文章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主要手法。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表现手法则较多,包括记叙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论证的方式。记叙文里正面与侧面描写、直接与间接抒情、托物言志、铺垫照应、衬托渲染、悬念设置、象征手法、先抑后杨、以小见大、正反对比等等。
(2)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是学生平时学习、考试中最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学生应准确区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准确区分首先要明确概念和各自范畴,在头脑中应建立如下的结构网络: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现形式 记叙文:对比、衬托、照应、渲染、象征等
表现手法: 说明文: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方法
议论文: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论证、对比论证等
思维拓展
叙事(记人)性文学作品表达技巧
所包括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随笔、小说、通讯、童话、新闻等。其表达技巧,在选材剪裁上,主要表现为选材典型、选材精当、剪裁得体、剪裁适度等;在立意构思上,主要表现为立意高远、立意深刻、立意新颖、构思奇特、构思新妙等;在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线索清晰、思路畅通、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等;在语言风格上,主要表现为语言精练、语言含蓄、语言生动形象、语言富有表现力等;在写作特点上,主要表现为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以简驭繁、疏密相间、正侧结合、明暗相随、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托物寓意、借景抒情、象征衬托、巧设悬念等。
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要注意文学作品内部具体文章的文体特点,要从具体的文体特点出发去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二要按具体文体的本质特征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千万不能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同一种读法。三是任何一篇文章的表达技巧,都只能从具体的文章中分离出来,切忌用描述表达技巧的一些术语去套所有的文章。四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千万不能无视文章的整体,只从局部入手。
科技说明文的表达技巧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以传播知识为主要功能的文体,与现实生活有着广泛而直接的联系。从说明方式上看,说明文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从说明对象上看,说明文有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两类。说明文在表达技巧上有它自身的一些规律。在材料选择上,主要表现为材料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举例恰当等;在文章的构思上,主要表现为说明方式的选用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在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说明顺序的安排,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在语言特色上,主要表现为平实准确、概括具体、生动活泼、简洁精练、幽默风趣等。
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一看给你的文章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二看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三看说明顺序的安排,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四看说明方法的运用,是单项运用还是综合运用;五看说明语言的特色。
议论文表达技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论点的文章。从论证方式上看,以论文有立论、驳论和立论与驳论相结合三种。从文体上看,议论文有立论文、驳论文、杂文、思想评论等。议论文的表达技巧,从选材上看,主要表现为选材典型、材料具体等;从立意构思上看,主要表现为观点鲜明、构思新颖等;从某篇布局上看,主要表现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从语言风格上看,主要表现为准确、鲜明、概括力强等。理解和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技巧,首先要辨明议论文具体的问题,是立论、驳论还是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其次要看论点现身的方式及其所在的位置,有无分论点;第三要看论据的类型,是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第四要看论证方法,是直接论证还是间接论证,是直接反驳还是间接反驳;第五要看论证结构,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第六要看语言特色。只有从上述六个方面综合地看才能准确地领会议论文的表达技巧。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作用
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在掌握表达技巧一般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它们的作用。文章表达技巧的一半作用:
(1)叙述性文学作品。对比、衬托表现人物或景物的特征;渲染、烘托表现环境气氛,为突出中心服务;铺垫、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突出所表达的感情或文章的主旨。
(2)科技说明文。说明文中举例子、列数据、下定义、做比较、打比方、做诠释、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目的是揭示事物的特征。一般来说,在说明文中说明了事物特征之后,就用具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3)议论文。议论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目的是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表述形式上与说明文的顺序相似。
总之,在把握文章表现形式的一般基础上,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表明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合创新
7、评说一篇文章的表达技巧,应从选材剪裁、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写作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但就文学作品、科技文章、议论文而言,其表达技巧又因文体而异;具体到一篇文章,其表达技巧又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在具体的文章阅读中去思考、理解和体会。
8、文章表达技巧的评析角度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评价: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变换和选择是否得当;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和其作用;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从选材剪裁的角度去考虑: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生动、真实、新颖。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评价: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触情于景等手法。
(4)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去评价: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在文中是否有所运用;起承转合是否曲折有致。
例题解析
[考题1] 女兵墓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是哪两项?( )
A.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味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的心情。
B.第13段划线的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无名女兵的怀念之情。
C.第15段中加点的“心安理得”一词,在文中有踏实、坦然、没有遗憾的意思。
D.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抒情,好像“我”在对读者直接情愫,读来亲切感人。
E.文章多次写道“我”眼中女兵墓的变化,表明人们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了这位无名女兵。
2.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座位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1)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2)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解析] 第1题考察文章的表达技巧与语言技巧,B项用排比表达的并非“怀念之情”,D项并非第二人称,而是第一人称。第2题是考查表达技巧和抒情方式的使用。第(1)句,是直抒胸臆。第(2)句含蓄委婉地抒情,使用两句都行,只要理由适当即可。
[答案] 1。B D 2。第(1)句:这是一个直抒胸臆的感叹句:“亲爱的战友”是“我”对无名女兵的深情呼唤,两个“永远”强烈地抒发了“我”的怀念之情。第(2)句:以含蓄抒情的笔调写“我”对女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你冷了吧”一句,让人感到女战友还活着,她的冷暖仍牵动着“我”的心,表达委婉细腻,感人至深。
[考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谈到“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跟“牛马一样”,这一浅显的比喻,意在批评一种什么现象?有什么作用?


2.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不时就道理谈道理,而是从事实到道理,从具体到抽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解析] 上面两题考查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应属热点题型。要正确解答,首先必须读懂全文,体会作者运用手法的意图。把“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说成跟“牛马一样”,意在批评不动脑筋(或不善于思考)的现象,这样设喻,能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和重视(谁愿意做牛马?)。
文章不是就道理谈道理,而是从人们比较熟知的具体现象谈起,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使所讲的道理通俗易懂,让读者易于接受。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八
科技文章整体阅读
一、知识要点
1、科技文的概念
科技文是介绍科学知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科技说明文的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科技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3、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4、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做比较、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5、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科技说明文的预言:说明语言必须准确,这是说明文必备的条件之一。
7、科技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纵、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是:事理说明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8、说明文区别于其它文体的特点
说明文体的首要特点是知识性,即着眼于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而不是像议论文着眼于通过论证或争辩以确定论点(浓缩的知识),也不是象记叙文着眼于表情达意。
说明文体的第二个特点是科学性,即在介绍、解说传播知识时必须科学,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不准有任何的主观随意性。通过准确地定义,恰当的论断,合理的区分,明确地杰说,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
说明文体的第三个特点是说明性,即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的语言比起记叙的个别性来说,它注意的是普遍性;比起议论的抽象性来说,它注意的是具体性;比起记叙的可感性和议论的逻辑性来说,它注意的是明白性。说明是普遍意义上具体而明白无误的介绍,解说某种客观事物的语言形式。说明性还体现了说明文体的目的,即通过如实地杰说,让人明事象、懂事理,给人以知,教人以用,而不是像议论文通过逻辑论证,哓人以理,导人以行,也不象记叙文通过形象刻画,动人以情,使人以范。
9、科技说明文的基本考点
各地中考对说明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了解说明特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既要说明的事理;(2)理清说明条理,明确说明顺序;(3)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并理解其表达作用;(5)了解说明中的叙述、描述、抒情、议论等的表达作用。其考查的题型较为灵活。其中以说明方法的判断,说明语言的品析,说明顺序地把握为重点和难点。
二、思维拓展
10、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说明文在阅读时可采取三种方式:概括阅读、浏览阅读、重点品析。三种阅读方式目的不同,方法不同。如:
(1)概括阅读。此种阅读方法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摘录要点,归纳文中信息的方式概括每一节的内容,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以及所用的说明方法。概括阅读是对文章的初步感知,在对说明文进行阅读时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2)浏览阅读。浏览阅读时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说明文的再一次快速阅读,分析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特征,作者布局谋篇的意图。浏览阅读是对感知信息的综合处理,是对文章的再一次感知和挖掘。
(3)重点品析。重点品析是结合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对文章局部段落或句子的反复品析。品析时要注意结合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同时动笔划出重点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对文章提供阅读信息的部分反复品读,通过摘录药店、分析综合等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1、说明文说明顺序的分析
(1)明确说明顺序的种类及特征。第一、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用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文中一般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动作先后顺序,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
第二、空间顺序,用来说明建筑物或所处的特点。文中一般有表示空间的词语,如“上面、下面、左边、右边”等。
第三,逻辑顺序,一般用来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在说明时,按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及果,由总到分等顺序。文中表示由因及果的词语有“所以”,“因为-----所以------”等词语。表示总分顺序的词语有“总之”。
理清说明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可采取“抓”和“析”的办法。“抓”即抓表明文章说明顺序的词。“析”主要一析题眼和重点词语,二析说明内容要点的联系。有些说明类的文章,我们从题眼和重点词语就可揣摩得到。如:《发射飞船为何选在冬天和夜间》,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文章一定要分别说明发射飞船选在冬天和夜间的原因,所以,以此推断两种顺序,一是因果里面的由果及因,,而是总分。分析内容要点联系时,注意分析内容,有的内容都是在说明事物的特点,只是有的主要,有的次要,顺序就是由主及次;有的是先介绍某一事物的特点,然后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那么这就是由现象到本质,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2、说明方法的分析
(1)准确辨识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引用、摹状貌等。准确辨识说明方法,要注意准确辨别举例子和举例论证,打比方和比喻,下定义和作诠释。下定义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揭示,而作诠释是事物某一方面特征的揭示说明。举例子和打比方是说明方法,而举例论证是论证方法,比喻是修辞方法。
准确阐释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方法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一般说来,文章是先表述事物的特征,然后再用说明方法来说明,也有少数事物特征在说明方法之后,明确了事物特征的位置,就能够准确地阐释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方法的运用
命题中经常会出现给“xx”词语下定义,或根据文章内容画图表。在给词语下定义时首先要确定表述结构和事物本质特征。表述结构是:“xx是-------”,如给“燕子”下定义,“燕子”本质特征是鸟,所以表述结构是“燕子是-------的鸟”。其次要摘录说明事物特征的药店进行归纳整理,来修饰、限制事物的本质特征。
根据文章内容列图表,一是根据内容结构确定表格形式,二是摘录内容要点,准确填写。
13、科技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一些副词比如“几乎”“也许”“大约”和数词比如“一倍”“左右”“大多数”等往往起到限制性的作用。解答时,我们可以考虑这类词语删掉后与原文相比有什么不同,是不是说话太绝对,与事实不符或有可能不符。还有些词语起强调作用,去掉后虽然意思没有变化,但语气上有所变化。
14、说明内容的推断与想象
(1)建议措施题
针对说明文中,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采用的建议和措施,应紧扣住文中内容要点,分析产生危害的原因,针对原因说明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如:针对全球环境恶化可采取:一,控制汽车数量,提高汽车质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气量。二、植树造林,增加地球植被覆盖。三、搞好垃圾回收,治理环境污染等。
(2)标语的写作
标语的写作应力求紧扣内容,语言优美。如:保护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等。
三、综合创新
15、科技说明文整体阅读实质上是将现代文阅读的知识能力点的整体把握,除注意以上问题外,还应注意辨明并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
“重要信息”是指:(1)体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映作者态度主张的内容;(2)表述新信息的内容(新发现、新概念、新进展)等;(3)对新发现、新概念等新的知识进行解说的内容。辨析、筛选的方法有:抓关键词语、捕捉隐含信息;透过明示信息,发掘隐含信息;弄清修辞特点,体味隐含信息;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内容,思索隐含信息。当然,还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有敏锐地感知能力。
16、说明文信息的筛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实际上要求初三学生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筛选与题目要求无关信息的能力,归纳与题目要求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根据题目要求全面、准确概括相关信息的能力。
整体上讲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快速、准确、全面。
相关题型包括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不同方面、概括全文说明内容、概括某段或某几段的说明内容等。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找到与题目要求有直接关系及间接关系的答案段;
——确定与题目要求相关的答题标志,这种标志可能是直接出现在题目要求中的词、句等,也可能是表达意义与题目要求详尽的词、句等;
——归纳与题目要求相关信息时,可直接分析相关答案短的关键句子,可将一个相对复杂的关键句子缩为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相对简单的句子,缩句时要注意不要丢掉原句中任何一个主要的、重要的信息;
——概括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时要切忌全面、准确。“全面”是指不丢掉你归纳出的相关信息的任何一个方面,“准确”是指你的概括应与题目要求切合,不能是题目问A,你能B,也不能只答A中一点,而要答完完全全的A。
例题解析
[考题1]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

2.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 段到第 段。
3.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


4.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技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已第5段中划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解析] 第1题,要认真对文中介绍“勇气”号特点的语段加以概括,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来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第2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段内容的概括,显然第4段是在说明“勇气”号的结构、装备,第7段是对比的补充,并介绍了其功能。第3题同样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归纳,根据文章的第1和8、9段可以概括出来。第4题考查队对说明语言特点的把握,甲、乙两句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
[答案] 1。“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派往其它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意思对即可)2。4 7 3。答案要点:(1)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2)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3)探测火星上是否是否有生命;(4)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5)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而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4。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六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知识要点
1.好的文章,其语言除了具有准确、畅达、精炼的特点之外,还应具有文体本身的特点,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文学作品的语言以生动形象见长,而科技文的语言则尤其讲究准确性等;此外,还应注意到相同文体的文章中的不同语言特点,如科技文的语言特点就有平实与生动之分等。由于文章语言特色的形式与作者写作的目的、文章的内容及作者个人的因素有关,所以,我们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要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基础,做到客观把握与细部分析相结合,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相结合,切不可就语言谈语言。
2.作者的情感及表现形式
作者的情感,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他们主要是通过文章的内容表现出来的。它又是蕴藏在字里行间,有时则属直抒胸臆。
二思维拓展
3文章语言特征的分析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1)要把握体裁特征。记叙类文体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具有科学性,以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说明文大多品析“大约”“大概”等概数词和“可能”“估计”等词。而议论文主要辨析“一部分”“大多数”等词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要了解文章的语气风格。
(4)要仔细感受、品味文中的语句。
4.如何分析揣摩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呢?
(1)揣摩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第二,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的特点去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共性中体现出文章的个性。第三,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是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构成和谐的完美的整体的。第四,在关注作为个人因素,如气质、素养、阅历、经历、性格等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写作个性会有不同的语言特色。第五,仔细推敲文章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语句。
(2)揣摩科技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有综合观念。揣摩语言特色不能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于不顾,要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看。第二,抓住科技文语言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词语。第三,弄清什么是平实说明,什么是生动说明。第四,认真分析文章所用到的各种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在文章中的科学运用正是科技文语言特色的正确体现。第五,注意科技文中动词、数量词、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运用。
(3)揣摩议论文的语言特色。第一、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第二,在把握论点、琢摩论据、分析论证过程中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第三,注意理解句子中定语、状语等修饰限制成分。第四,反复琢磨关键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第五,反复推敲文章中概括力很强的赐予。第六,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5、语言赏析的技巧
对语言进行赏析,应根据语言的特征进行。
(1)富有表现力词语的赏析。记叙类文章一般用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人或物的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语境具体表述词语所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
(2)运用修辞方法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比喻、拟人、夸张句赏析时,应表述出它的表达效果,是表明事物的什么特征,还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主旨句的赏析。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作用、包括点明文章主题,或总结全文,以及句子本身的作用,还是指说明的事理,或所表述的具体感悟。
(4)近义词的揣摩。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文中词语的选用或辨识,词语选用或辨识的唯一依据是词语的表现力。如对“交融”和“交织”词语的赏析,“交融”是“交汇、融合”,“交织”是“交错、编织”,从词义上来说,“交融”所表现的紧密程度要强于“交织”。近义词的揣摩要多从词义上揣摩。
6、情感的体会。对文中作者情感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体感(受)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找准表明作者观点和态度的中心句;(3)抓住文章关键的议论局、抒情局;(4)体会文中带有强烈感彩和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三、综合创新
7.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评价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平时的多读和多思来培养。
多读,既指读不同文体的文字,读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章,也指大量的、经常地阅读。多读能增加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多读能广泛了解文章语言的各种特点。有了这样的积累,我们在评价某一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时便有所比较,有所参照,也有了一定标准。
多思,指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作细部的分析,抓住那些最能体现 某种语言特点的语言片断,其中包括修辞性词语与限制性词语的使用、句式的使用、修辞格的使用等。
多思,还指在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的同时,思考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看文章语言特点的形成,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准确地抓住其特点,恰当地对其做出评价——尽管中考阅读这方面的考查一般只要求能对语言特点作出分析,评价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过,作为平时训练,要求高一点有助于能力的培养。
8评析语言的技巧
评析语言技巧,一是要把握体裁特点;二是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三要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四要细品文中词句。
例题解析
[考题2]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是这篇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B.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刻画人物。
C.这篇文章不注重展示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D.作者的感情倾向非常明显,赞扬修车女工的不卑不亢,针砭影星洛伊德的浅薄与虚妄。
[解析] 人物描写的种类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人物的语言是其思想的外衣,通过语言描写,可以使人透视到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本文人物语言描写不仅构成了文章的主题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逐步展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电影明星伊洛德的浅薄自大,修车女工的不卑不亢、自尊正直都是通过他们各自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三
理清文章思路
知识要点
1、所谓思路,指的是写作是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文章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叶圣陶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我们要特别注意思路的整理,文章中的人、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写文章时,作者不仅用语言这个“蜜”将有联系的内容粘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能够抓住这些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如果真正懂得这一道理,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将会有很多的提高,阅读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从而更好地把握主旨,领悟中心。
2、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文章的思路,遵循着不同的规律。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
3、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所写的一切材料,都有一条线索贯穿,根据文章记叙的内容不同,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1)以“物”为线索;(2)以“事”为线索,如《社戏》中的看戏等;(3)以“人”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如《驿路梨花》等;(5)以“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中的变化之情,《春》中的赞美之情;(6)以“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中的“背影”;(7)以“地点”为线索,如文言文《三峡》;(8)以“景物变化”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9)以“行迹”为线索,如《散步》。与此同时,还有另外几种情况:(1)明线与暗线交织发展,如《藤野先生》中,就有一明(回忆藤野)一暗(爱国)两条线索贯穿全文;(2)多线并行发展,如《竞选州长》中就有竞选线、罪名线、事实线和心情线等四条线,当然以前者为主,余者为次。弄清了线索的这些种类及运用情况,对于我们阅读应试是极有好处的。
科技文
科技文说明的先后安排,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不是可以随意运作的,既有讲究,又有学问,概而言之,大致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厚些,于事物或事理发展进程相一致。例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就采用了这种顺序,从“三千多年前”写到“现在”,中间还有许多历史阶段和时间词语。(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方为转移安排顺序,视力所及,笔触所至,上下左右,远近前后,都是其表现形式,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就是这样安排的。(3)程序顺序,就是以生产或工作程序的先后为序,适用于说明某种物品的生产过程,或使用方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符合事理。(4)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安排说明的先后顺序,包括因果、主次、从现象到本质、相辅相成等,例如吕叔湘先生的《人类的语言》,就采用了这种顺序。以上这些顺序,是就主要方面而言的,在各自的内部还有与之相应的其他顺序;另外,这些顺序,可以用于某篇文章的整体,也可以用于局部的段落;而且,顺序之间有时还互相包容,大顺序中还有另外的小顺序。有了这些认识,就会对说明顺序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5、议论文
理清议论文的思路,可以从议论文的“三段论”式结构入手,即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种结构通常有引论、本论、结论组成。
文章的写作思路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
(1)并列式。其思维方式是平行关系扩展,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关系,内容一般是谈几个方面的问题或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如《春》中描写春的部分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人们的迎春图,这五幅图画从逻辑关系上讲是并列关系。
(2)层进式。这种方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的相互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抓住三个发展阶段,“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捕捉住此阶段和彼阶段的转换处,就能较好地整理出这类文章的思路。
(3)总分式。总分式实际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三种形式。如《我的老师》开头就点题,然后回忆了与老师的交往,突出了蔡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和学生们对老师的依恋,最后写到老师的分别结束全文。采用这种总分式的结构就显得思路很清晰。
二、思维拓展
7、要准确地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首先应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思路各有不同。
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各有特点:议论性文章常按引论、本论、结论来组织文章的结构,本论部分又常用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四种论证结构形式;记叙性文章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抒情类作品或依文眼展开思路,或按时空变化、情感变化安排层次。其次要注意抓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关键句如有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的起始句和收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段)。关键词如表现衔接上下文的标示性词语,诸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还”表现时间、地点的词等等;表现语意转折的“相反”“与此不同”;表现递进的“更”“而且”;总结性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明话题与态度的“我以为”“我觉得”“我主张”“应该”“要”等。另外,标点也应注意,特别是分号、顿号,有区别层次关系的作用;表达方式与结构的关系也较密切,语段内如含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转换处往往是使层次的切换处。再次,要把握好语句间的组合关系。文章的各个语段、各个层次之间,不管怎样排列,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语句之间都一定的语脉。阅读时,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
综合创新
8、总之,要了解文章的思路,就要懂得各种体裁的不同写法和特点,还要领会文章结构的安排,这是作者思路的具体指向,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题例解析
[考题1]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答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果将这篇文章用空行断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该在什么地方?
如果将第一部分再进行两次划分,应如何分?
文中最能概括第一部分内容的句子是: 。
[解析] 这是几道典型的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的试题,能够将不同的表达方式的语言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清楚,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答案] 1。第17自然段与第18自然段中间,前者为叙事部分,后者为议论、抒情部分。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⑨⑩
3.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
[考题2] 我的四季
1.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领起全文,层次分明,寓意深刻,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完整地显示全文的脉络和内容。
春, , ;
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
秋, , ;
冬,晚年时期,品味人生。
[解析] 这道题为理清文章思路题,要仔细阅读相关文短,并领会其中的含义,反复品味语言即可归纳出来。其答案为:少年时期,耕种人生;中年时期,收获人生。
一 整体感知文章(文段)内容1-
二 概括文章主旨4-
三 理清文章思路7-
四 分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10-
五 揣摩文章表达技巧13-
六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6-
七 文学作品整体阅读 18-
八 科技文章整体阅读 22-
九 议论文整体阅读九 25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一
整体感知文章(文段)内容
知识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语段)的内容,不仅指材料所承载的意思,而且还包括其他方面,它是全方位的,包括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等,这些是侧重思想内容方面的。还包括结构特征、线索、感情基调等,它们都含有一定的写作技巧,由于作品思想内容有密切联系,这些内容都是指所读材料整体方面的,从什么角度测试就要从什么角度来阅读思考和研究。
整体感知文中信息
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它具有新颖性和陌生化的态度。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包括:1。文中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的词句;2、具有特殊含义或感彩发生变化的词语;3、文中行文的线索(明线、暗线);4、作者隐含文中的思想感情;5、作者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6、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形象。
整体感知的要求
整体感知,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段的中心和主旨,把握作者的意思和思路。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弄清楚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各个段落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总之要把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要孤立片面地分析问题,确实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做好每道题目。
文中信息的表现特征
要快速、准确地感知、捕捉、归纳文中信息,应注意透露文章信息句子的基本特征。这些句子一般是:
1、标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承接)、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
2、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3、显现人物情态、环境特点的描写语。
4、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标题用语。
(四)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语段的大致内容,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的内部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中语段之间的关系,弄清诸如并列、转折、承接、递进、对比等等关系,进而对文章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3、概括各段各层大意,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4、理解材料和作者感情之间的关系。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变化,特别是主要的思想感情。
5、注意整体感知的技巧
解答整体感知类阅读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中心主旨、段落大意、题目含义、感情发展、写作目的、启示意义等方面,要讲究归纳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简而言之,有以下两点:
答案来源,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是采摘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第二条是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合并浓缩。
第三条是归并,就是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和几个小层的意思合并到一起来,兼收并蓄,
全面而不会漏失。
答案形成
要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路子,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文字可以多一点繁一点,然后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次要文字,留下达意能力强的重点词句。化繁为简,尤其是有字数限制的答案,更要这样做。
(五)文章重要信息的感知与提取的解答步骤
找准信息部位
根据试题的指令,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
筛选有效,淘汰无效
在确定相关部位后,筛选并提取有效信息,淘汰无效信息,是信息表达更简洁、更准确。
准确表达
如果是选择题,就将有效信息与各选择项进行比较,辨别各选择项玉文中的有效信息是否吻合,进而做出选择。如果是表述题,就要按题目的要求摘出调整,组合文中的有效信息,按题目的规定写出正确答案。
二、思维拓展
(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
1、通读感知法:对于一篇测试文章,可以先通读全文。注意此时可以不带着问题阅读,以免影响你的思路,在阅读第一遍的基础上(你已基本有了整体感知的内容),再带着问题阅读。
2、局部破解感知法:这种方法是指对文章的核心段落一一破读,提取重要信息,再把提取的信息进行整合(这种方法适合于论说型的作品)。
3、通过问题提示整体感知法:命题者有意设置对文章整体感知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带着这个信息,去查找文章具体段落,可以很快对文章有个整体把握。
(七)各类文章信息感知方法
对各类文章信息的感知和提取大致可分为三步:
通读全文(段),整体感知文章信息。
散文:叙事散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者所表达的感悟,文章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任务的特点和感情变化,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写景散文所写景物的特征,描写方法,描写顺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主旨。
小说:概括人物的特点,揣摩人物感情变化的过程,把握文章的线索、结构、顺序、写作意图。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的特点以及文中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或词句。
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作者的观点、态度,议论结构和行文思路,文章、文段的主要内容,语言的特征。
依据要求,重点感知
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并据此逐句逐段推进,确定具体词语句子,选取所感知归纳的信息材料。
比较辨别,一一对比,分类整理,提取所需信息。
三、综合创新
(八)整体文章文段的内容除了上述方法外,还要讲求阅读速度,那么,如何快速感知文章文段内容呢?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
标题多半能揭示全文内容的重点,又是暗示文章主旨,题目常常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
2、辨识文体,分析重点文意
文体各自要素不同,阅读程度也不相同:记叙文是“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说明文是“确定对象——辩识方法——归纳内容”;议论文是“看清论据——分析论证——把握论点”。
3、要想对文章的具体内容有某些程度的粗知,须认真通读全文,如果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能大体辨明,就能对文章大意有初步印象。
4、精读首尾,揣摩主体意思
人们常常称道“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起笔特色,亦欣赏“卒章显志”“结尾点题”的收笔技巧,一般讲,文章的首尾段往往能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因而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揣摩首尾,体味题旨,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
题例解析
[考题1] 宇宙飞船的“避火衣”
请根据文章,概括宇宙飞船“下凡”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2.第④段中三个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A.它: B.它: C.这:
3.文中能体现“避火衣”“自我牺牲”特点的词语是 。
4.从文中看,宇宙飞船的“避火衣”具有的“双重奇妙功能”是什么?


[解析]“整体感知”立足于整体(全文),强调于“感”,落实于“知”。“感”与“知”,也就是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的过程。
此题是考查学生感知、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解答1题,要能正确理解①、② 两段的关系,显然第①段是领起第②段,第②段则是对第①段的具体说明,因而抓住第②段中对飞船“下凡”地描述即可完成此题。第2提依据加点次的上下文即可作出筛选、归纳。第3题抓住“避火衣”“自我牺牲”的意思就行了。第4题根据第⑤段的描述,即可筛选、归纳出所需信息。
[答案]1。(1)飞船外壁与空气剧烈摩擦,整个机身变成一个炽热耀眼的火球。(2)宇航员与地面的无线电通讯暂时中断,雷达也无法发现他的踪迹。
2.A.宇宙飞船返回舱(或宇宙飞船或返回舱)B。避火衣C 瞬时耐高温材料
3.引火烧身
4.①自己先燃烧起来,散去极大量的热量。②燃烧自己的同时,形成一层厚厚的炭化层,有效防止外界热量传入舱内。
[考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这桩诉讼案起诉原因“奇特”在哪里?(答案不得超过20个字)

用精练而明确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

[解析] 这篇文章看来只有两个小题目,但是它迫使我们细致阅读,才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一位3岁幼儿的母亲赢得无须对幼儿提前教育的诉讼。这位母亲所持的观点是:在玩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比传授其知识更重要,或者说幼儿在玩中发展想象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也可以认为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传授知识,这样会制约其想象力的发展。但是,这桩诉讼案奇特,其主要在于为女儿的想象力受损而起诉幼儿园。
[答案] 1。奇特在为女儿的想象力受损而起诉。(或奇特在幼儿园教学生认识字母反被起诉)2。在玩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比传授其知识更重要。(或幼儿在玩中发展想象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或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传授知识,这样会制约其想象力的发展。)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二
概括文章主旨
一、知识要点
(一)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异的。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二)概括文章主旨,是中考阅读层级要求较高的。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章、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技巧。
二、思维拓展
(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解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四)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章议论或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破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的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五)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是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
3.看议论过程。有的以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六)科技说明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抓中心句(关键句)。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
也有不少文章的主旨贯穿于文章的内容中,因而没有集中而鲜明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感情等,如《大自然警号长鸣》,在归纳各段段意的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坚决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综合创新
(七)中心思想的归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归纳中心思想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别的。在议论文中,文章论点是文章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说明文中,介绍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题。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和情感(包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指明方向。如《白杨礼赞》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概括所叙述的主要事件。
2、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新的基础,可以通过分析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中心。如《一面》,作者三次细致地描写鲁迅瘦得叫人担心却精神抖擞的外貌,表现出鲁迅先生的坚强意志和忘我精神,写鲁迅对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3、从分析首段入手。文章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豫剧、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
4、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图。同时,议论、抒情的句子中,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感情的变化。
6、从概括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小说写了三个场景:一是听控诉;二是救父女;三是拳打镇关西,三个场景把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鲁提辖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人物特征。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封建社会被压迫的人民对伸张正义的愿望。
7、联系作品背景。作品是社会的反映,内容是背景的产物。不少的作品,只有了解它产生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
(八)格式法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都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帮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文学作品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
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
科技文
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题例解析
[考题1] 语文诗话
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第②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和第⑧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
(2)
3.第⑤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 段和下文的第 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第④、⑥、⑧段众任选一段加以分析。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对全文中心意思的归纳。这是一篇议论文,表达议论文中心意思的是中心论点,论点往往位于篇首或篇末。第2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结构及论点、论据的关系,从全段看,作者引用诗文的主要作用是论证分论点“语文应该是热爱”和“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的,要善于抓住首句。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
[答案] 1、语文的高层次表达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宫举行,更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情感性和理性。)从精神性角度回答即可给分。2、①论证语文是热爱和“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或:论证“语文是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②论证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3。②③④ ⑥ 4。略
[考题2] 小丑(俄国 屠格涅夫)
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解析] 这是一篇具有很强讽刺意味的小说,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小说的特点入手。小说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上,寄托了作者的生活体验、生活态度及思想情感。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丑,他在遭遇了烦恼的事情以后“茅塞顿开”,采取了诋毁他人否定权威的做法。凡是小丑能够知道的、被他人赞扬的人,他一律予以诋毁,可笑的是他的这种荒谬的做法却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自己最终成了被年轻人崇拜的权威,达到了他自己的目的。作者对小丑的态度是否定的,这一点从对这个人物的语言描写等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他对别人的伤害主要是名誉上的,恶意中伤,无中生有,“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地驳斥。”他的这种行为令所有品质健全的人憎恶,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效果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知。
[答案] 作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竟输了一个小丑变权威的故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们胆小虚荣的心理,对不敢坚持真理的世风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三
理清文章思路
知识要点
1、所谓思路,指的是写作是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文章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叶圣陶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我们要特别注意思路的整理,文章中的人、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写文章时,作者不仅用语言这个“蜜”将有联系的内容粘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能够抓住这些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如果真正懂得这一道理,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将会有很多的提高,阅读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从而更好地把握主旨,领悟中心。
2、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文章的思路,遵循着不同的规律。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
3、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所写的一切材料,都有一条线索贯穿,根据文章记叙的内容不同,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1)以“物”为线索;(2)以“事”为线索,如《社戏》中的看戏等;(3)以“人”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如《驿路梨花》等;(5)以“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中的变化之情,《春》中的赞美之情;(6)以“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中的“背影”;(7)以“地点”为线索,如文言文《三峡》;(8)以“景物变化”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9)以“行迹”为线索,如《散步》。与此同时,还有另外几种情况:(1)明线与暗线交织发展,如《藤野先生》中,就有一明(回忆藤野)一暗(爱国)两条线索贯穿全文;(2)多线并行发展,如《竞选州长》中就有竞选线、罪名线、事实线和心情线等四条线,当然以前者为主,余者为次。弄清了线索的这些种类及运用情况,对于我们阅读应试是极有好处的。
科技文
科技文说明的先后安排,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不是可以随意运作的,既有讲究,又有学问,概而言之,大致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厚些,于事物或事理发展进程相一致。例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就采用了这种顺序,从“三千多年前”写到“现在”,中间还有许多历史阶段和时间词语。(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方为转移安排顺序,视力所及,笔触所至,上下左右,远近前后,都是其表现形式,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就是这样安排的。(3)程序顺序,就是以生产或工作程序的先后为序,适用于说明某种物品的生产过程,或使用方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符合事理。(4)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安排说明的先后顺序,包括因果、主次、从现象到本质、相辅相成等,例如吕叔湘先生的《人类的语言》,就采用了这种顺序。以上这些顺序,是就主要方面而言的,在各自的内部还有与之相应的其他顺序;另外,这些顺序,可以用于某篇文章的整体,也可以用于局部的段落;而且,顺序之间有时还互相包容,大顺序中还有另外的小顺序。有了这些认识,就会对说明顺序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5、议论文
理清议论文的思路,可以从议论文的“三段论”式结构入手,即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种结构通常有引论、本论、结论组成。
文章的写作思路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
(1)并列式。其思维方式是平行关系扩展,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关系,内容一般是谈几个方面的问题或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如《春》中描写春的部分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人们的迎春图,这五幅图画从逻辑关系上讲是并列关系。
(2)层进式。这种方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的相互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抓住三个发展阶段,“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捕捉住此阶段和彼阶段的转换处,就能较好地整理出这类文章的思路。
(3)总分式。总分式实际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三种形式。如《我的老师》开头就点题,然后回忆了与老师的交往,突出了蔡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和学生们对老师的依恋,最后写到老师的分别结束全文。采用这种总分式的结构就显得思路很清晰。
二、思维拓展
7、要准确地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首先应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思路各有不同。
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各有特点:议论性文章常按引论、本论、结论来组织文章的结构,本论部分又常用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四种论证结构形式;记叙性文章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抒情类作品或依文眼展开思路,或按时空变化、情感变化安排层次。其次要注意抓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关键句如有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的起始句和收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段)。关键词如表现衔接上下文的标示性词语,诸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还”表现时间、地点的词等等;表现语意转折的“相反”“与此不同”;表现递进的“更”“而且”;总结性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明话题与态度的“我以为”“我觉得”“我主张”“应该”“要”等。另外,标点也应注意,特别是分号、顿号,有区别层次关系的作用;表达方式与结构的关系也较密切,语段内如含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转换处往往是使层次的切换处。再次,要把握好语句间的组合关系。文章的各个语段、各个层次之间,不管怎样排列,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语句之间都一定的语脉。阅读时,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
综合创新
8、总之,要了解文章的思路,就要懂得各种体裁的不同写法和特点,还要领会文章结构的安排,这是作者思路的具体指向,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题例解析
[考题1]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答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果将这篇文章用空行断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该在什么地方?
如果将第一部分再进行两次划分,应如何分?
文中最能概括第一部分内容的句子是: 。
[解析] 这是几道典型的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的试题,能够将不同的表达方式的语言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清楚,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答案] 1。第17自然段与第18自然段中间,前者为叙事部分,后者为议论、抒情部分。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⑨⑩
3.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一次经历。
[考题2] 我的四季
1.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领起全文,层次分明,寓意深刻,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完整地显示全文的脉络和内容。
春, , ;
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
秋, , ;
冬,晚年时期,品味人生。
[解析] 这道题为理清文章思路题,要仔细阅读相关文短,并领会其中的含义,反复品味语言即可归纳出来。其答案为:少年时期,耕种人生;中年时期,收获人生。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四
分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要点
文中的关键词句
文中关键词句主要指: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对于理解文意其关键作用的词句;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键词语或过渡句;展现人物形象或提示事物特征的语句;具有特殊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语句等等。
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与解释
对于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与解释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与派生的新义、词句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①代词指代内容的确认;②非代词的特定指代义的理解)、词句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理解、解释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等。
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赐予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二、思维拓展
4、如何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
(1)联系文中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是中,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则需要我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另外,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还需要从修辞的角度、从限定的角度去考虑。
学会识别文中重要的句子,明了其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常见的重要句子及其作用主要有:能揭示中心、提携全文,具有较强概括力,多居于段首的文眼局和主旨句;能归纳和提示上下文,在结构上起起承转合的过渡句;能概括总结段意,收束全文思想感情的常居于段尾或文尾的总结句;能深化内容、升华主体的点睛句;有巧用修辞、表意蕴籍的含蓄句子等等。其次,重要的句子与文体的关系也值得注意,不同文体,重要的句子有不同侧重。记叙性文章中应注意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的作用;议论性文章中应注意段首句与段尾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提出观点或得出结论;说明性文章应注意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句子;文学作品中应注意绘景写人、浸染感情、谴词精妙的句子。
句子的分析与理解
要正确理解句子,首先要理清句子的结构,进而明确句子的整体含义。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搞清句子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1)比喻句。比喻句在文章当中的作用往往有以下几种:在议论性或者说明性的文字中是作品的观点通俗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在描写抒情性的文字当中,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对这类句子,解题的方法是:认真阅读原文,把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运用比喻的有关知识,找到本体、喻体理解句子。
(2)意蕴深厚的感悟句、哲理句。记叙类文章中的感悟句、哲理句有时是对文章主旨的直接揭示,所以应在理解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意对感悟句、哲理句进行拓展,直白表述它所透露的意思。
三、综合创新
7、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词语。
(1)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知识要点: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②注意指示代词的含义;③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理解词语在一定语境下的含义有如下规律:
①从字形上推断出其本义和与其相关的事物,再联系上下文的语言材料确定其含义。
②运用联想的方法,借助已学的知识推论词语的用法含义。
③借助上下文的联系,找出上下文中与此与相关的线索、信息。
有些词语的临时含义往往是基本意义以外的,或与基本意义在词义、色彩、感情上有差别的意义。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会、理解作者遣词的用意。
8分析词句在文中含义的应用技巧
对于词句含义的理解与解释,要从词义本身意思分析入手,同时结合语境分析。要从文章的主旨或背景出发,从作者的思想品性或人物性格的联系上考虑,从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上去筛选,从语法、修辞上理解、揣摩。具体说,对文句中词语的字面义及派生的新义的理解,可以采用从词语与词语的搭配关系入手的方法进行分析,进而理解词语内在的含义,再结合句子结构,进而推导并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及其派生的新义;对文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确认,可依据代词的指代特点——大多数指代词的指代内容都在其前,少数在后——从代词的上句入手确认代词的指代内容;对于非代词的指代义的理解,可以从在上下文中寻找相对应的阐释句入手,找到阐释句也就等于找到了答案;而词句的特殊隐含义往往与比喻、象征、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相关,因而可以从揣摩其比喻义、象征义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例题解析]
[考题1] 历练后的飞翔
1。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什么?
(1)
(2)
(3)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各指什么?
(1)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2)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

联系全文,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2)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解析] 第1题是考查对非指代词的指代义的理解。理解“滴血的悲壮”需从下文寻找相对应阐释句入手。根据第3段的描述,可以理解何为“滴血”。第2题是考查对代词的指代内容和词语比喻义的理解。由上文母鹰残忍地折断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可知是一种残忍的训练;由“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能推知“翅膀”正是比喻这些内容。第3题是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是要结合文中细致地描述和全文的主旨。
[答案] 1。(1)雕鹰出生不久,就要经受千百次残酷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食物。(2)母鹰把幼鹰从高处摔下,胆怯的幼鹰便被摔死。(3)母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并把幼鹰再次从高处摔下,有很多幼鹰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2。(1)折翅训练(最后一次残忍的训练)。(2)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3。(1)写出了母鹰内心的矛盾和最终的选择。母鹰用近乎残忍的训练为孩子未来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2)本句充满了哲理。不管外界条件如何,成功最终靠自己。
[考题2 ] 给生命配乐
1.文章的①②③段中,每段都包含作者对“调子”的一种见解,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写出这三种见解。



2.说说第④段中加点的“灿烂”一词早文中的意思。

3.请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说说第⑦段中“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解析] 第1题考查不同情境中特殊词语的不同含义,第①段中的“调子”是实指,强调生活(生命)离不开“调子”;第②段“调子”具有象征意义,强调最动听的“调子”来自自己的的心灵;第③段是强调“调子”对人的影响。第2题考查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灿烂”是指“改编、丰富、多彩多样”等意。第3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联系全文,此句的含义,就是要珍惜自己生命的存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答案] 1。①“调子”是生命本身的需要。②发自心灵的“调子”最动听。③“调子”能改变人生。
2。(1)是生活变得很灿烂。(2)能改变、丰富生活。(3)创造多彩生活。
3.要珍惜自己生命的存在,乐观向上,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应对人生,改变自身的处境,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五
揣摩文章表达技巧
一、知识要点
1、文章的表达技巧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在塑造形象、说明事物或阐明道理时,灵活运用一般的写作规则和写作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由于文章的表达方式有独创性、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加之作者因生活阅历不同,写作经验和艺术造诣不同,其表达技巧也就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2、文章表达技巧的主要表现形式
(1)文章表现形式的基本范畴。文章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主要手法。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表现手法则较多,包括记叙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论证的方式。记叙文里正面与侧面描写、直接与间接抒情、托物言志、铺垫照应、衬托渲染、悬念设置、象征手法、先抑后杨、以小见大、正反对比等等。
(2)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是学生平时学习、考试中最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学生应准确区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准确区分首先要明确概念和各自范畴,在头脑中应建立如下的结构网络: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现形式 记叙文:对比、衬托、照应、渲染、象征等
表现手法: 说明文: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方法
议论文: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论证、对比论证等
思维拓展
叙事(记人)性文学作品表达技巧
所包括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随笔、小说、通讯、童话、新闻等。其表达技巧,在选材剪裁上,主要表现为选材典型、选材精当、剪裁得体、剪裁适度等;在立意构思上,主要表现为立意高远、立意深刻、立意新颖、构思奇特、构思新妙等;在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线索清晰、思路畅通、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等;在语言风格上,主要表现为语言精练、语言含蓄、语言生动形象、语言富有表现力等;在写作特点上,主要表现为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以简驭繁、疏密相间、正侧结合、明暗相随、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托物寓意、借景抒情、象征衬托、巧设悬念等。
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要注意文学作品内部具体文章的文体特点,要从具体的文体特点出发去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二要按具体文体的本质特征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千万不能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同一种读法。三是任何一篇文章的表达技巧,都只能从具体的文章中分离出来,切忌用描述表达技巧的一些术语去套所有的文章。四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千万不能无视文章的整体,只从局部入手。
科技说明文的表达技巧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以传播知识为主要功能的文体,与现实生活有着广泛而直接的联系。从说明方式上看,说明文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从说明对象上看,说明文有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两类。说明文在表达技巧上有它自身的一些规律。在材料选择上,主要表现为材料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举例恰当等;在文章的构思上,主要表现为说明方式的选用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在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说明顺序的安排,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在语言特色上,主要表现为平实准确、概括具体、生动活泼、简洁精练、幽默风趣等。
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一看给你的文章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二看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三看说明顺序的安排,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四看说明方法的运用,是单项运用还是综合运用;五看说明语言的特色。
议论文表达技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论点的文章。从论证方式上看,以论文有立论、驳论和立论与驳论相结合三种。从文体上看,议论文有立论文、驳论文、杂文、思想评论等。议论文的表达技巧,从选材上看,主要表现为选材典型、材料具体等;从立意构思上看,主要表现为观点鲜明、构思新颖等;从某篇布局上看,主要表现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从语言风格上看,主要表现为准确、鲜明、概括力强等。理解和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技巧,首先要辨明议论文具体的问题,是立论、驳论还是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其次要看论点现身的方式及其所在的位置,有无分论点;第三要看论据的类型,是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第四要看论证方法,是直接论证还是间接论证,是直接反驳还是间接反驳;第五要看论证结构,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第六要看语言特色。只有从上述六个方面综合地看才能准确地领会议论文的表达技巧。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作用
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在掌握表达技巧一般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它们的作用。文章表达技巧的一半作用:
(1)叙述性文学作品。对比、衬托表现人物或景物的特征;渲染、烘托表现环境气氛,为突出中心服务;铺垫、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突出所表达的感情或文章的主旨。
(2)科技说明文。说明文中举例子、列数据、下定义、做比较、打比方、做诠释、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目的是揭示事物的特征。一般来说,在说明文中说明了事物特征之后,就用具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3)议论文。议论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目的是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表述形式上与说明文的顺序相似。
总之,在把握文章表现形式的一般基础上,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表明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合创新
7、评说一篇文章的表达技巧,应从选材剪裁、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写作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但就文学作品、科技文章、议论文而言,其表达技巧又因文体而异;具体到一篇文章,其表达技巧又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在具体的文章阅读中去思考、理解和体会。
8、文章表达技巧的评析角度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评价: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变换和选择是否得当;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和其作用;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从选材剪裁的角度去考虑: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生动、真实、新颖。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评价: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触情于景等手法。
(4)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去评价: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在文中是否有所运用;起承转合是否曲折有致。
例题解析
[考题1] 女兵墓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是哪两项?( )
A.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味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的心情。
B.第13段划线的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无名女兵的怀念之情。
C.第15段中加点的“心安理得”一词,在文中有踏实、坦然、没有遗憾的意思。
D.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抒情,好像“我”在对读者直接情愫,读来亲切感人。
E.文章多次写道“我”眼中女兵墓的变化,表明人们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了这位无名女兵。
2.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座位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1)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2)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解析] 第1题考察文章的表达技巧与语言技巧,B项用排比表达的并非“怀念之情”,D项并非第二人称,而是第一人称。第2题是考查表达技巧和抒情方式的使用。第(1)句,是直抒胸臆。第(2)句含蓄委婉地抒情,使用两句都行,只要理由适当即可。
[答案] 1。B D 2。第(1)句:这是一个直抒胸臆的感叹句:“亲爱的战友”是“我”对无名女兵的深情呼唤,两个“永远”强烈地抒发了“我”的怀念之情。第(2)句:以含蓄抒情的笔调写“我”对女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你冷了吧”一句,让人感到女战友还活着,她的冷暖仍牵动着“我”的心,表达委婉细腻,感人至深。
[考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谈到“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跟“牛马一样”,这一浅显的比喻,意在批评一种什么现象?有什么作用?


2.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不时就道理谈道理,而是从事实到道理,从具体到抽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解析] 上面两题考查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应属热点题型。要正确解答,首先必须读懂全文,体会作者运用手法的意图。把“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说成跟“牛马一样”,意在批评不动脑筋(或不善于思考)的现象,这样设喻,能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和重视(谁愿意做牛马?)。
文章不是就道理谈道理,而是从人们比较熟知的具体现象谈起,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使所讲的道理通俗易懂,让读者易于接受。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六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知识要点
1.好的文章,其语言除了具有准确、畅达、精炼的特点之外,还应具有文体本身的特点,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文学作品的语言以生动形象见长,而科技文的语言则尤其讲究准确性等;此外,还应注意到相同文体的文章中的不同语言特点,如科技文的语言特点就有平实与生动之分等。由于文章语言特色的形式与作者写作的目的、文章的内容及作者个人的因素有关,所以,我们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要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基础,做到客观把握与细部分析相结合,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相结合,切不可就语言谈语言。
2.作者的情感及表现形式
作者的情感,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他们主要是通过文章的内容表现出来的。它又是蕴藏在字里行间,有时则属直抒胸臆。
二思维拓展
3文章语言特征的分析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1)要把握体裁特征。记叙类文体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具有科学性,以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说明文大多品析“大约”“大概”等概数词和“可能”“估计”等词。而议论文主要辨析“一部分”“大多数”等词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要了解文章的语气风格。
(4)要仔细感受、品味文中的语句。
4.如何分析揣摩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呢?
(1)揣摩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第二,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的特点去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共性中体现出文章的个性。第三,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是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构成和谐的完美的整体的。第四,在关注作为个人因素,如气质、素养、阅历、经历、性格等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写作个性会有不同的语言特色。第五,仔细推敲文章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语句。
(2)揣摩科技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有综合观念。揣摩语言特色不能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于不顾,要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看。第二,抓住科技文语言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词语。第三,弄清什么是平实说明,什么是生动说明。第四,认真分析文章所用到的各种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在文章中的科学运用正是科技文语言特色的正确体现。第五,注意科技文中动词、数量词、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运用。
(3)揣摩议论文的语言特色。第一、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第二,在把握论点、琢摩论据、分析论证过程中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第三,注意理解句子中定语、状语等修饰限制成分。第四,反复琢磨关键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第五,反复推敲文章中概括力很强的赐予。第六,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5、语言赏析的技巧
对语言进行赏析,应根据语言的特征进行。
(1)富有表现力词语的赏析。记叙类文章一般用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人或物的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语境具体表述词语所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
(2)运用修辞方法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比喻、拟人、夸张句赏析时,应表述出它的表达效果,是表明事物的什么特征,还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主旨句的赏析。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作用、包括点明文章主题,或总结全文,以及句子本身的作用,还是指说明的事理,或所表述的具体感悟。
(4)近义词的揣摩。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文中词语的选用或辨识,词语选用或辨识的唯一依据是词语的表现力。如对“交融”和“交织”词语的赏析,“交融”是“交汇、融合”,“交织”是“交错、编织”,从词义上来说,“交融”所表现的紧密程度要强于“交织”。近义词的揣摩要多从词义上揣摩。
6、情感的体会。对文中作者情感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体感(受)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找准表明作者观点和态度的中心句;(3)抓住文章关键的议论局、抒情局;(4)体会文中带有强烈感彩和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三、综合创新
7.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评价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平时的多读和多思来培养。
多读,既指读不同文体的文字,读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章,也指大量的、经常地阅读。多读能增加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多读能广泛了解文章语言的各种特点。有了这样的积累,我们在评价某一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时便有所比较,有所参照,也有了一定标准。
多思,指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作细部的分析,抓住那些最能体现 某种语言特点的语言片断,其中包括修辞性词语与限制性词语的使用、句式的使用、修辞格的使用等。
多思,还指在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的同时,思考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看文章语言特点的形成,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准确地抓住其特点,恰当地对其做出评价——尽管中考阅读这方面的考查一般只要求能对语言特点作出分析,评价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过,作为平时训练,要求高一点有助于能力的培养。
8评析语言的技巧
评析语言技巧,一是要把握体裁特点;二是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三要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四要细品文中词句。
例题解析
[考题2]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是这篇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B.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刻画人物。
C.这篇文章不注重展示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D.作者的感情倾向非常明显,赞扬修车女工的不卑不亢,针砭影星洛伊德的浅薄与虚妄。
[解析] 人物描写的种类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人物的语言是其思想的外衣,通过语言描写,可以使人透视到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本文人物语言描写不仅构成了文章的主题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逐步展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电影明星伊洛德的浅薄自大,修车女工的不卑不亢、自尊正直都是通过他们各自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七
文学作品整体阅读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作品的体裁主要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散文整体阅读应具备的能力
(1)能够明白一篇散文究竟是通过什么来抒情,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还是把感情寄托在某种物上。前者称为借景抒情,后者称为托物言志。还要明白作者在一篇散文中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即为一篇散文的中心思想,观点态度。要求考生除了能够找到种思想之外还要能够进行评价。
(2)能够分析文章层次,理解文章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哪里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中心,而其它地方分别从什么角度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3)能够体会做着如何通过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就是作者所选用的词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4)能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抒情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要能够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通常用很多意思含蓄的句子来表现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也是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5)能够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这是前几项能力的总和,无论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还是理解句义和词语含义,从根本上说都是“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3、小说阅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注意从不同侧面细致分析人物的性格。从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及心理描写中看人物形象是怎样凸现出来的。
(2)要理解小说中完整的故事情节。通常小说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组成,但也存在着某些方面、某一块弱化的现象,考生应从生动的情节中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
(3)要注意分析小说中所描写的具体可感的环境,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起到烘托人物形象地做作用,社会环境的描写往往为人物提供了宏观的时间和气氛,为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服务。
4、诗歌的整体阅读应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应从内容、语言技巧诸方面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应抓住关键,领会表达方法,体会意境、揣摩色彩。
5、戏剧主要是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其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并且具有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的学习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欣赏品味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在中考中出现较少,因而不做重点介绍)
二、思维拓展
6、散文情与物关系的分析
散文情与物的关系往往有三种:
(1)托物言志,将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格。
(2)融情于景,即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情怀。
(3)移物就情,为了便于情感的抒发,借用一些景物描写,全文所写之景物皆为抒情、议论服务。
7、景物特征的概括
写景文体在阅读时应善于找出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景物不同,则特征也不同。在找这些特征时可以采取:(1)抓重点词,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以及总结景物特征的句子。(2)分析景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归纳出景物特征。(3)分析景物与所对比或所衬托事物的显著不同,总结出它的特征。找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词语后,经过分析、综合,概括出景物的特征。
8、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
(1)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找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包括: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
(2)根据上述依据找出相应的修饰词,概括这些修饰词将其作为答题的基础,或者找出文中对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将其作为答题的基础。
(3)结合文中对人物的称谓或有关人物的隐喻事物,确定答题用词的感情倾向和褒贬色彩。
(4)结合文中人物在事件过程中表现,来作为答题的基础,人物或聪明机智、或勇而无谋;或大胆创新,或因循守旧。
(5)用清晰、准确、全面的语言写出分析的结果。
9、小说中人物情感的揣摩
对小说中人物特定情形下情感的揣摩要做到:一抓、二析、三联。
一抓,即抓住句子中直接体现人物情感的词句,如:“他高兴地说”中的“高兴”。
二析,即分析重点词。如《生日》一文中对“百感交集”一词的分析,百感交集是形容很多情感交织在一起。那么体会人的情感时,应该是很多的,而不是一种。
三联,既联系人物当时的处境,任务的语言、动作、心理,综合分析人物的情感。
三、综合创新
近年来中考文学作品的阅读几乎在每一套中考试卷中均有体现,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四散文、小说。
10、散文、小说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为:
(1)学会抓文体、抓线索。
(2)把握关键,通过把握关键词、句、段准确解题。
(3)在解答词义、句义、段义、主旨、文眼等筛选信息的试题时,要注意词、句、段在文中的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前后关联去体会分析,快速而准确解题。
(4)从分析意境入手,感受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5)掌握文章的写作对象,因“象”悟“理”或因“象”悟“情”。
(6)通过分析比喻义来探求文义。
11、景物描写手法的赏析
赏析景物描写的手法,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赏析:
(1)生动、形象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能准确表现景物的特征,赏析时,要注意比较辨析,词语本身的感彩、词语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抓住了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我们才能够准确赏析。
(2)表现景物特征的手法。一般表现景物特征的手法有:
第一、衬托。用景物所处环境的恶劣来反衬景物的特征,或景物所处环境的优美来正衬物的特征。如《白杨礼赞》中描写黄土高原的优美,但却使人有一丝倦怠来正面衬托白杨的品质。环境衬托使物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第二、对比。用同类事物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对比,从而衬托所刻画景物的特征。如《白杨礼赞》中结尾部分用“楠木”与“白杨”进行对比,突出白杨的特征。
第三、直接描写。直接描写事物的特征,一般会选取表现景物特征的几个典型事物,通过刻画典型事物来表现景的特征。如《春》,作者抓住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来表现春的特征,。直接描写物一般会抓住表现物特征的典型事物。如《白杨礼赞》中,直接表现白杨特征,抓住白杨的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来写。
12、把握文字作品的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整体阅读就是将题目、作者、注释、写作时间、文章试题等作为一个彼此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进行阅读。题目或者概括内容,或者揭示主旨,这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了解作者同样有利于理解作品。写作时间往往昭示时代背景,便于我们知人论世。注释不管是语句解释,还是背景揭示,无疑有助于理解文章。试题其实是文章写法和内容的提示,特别是选择题,比如要求选择错误的意向,这就意味着其它三项都是正确的,对理解文章大有裨益。
13、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
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主要从语言的技巧风格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去赏析,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谈:
(1)表现手法。运用了象征,指明其象征意义;运用了衬托,指明其突出了什么;是伏笔的,指出与此相照应的语句。
(2)修辞手法。各种修辞手法都有其特殊作用。比如比喻拟人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可以加强气势、渲染气氛,反复可以起强调作用。
(3)基本写法。比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多角度描写,还有语言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等,赏析时指出来并谈谈其作用。
(4)语言蕴含的思想感情或表现的人物形象。
(5)语言的哲理性或深刻的含义。
(6)语言的风格,或含蓄深沉,或朴素自然,或幽默风趣,或尖刻辛辣。
例题解析
[考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文中描写二月兰,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渲染。仔细阅读文段,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内容。
(1)二月兰的模样、颜色:
(2)二月兰的数量:
(3)二月兰开放的时间:
2.作者既写了二月兰的外在,也写了二月兰的内在,写了它的精神品质,请你将文中有关语句进行归纳,概括作者写了二月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3.文人、作家常常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寄托于景物之中,请你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解析] 这是一篇写景寓情、托物言情的散文。阅读此类文章,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1)斜井、写物本身写了什么内容;(2)写感情、思想写了什么内容:(3)物与情怎样自然地联结。其中第二个问题尤为重要,是阅读中需要深入理解和感受的
[答案] 1。(1)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深紫浅紫的颜色,深深浅浅连成一片。(2)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3)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
2.无拘无束,自在;不必顾及别人的态度,只管尽情生长;地位卑下却自尊,高扬活力;忠心、执著。
3.作者用富有人的特征的词语来形容二月兰,使人们自然地由二月兰联想到具有二月兰这种特征的人。无论是写二月兰旺盛的生命力,还是写其独立的个性,不在意自身地位的卑下,不在意别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等方面,都让读者感悟到作者将自己欣赏与赞美的精神寄托在了对二月兰的描写、欣赏、赞美之中。
[考题2] 洁白的木槿花
1.第1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眼含着泪水,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呀。”母亲为什么要责备自己“好糊涂”?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
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3.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

4.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不超过80个字)


[解析] 本文运用倒叙。第1题中的这一句是文章的悬念,解答这一题需要整体感知全文,应从方式和目的两方面答题。
第2题诗品析语言题,这两句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品析时就应指出这一点。
第3题诗对语句表现手法的领悟,也是对全文主旨的理解。
第4题要求赏析人物形象。答题时要有理有据,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情节,能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 1。痛悔自己竟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廖医生谎称木槿花可作中药,并收购木槿花,目的是使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坚持为儿子治好病。
2.(1)得知儿子的腿能治好,心里感到宽慰,但又为贫穷无钱治病而犯愁。(2)因无力支付医药费而失却了继续医治的勇气,为无力治好儿子的腿而伤感。
3.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4.母亲:贫困而自尊。缺钱为儿子治病,定要以鸡蛋母鸡相赠表心意;当晚就把廖医生的钱送回去。廖医生:心地善良,尊重弱者,不计较医药费,还用巧妙的方式接济他人,维护他人的尊严。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八
科技文章整体阅读
一、知识要点
1、科技文的概念
科技文是介绍科学知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科技说明文的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科技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3、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4、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做比较、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5、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科技说明文的预言:说明语言必须准确,这是说明文必备的条件之一。
7、科技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纵、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是:事理说明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8、说明文区别于其它文体的特点
说明文体的首要特点是知识性,即着眼于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而不是像议论文着眼于通过论证或争辩以确定论点(浓缩的知识),也不是象记叙文着眼于表情达意。
说明文体的第二个特点是科学性,即在介绍、解说传播知识时必须科学,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不准有任何的主观随意性。通过准确地定义,恰当的论断,合理的区分,明确地杰说,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
说明文体的第三个特点是说明性,即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的语言比起记叙的个别性来说,它注意的是普遍性;比起议论的抽象性来说,它注意的是具体性;比起记叙的可感性和议论的逻辑性来说,它注意的是明白性。说明是普遍意义上具体而明白无误的介绍,解说某种客观事物的语言形式。说明性还体现了说明文体的目的,即通过如实地杰说,让人明事象、懂事理,给人以知,教人以用,而不是像议论文通过逻辑论证,哓人以理,导人以行,也不象记叙文通过形象刻画,动人以情,使人以范。
9、科技说明文的基本考点
各地中考对说明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了解说明特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既要说明的事理;(2)理清说明条理,明确说明顺序;(3)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并理解其表达作用;(5)了解说明中的叙述、描述、抒情、议论等的表达作用。其考查的题型较为灵活。其中以说明方法的判断,说明语言的品析,说明顺序地把握为重点和难点。
二、思维拓展
10、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说明文在阅读时可采取三种方式:概括阅读、浏览阅读、重点品析。三种阅读方式目的不同,方法不同。如:
(1)概括阅读。此种阅读方法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摘录要点,归纳文中信息的方式概括每一节的内容,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以及所用的说明方法。概括阅读是对文章的初步感知,在对说明文进行阅读时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2)浏览阅读。浏览阅读时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说明文的再一次快速阅读,分析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特征,作者布局谋篇的意图。浏览阅读是对感知信息的综合处理,是对文章的再一次感知和挖掘。
(3)重点品析。重点品析是结合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对文章局部段落或句子的反复品析。品析时要注意结合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同时动笔划出重点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对文章提供阅读信息的部分反复品读,通过摘录药店、分析综合等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1、说明文说明顺序的分析
(1)明确说明顺序的种类及特征。第一、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用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文中一般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动作先后顺序,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
第二、空间顺序,用来说明建筑物或所处的特点。文中一般有表示空间的词语,如“上面、下面、左边、右边”等。
第三,逻辑顺序,一般用来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在说明时,按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及果,由总到分等顺序。文中表示由因及果的词语有“所以”,“因为-----所以------”等词语。表示总分顺序的词语有“总之”。
理清说明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可采取“抓”和“析”的办法。“抓”即抓表明文章说明顺序的词。“析”主要一析题眼和重点词语,二析说明内容要点的联系。有些说明类的文章,我们从题眼和重点词语就可揣摩得到。如:《发射飞船为何选在冬天和夜间》,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文章一定要分别说明发射飞船选在冬天和夜间的原因,所以,以此推断两种顺序,一是因果里面的由果及因,,而是总分。分析内容要点联系时,注意分析内容,有的内容都是在说明事物的特点,只是有的主要,有的次要,顺序就是由主及次;有的是先介绍某一事物的特点,然后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那么这就是由现象到本质,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2、说明方法的分析
(1)准确辨识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引用、摹状貌等。准确辨识说明方法,要注意准确辨别举例子和举例论证,打比方和比喻,下定义和作诠释。下定义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揭示,而作诠释是事物某一方面特征的揭示说明。举例子和打比方是说明方法,而举例论证是论证方法,比喻是修辞方法。
准确阐释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方法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一般说来,文章是先表述事物的特征,然后再用说明方法来说明,也有少数事物特征在说明方法之后,明确了事物特征的位置,就能够准确地阐释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方法的运用
命题中经常会出现给“xx”词语下定义,或根据文章内容画图表。在给词语下定义时首先要确定表述结构和事物本质特征。表述结构是:“xx是-------”,如给“燕子”下定义,“燕子”本质特征是鸟,所以表述结构是“燕子是-------的鸟”。其次要摘录说明事物特征的药店进行归纳整理,来修饰、限制事物的本质特征。
根据文章内容列图表,一是根据内容结构确定表格形式,二是摘录内容要点,准确填写。
13、科技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一些副词比如“几乎”“也许”“大约”和数词比如“一倍”“左右”“大多数”等往往起到限制性的作用。解答时,我们可以考虑这类词语删掉后与原文相比有什么不同,是不是说话太绝对,与事实不符或有可能不符。还有些词语起强调作用,去掉后虽然意思没有变化,但语气上有所变化。
14、说明内容的推断与想象
(1)建议措施题
针对说明文中,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采用的建议和措施,应紧扣住文中内容要点,分析产生危害的原因,针对原因说明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如:针对全球环境恶化可采取:一,控制汽车数量,提高汽车质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气量。二、植树造林,增加地球植被覆盖。三、搞好垃圾回收,治理环境污染等。
(2)标语的写作
标语的写作应力求紧扣内容,语言优美。如:保护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等。
三、综合创新
15、科技说明文整体阅读实质上是将现代文阅读的知识能力点的整体把握,除注意以上问题外,还应注意辨明并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
“重要信息”是指:(1)体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映作者态度主张的内容;(2)表述新信息的内容(新发现、新概念、新进展)等;(3)对新发现、新概念等新的知识进行解说的内容。辨析、筛选的方法有:抓关键词语、捕捉隐含信息;透过明示信息,发掘隐含信息;弄清修辞特点,体味隐含信息;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内容,思索隐含信息。当然,还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有敏锐地感知能力。
16、说明文信息的筛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实际上要求初三学生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筛选与题目要求无关信息的能力,归纳与题目要求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根据题目要求全面、准确概括相关信息的能力。
整体上讲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快速、准确、全面。
相关题型包括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不同方面、概括全文说明内容、概括某段或某几段的说明内容等。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找到与题目要求有直接关系及间接关系的答案段;
——确定与题目要求相关的答题标志,这种标志可能是直接出现在题目要求中的词、句等,也可能是表达意义与题目要求详尽的词、句等;
——归纳与题目要求相关信息时,可直接分析相关答案短的关键句子,可将一个相对复杂的关键句子缩为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相对简单的句子,缩句时要注意不要丢掉原句中任何一个主要的、重要的信息;
——概括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时要切忌全面、准确。“全面”是指不丢掉你归纳出的相关信息的任何一个方面,“准确”是指你的概括应与题目要求切合,不能是题目问A,你能B,也不能只答A中一点,而要答完完全全的A。
例题解析
[考题1]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

2.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 段到第 段。
3.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


4.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技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已第5段中划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解析] 第1题,要认真对文中介绍“勇气”号特点的语段加以概括,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来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第2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段内容的概括,显然第4段是在说明“勇气”号的结构、装备,第7段是对比的补充,并介绍了其功能。第3题同样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归纳,根据文章的第1和8、9段可以概括出来。第4题考查队对说明语言特点的把握,甲、乙两句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
[答案] 1。“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派往其它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意思对即可)2。4 7 3。答案要点:(1)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2)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3)探测火星上是否是否有生命;(4)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5)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而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4。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训练之九
议论文整体阅读
一、知识要点
1、基本考点
(1)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点)。
(3)能辨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作用。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严密性、凝练性。
(5)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文段的主要内容。
(6)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思路。
2、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3、议论文的分类:从议论方式来看,议论文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4、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5、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2)论据:常用的论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第一,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第二,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论证论点;第三,对比论证。拿正反两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第四,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6、议论文论点出现的五种形式:
(1)题目本身就是论点。
(2)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
(3)在文章的中间提出论点。
(4)在文章的结尾提出论点。
(5)在文章中归纳出论点。
7、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摆事实,讲道理。
8、议论文的论证及常见的五种论证方法:
(1)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2)引证法:用一致的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个别性的论点。
(3)对比论证: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4)类比论证:根据已知事物的性质推断出另一类事物也具有这种性质。
(5)喻证法: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9、议论文的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0、议论文的结构的两大类型
议论文的“横”式结构及“纵”式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横式结构:总论——分论——总论。纵式结构:“逐层深入论述”。分析议论文结构,先要弄清楚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度句及过渡性词语。
1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立驳结合。
12、议论文语言有如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主动性。
二、思维拓展
13、阅读议论文,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的文章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的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一下方法:第一、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第二、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第三、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就能找到论点。
(2)分析论据:第一、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第二、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3)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中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容易看出来,道理论证一般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比喻论证往往是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式;对比论证一般找出正反两面的论述。
(4)分析结构:议论文一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
(5)分析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赐予。议论文的语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议论文的语言还很严密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我们在进行分析是,亦不可忽略此点。
14、注意一般性的阅读能力。
(1)结合语境理解关键性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能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3)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词语。
(4)能划出文章的层次和结构,看出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
(5)从文章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6)能正确地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7)领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步骤:一是整体感知,二是梳理文脉,三是筛选信息,四是代入问题,五是确定范围,六是前后推敲,七是磨练语言,八是得出答案。
15、注重特殊能力
(1)理解论据、论点及其关系,能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
(3)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
(4)初步理解议论语言严密概括的特点。
三、综合创新
16、综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议论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有以下特点:
(1)选文注重了选取那些表现中华民族美德、注重青少年修养方面的文章。如《读书、养气、写作》《宽容是美德》等等,在中考阅读训练时,我们要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予以关注。
(2)在题型的设计上,主观题所占的比例很大,同时注重设计了一些探究题,如谈对某一观点的看法,补充某一观点的论据等等,这就靠平时的多积累,多练习了。
17、议论文中的开放题和创新题
议论文中开放题和创新题主要以三种题型出现:
(1)围绕观点谈感受、写经历。解答此类题要注意紧扣住观点谈感受,写清感受到与观点相关的启示。写经历,要写
给考场作文披上迷人的外衣
中考作文在做到了内容充实、立意深刻的前提下,不妨对文章进行美的‘‘包装”,选择新颖的形式加以表现,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但愿下面的几种创新形式,能使你有所收获:
一、应用文形式
正因为应用文有比较严格的固定的格式,显得呆板生硬,所以容易被广大师生忽略。但事实上我们的中考大作文完全可以用应用文形式去写,这也是作文创新的有益尝试。如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位同学别出心裁,写下了一则与父母签订的合同,受到了阅卷老师的赞赏。摘要如下:
家庭教育合同
立合同人:
胡大双 (父) 汪大美 (母) (甲方)
胡小双 (子) (乙方)
甲方为了搞好家庭教育,提高乙方胡小双的学习成绩,经双方协商,订立本合同:
1. 乙方在每次测验中,成绩达不到80分,甲方罚乙方扫地一周,扣掉零花钱5元;不及格则再扣生活费5元,乙方无条件服从。
2.甲方若有亲戚朋友来家打麻将,乙方不得正面干涉,乙方可外出找安静地方自学。具体情况再作商量。
???????
7.乙方若考上重点高中,甲方奖励乙方手机(摩托罗拉998+++)一部;若乙方考不上,甲方有权剥夺乙方上学的权利。
8.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立合同人:
胡大双 汪大美(签字) (印章)
胡小双 (签字) (印章)
年月日
这篇中考作文形式新颖活泼,轻松诙谐中见沉重,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获得了满分。除次之外应用文的形式还有很多,如启事、计划、广告、表扬信、公约等 等,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关键是同学们在写作是如何灵活运用。
二、童话语言故事
人们凭借想象和联想,把现实生活中反映到人们头脑里的东西构成虚幻的形象,借以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这可避免一般记叙文的简单及一般议论文的枯燥说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是童话寓言故事的长处。如2001年南京市的中考作文:以“对与错”为话题作文。某考生用寓言形式去写,重点写了其他动物对它们的看法。指出小白兔与乌龟赛跑本身是错的,二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又如以“发生在……纠纷”为题作文。有的考生写的是“发生在黄鹂和鹦鹉之间的纠纷”,指出黄鹂声音虽然好听但不知道推销和宣传自己,最终得不到人们的重用。这些寓言故事意味深长,如果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效果则大打折扣。
三、神话科幻故事
《西游记》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神话,同学们一定被其丰富的想象所折服。神话故事同样是以虚幻的形象间接反映生活,以此形式写作,突破了人们常规的思维定势,也会收到好的效果。如以“孩子的世界”为题作文,有的考生写了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写他与父亲的相处,与小伙伴的交往,折射出了现实社会孩子们的是非观、美丑观,显得别具一格。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同学们对未来社会也有自己的憧憬,凡是有关想象将来的作文命题,同学们不妨写成科幻故事,更能吸引读者。
四、对话形式
通过对话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使形式显得自由灵活,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对话的方式有采访问答、面对面交谈、打电话交谈、网上交谈等。如以“压力”为话题作文。我们就可以利用对话的长处拟题。如题目可以拟为《关于压力的对话》,内容可写自己的学习压力大,思想负担重,于是打电话咨询心里教育专家。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得出现代中学生“减负”后压力为什么还很大。家庭、社会应高度重视及任何正确引导。这样写内容具体、思路清晰、主题明确、形式新颖,比一味地抒发不满情绪要好得多!
五、消息、通讯、采访稿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有两个单元的作文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写消息、通讯。消息、通讯在当今信息时代显得非常重要,同学们应掌握二者的特点和写法,充分利用其优势作文。如《作文指导报》初中版第17期第6版刊登的《唐僧专访》,就利用了采访问答的形式,将神话人物唐僧与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巧妙结合,使内容显得真实可信,诙谐幽默。又如2001年上海市的中考作文《人间自有真情在》、以及云南省的中考作文《关注————》等题目最适合写成消息、通讯、采访稿的形式,定能增强感染力。
六、戏剧小品
写戏剧、小品要求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语言、动作的刻画来表现其性格特点。戏剧小品的形式在中考作文中出现较少,多写短剧,集中一二个场面重点刻画。人物塑造不求多,但求鲜活生动。如2001年苏州市的中考作文《孩子的世界》,就写成戏剧小品的形式,可集中写三四个孩子关于某问题的争论,或是在资助贫困学生时发生的争执等等,来表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学们在平时练习中可将课文改写成短剧或小品,如改写《小桔灯》、《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等等,这样在中考时以此形式作文,就胸有成竹,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七、故事新编
许多小小说往往采用故事新编这种形式,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形式往往以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或神话人物)为依托,融入人们的生活情况,间接反映人们的生活。多数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或启迪。如《八戒炒股》、《宋江下山》等等文章,读来妙趣横生。
总之,形式多种多样,在此只列举了七种,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来。但是再新颖的形式若没有好的内容作基础也是不行的。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注意夯实基础,多下“诗外”功夫,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外表“包装”,才不致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