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赞皇县第二中学 耿云朋 电话:18733151305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 :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古巴导弹事件,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
(2)通过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教学,培养学生利用材料理解历史事件获得知识的能力。运用表格归纳美苏争霸的过程,在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二战的影响,学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了解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讨论归纳法、知识串联法等
教法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复习学过知识:
课件展示《二战后的废墟》图片。
导入:
教师出示材料:
英国有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中美苏是盟友,二战结束后,还能友好相处下去吗?
课件展示材料: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1946年)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教师总结:
一个要全球称霸,一个要扩大势力范围。二者必然会发生冲突,这两个巨人没有爆发战争,而是出现了“冷战”,并在冷战中对峙了长达近半个世纪(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阅读P84—P8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名词(名称)、时间、重点内容及影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要求人人过关。
小组探究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15分钟后检测。
教师巡视督促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老师根据导学问题提问。
老师点拔,更正和补充。自主学习的两个学习任务分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可让学生举手回答,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归纳。
(二).教师精讲
1.冷战政策的概念
什么是“冷战”政策呢?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 “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主要原因:二战后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
冷战政策的内容
展示课文插图“杜鲁门”;材料信息;北约成立图。
“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
冷战政策的结果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美苏争霸
(1).美苏争霸的开始
创设情境:展示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的谈话。……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思考这段谈话苏联的意图是什么?
(2).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结合课文的内容要求用表格展示。
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3).美苏争霸的结束
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也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课堂小结】
学史是为了鉴今,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来,而今苏联华约早已解体,北约不断东扩,美国俨然以世界警察自居。当下,你认为中国应当站在怎样的立场上?应如何去做呢?。
【当堂训练】
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中当堂训练。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指导。评讲检查中发现错误较多的习题。
四、【课后作业】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2.提醒学生预习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请同学们回忆二战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自由发言:
谈战争结束后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苏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请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证明。
学生思考:二战中美苏是盟友,二战结束后,还能友好相处下去吗?
讨论:美国想干什么,苏联想要什么?
学生小组谈论3分钟,选出代表发言
阅读课文,自己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内容。
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思考题
(见学案)
检测:
学生举手回答。
认真听讲、及时纠正。
学生看书,进行概括。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了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
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
军事:成立“北约”。
苏联也采取了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先后建立“经互会”和“华约”。
苏联的赫鲁晓夫对外开始争取取得与美国平等的国际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第三阶段80年代。
特点:第一阶段美苏关系既有缓和的一面,又有紧张的一面;第二阶段苏联对外战略转入攻势;第三阶段苏联转攻为守,进入全面收缩阶段,而美国则转入了战略进攻阶段。
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越南战争、中美关系正常化、苏军侵入阿富汗
苏军撤出阿富汗、西欧和日本崛起、拆毁柏林墙
学生畅谈
完成练习。
听讲及时纠错。
学生自主完成
复习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们谈谈对战争的感受,既复习知识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带着问题走入本课的探究中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及其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识的有效信息。为节省学生书写所用时间,所以采取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的学习方法。
把学生的个人自学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对于冷战政策概念的讲授,除了学生懂得概括归纳,还需通过多种的手段、图片、材料等深入概念的内容,不单单纯懂得概念就行,还要使学生认识概念后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并指导学生针对冷战政策进行分析。
通过具体学习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扩展延伸冷战政策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偶然的。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问题设计、结合材料生成表格相关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美苏争霸的表现及不同时期不同外交战略的变化原因,提高学生思维、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情感升华
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为15课的教学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资 社
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 本 会 经济:经互会
主 主
经济:马歇尔计划 义 对峙 义
阵 阵
军事:北约成立 营 营
军事:华约
美国 争霸 苏联
六、教学反思:
1.依据课标,适当补充典型事例和有关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史料,从中提炼信息,回答问题,学会解读历史材料的方法。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学会了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综合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充分掌握历史事实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提高对史实的理性认识,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以指导阅读为基础,思考议论为过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层层问题,互启思维,降低学习难度,实行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双边活动。
4.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不足之处:
本节课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偏深偏难,且枯燥乏味,学生对历史史实不具有认识的深刻性和分析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太关注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环节来突破难点,反思上课的情况,我认为在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活动时,还应注意提出的问题深浅合适,以免冷场或流于肤浅;同时应注意避免少数学生垄断发言权,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在选择史料时更应注意典型性,尽量多的以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的材料为主。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精益求精,准备必须充分,才会灵活自如地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谨记上述存在的问题,认真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