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二、能力目标
1.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
2.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学生自读课本内容,完成问题。
二、新课教学
过渡: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1. 有机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学生预习的表格完成情况:
化合物 化学式 组成元素 相对分子质量
甲烷 CH4 C、H 16
乙醇 C2H5OH C、H、O 46
葡萄糖 C6H12O6 C、H、O 180
淀粉 (C6H10O5)n C、H、O 162n
蛋白质 C、H、O、N 几万到几十万
硫酸 H2SO4 H、S、O 98
氧氧化钠 NaOH Na、O、H 40
氯化钠 NaCl Na、Cl 58.5
组织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交流讨论结果: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中都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确定数值,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固定数值,且其数值随n的变大而变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比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得多。
设疑: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都属有机物,还有如CCl4、CS2也是有机物。你觉得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应该怎样来命名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化合物,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少数含碳化合物如:CO、CO2、H2CO3、CaCO3属于无机化合物。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有机物除了含碳,还可能含哪些元素?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何在?
(3)什么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明晰:(1)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氯、氮和磷等元素。
(2)在有机物中,碳原子不但可以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还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3)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模型演示:以乙醇、丁烷的分子模型为例,变幻原子间的链接方式。
2. 有机合成材料
问题探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相关内容,查找原因。
结论: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固性。
幻灯片展示有面料纯棉和面料纯毛两种标签的服装、橡胶树、人工割胶图。
实验探究: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材料(棉线、羊毛线、涤纶线)、不同颜色的,试以鉴别。
实验2:
(1)拉扯橡皮筋,结论:橡胶具有 性。
(2)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结论:橡胶具有 性。
(3)燃烧车轮旧外胎碎片,现象 ,原因 。
思考交流:
(1)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2)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橡胶材料的优缺点?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组织学生小组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论点参考教材第108页“讨论”。
教师:使用塑料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如何解决白色污染?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111页练习题1.2