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
[教材分析]:
《东南亚》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的第一个地理区域。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的“认识大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铺垫作用。
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节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因此本节课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教材中的地位比较重要。
[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生喜欢死记硬背,图文知识掌握不牢固,遗忘快的特点,在学习中,尽可能提高以图析文的能力,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建立了地理空间分布概念,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特点;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特点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 学生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分布图”形成对东南亚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的判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② 通过分析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地理要素的联系观念;
②、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中南半岛的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山河分布特点。
难点:
1、 通过读图分析东南亚山河分布和气候特点及分布对农业生产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策略]: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知识,属于典型的地区知识的学习,教与学的难度都不大,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区域地图中,形成较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同时,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感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特征密切相关。我认真总结并传递理念于学生,学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学习地区应该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势、河流、国家、人口、资源入手。教学环节的设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些教学策略将会非常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准备]:
PPT制作、图片、羽绒服、手套、雨伞、太阳镜、草帽、毛鞋、围巾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或评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进课堂用“沙瓦迪卡”跟学生问好: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问候语吗?泰国是东南亚著名的旅游胜地,播放东南亚风景图片,:同学们想去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踏上东南亚的探寻之旅吧! 跟老师互动用泰语问好。欣赏东南亚风光,感受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和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泰语问好、领略东南亚的热带风光,激发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群学探究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河流、气候与人类活动三、课堂巩固知识提升 1、我们在前面大洲的的学习中,了解了学习某一区域地理从哪些方面入手?2、出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课件,学生阅读课本P.33正文第一段:1、你能找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吗?位于哪两大洲哪两大洋的“十字路口?2、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在课本“东南亚地形图“上找出赤道、北回归线,看看东南亚处于五带中的哪一带?指名回答。 (2)东南亚由几部分组成?哪两部分?指名回答。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2“活动”1,在图7-1中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说出这些河流大致的流向,并判断它们分属于哪个大洋的水系。2、哪条河流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在亚洲有什么样的地位?在我国的名称是什么?3、提问:这些河流大多发源于哪里?(中国西南山区)大致是什么流向?(自南向北)为什么是这样流?(地势北高南低)图中河流之间黄色代表什么地形?(山地)你能试着归纳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吗?(山河相间、纵列分布)5、分析中南半岛河流上游、下游的水文特征。找出关键词,分析成因。6、中南半岛河农业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7、读图,找出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菲律宾群岛、和新几内亚岛, 看看它们是否都属于亚洲?为什么?8、观察马来群岛上表示地形的颜色变化,根据中南半岛学习方法,试着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河流特点。(1)课件展示“菲律宾梯田图片”,跟我们这的耕地有何不同?形成原因?(2)出示印度尼西亚群岛图片,展示地震、火山、海啸图片。提问:为什么东南亚地震频繁?出示“板块构造”图,学生回答。(4)、思考P.34活动题“玲玲与贝贝的对话“,谈谈你对火山的看法?9、东南亚气候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出示“东南亚气候图,判断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属于何种气候类型?(2)、出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旱季和雨季,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3)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东南亚的气候适合生产什么粮食作物呢?当地人的主食是什么? 同学们都懂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后咱们班也出第二个袁隆平,为咱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做贡献呢!1、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东南亚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完成“知识树”。2、“我来抢答”3、“我是小导游”现在要带旅游团去东南亚旅游,你会给建议大家带哪些物品?学生上台挑选并说出理由。物品准备好了:“带领大家出发吧!”5、让我们用泰语说再见吧!(la gon) 学生回顾并归纳区域地理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在课本图7-1中描出赤道、北回归线,得出东南亚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读图观察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特点找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海陆位置,低纬度、热带。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在图7-1中观察并描出主要河流,得出:均大致由北向南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属印度洋水系;湄南河、湄公河、红河属太平洋水系。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学生观察地图,思考问题,并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都作出手势感受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的地形特点,上游水文特征关键词——奔腾,说明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平缓,说明流速慢,形成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因为地势平坦,耕地多,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在图上找出对应岛屿,并发现新几内亚岛被亚洲和大洋洲洲界线穿过,不完全属于亚洲。学生根据中南半岛学习方法分析马来群岛地形、河流特点——地势崎岖,山岭众多,平原较少,河流短小湍急。地势崎岖——陡坡——梯田学生观察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联系六大板块的分布,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上台圈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懂得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判断其气候特征。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指名学生说出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其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南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区,随时播种,随时收获。知道到东南亚气候特点跟农业生产的关系,知道居民的主食是大米。试着用自己的话归纳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学生抢答学生兴趣高涨,挑出所需物品,并说出理由。一起说:”la gon!” 让学通过归纳学习方法,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初步构建地理“知识树”让学生观察地图,建立地理空间分布概念。让学生动手画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地形、河流、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感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特征密切相关。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既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趣味中掌握知识内容,不易遗忘。让学生找关键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地形地势特点与河流流向关系,以及地形河流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论,温故而知新。掌握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让学生上台圈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既明确东南亚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的,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待事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知道地形与气候的关系。将当地气候与农业、饮食相结合。了解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的理念。促进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提升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用抢答的方式完成课堂练习,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意识到地理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体验生活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我认为的亮点有:
1、利用泰语问候语、结束语、《普吉岛旅游视频》、图片、诗歌、“我当小导游”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指图,查图,看图等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地形:地势崎岖,山岭众多,平原较少;
马来群岛
气候:热带季风季候;
地形: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东南亚
“十字路口”
多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